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今天,“石油农业”已悄悄地在全世界兴起。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也不乏石油植物,如海南油楠树,砍掉树干,油会源源而出,一棵大一点的树每天能产油10~15公斤。 与其他能源相比,石油植物的开发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绿色植物,不会污染环境;其次,它属于可再生资源,能有计划地种植和开采;再者,较之于核能等能源要安全得多。正是基于上述优点,能源专家指出,21世纪将是能源植物大展宏图时代。  相似文献   

2.
科技商城     
明天的新能源———能源作物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呢?能不能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这将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从当前情况看,芒属作物可算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1.生长迅速:它一季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象草”。2.生长泼辣:这种作物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都能生长,它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3.
“只要有水,就会生草,水多些就能长树,树多些才会有人。”这一新疆民谚,寥寥数语深刻地提示了人、植物和水的三者关系,讲透了水与人是休戚相关的。难怪中国的“大禹治水”和西方的“摩西洪水”、“诺亚方舟”都是有关水的故事。一部人类史就是人和洪水、干旱奋斗的历史。实践告诉人们:一切得看水的“脸色”办事。  相似文献   

4.
曾明 《科技潮》2005,(8):22-23
可再生的“石油植物” 所谓“石油植物”,系指那些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可生产“燃料油”的植物的总称。例如,现已发现的大量可直接生产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绿玉树、三角戟、续随子等。这些石油植物能生产低分子量氢化合物,加工后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形形色色的珍稀植物中,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活化石、坚硬如铁的栋梁之材、美丽动人的风景树,也有被称之为“死亡之树”的巨毒植物。  相似文献   

6.
奇云 《科技潮》2003,(7):48-49
大学生荒唐,要造“人类基因树”不同植物之间的嫁接可能会产生新品种,那么人与植物之间的“嫁接”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也许这一想法有些荒唐,然而,两位英国大学生近日就萌发了这一“荒唐”的念头,打算将含有人体遗传信息的基因植入普通的树中,让这种“基因树”带着人类的基因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消息绝非笔者杜撰,也不是来自专门猎奇的小报,而是今年5月26日发表在大名鼎鼎的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则报道。报道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互动设计系学生乔治·特雷蒙和他的一位同伴日前提出惊人设想,用完整的“人类…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医药、农业、建筑开始认识了植物,对于植物也有初步的分类如《本草纲目》中就把植物分为草、木、菜、果、谷五部,下又分30类。但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们交流的语言不同、习俗不同等原因。所以在识辨植物的过程中同动物的名称一样也会产生“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混乱现象。如:禾本科的小米又叫谷子古人称粟,英文叫millet;玉米叫玉蜀黍、包谷、珍珠米,英文mealie;凤梨科  相似文献   

8.
植物舞蹈家     
在趣味盎然的植物世界,有不少的“舞蹈家”。葵花的向阳舞,睡莲花朵在夜幕降临前的闭合舞,是大家熟悉的。含羞草就更有意思了,它不但在黑夜到来的时候会自动合上羽状的叶子,就是在白天,只要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也会很快闭合。触动它的力量大一些连枝干都会下垂,就像一位含羞的少女。在这批植物舞蹈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电信草(舞草)和舞树了。电信草是生长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种植物,它的每一片大叶的旁边长着两片小叶,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的孩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跳着舞。在我国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乡附近的原始森林里,有一棵会跳舞的小树。…  相似文献   

9.
石油植物--能源王国的新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科技潮》2004,(11):50-51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速度惊人,“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快地走近人们的生活。正当人们对能源的前景感到忧虑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新的再生能源——石油植物。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能源消费大国”,每年的能源消费量换算为石油,约达4.l亿千公升,仅次于美国和苏联。但日本又是个“能源资源小国”,自给率仅占12%。日本的能源又以石油为主,占74%,而石油的99.8%依靠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与欧美比较,日本的能源问题更为突出。现在,不仅日本政府和财界一致强调能源问题是“八十年代日本最大的难题”,而且广大群众也对此表示关切。许多日本人谈“油”色变,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天天以能源为题大作文章。  相似文献   

11.
郑晓鸿 《奇闻怪事》2009,(11):72-72
石油,有“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的美誉,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经济秩序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商品,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因此,及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的利用和能源植物的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容量大、清洁可再生特性.发展植物能源是解决矿石能源危机的可行措施,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已在全球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综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高产生物质植物、能源作物、类石油植物三类能源植物资源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对续随子、黑皂树等特色能源植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常识里,石油都是由地层里开采出来的。树上也能长出石油来,真是前所未闻。今读殷祥云所编《奥秘的石油化工世界》一书方知端详,而且能长石油的树还真不少,其中,国外有,国内有,我们身边也有。现摘录于后,以飨读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卡尔文,从一种名叫三叶橡胶树的大戟科灌木中提炼出了“石油”。这种身高数尺、每个小枝上长着三个掌状排列的绿叶的短小灌木,树体组织内能产生一种乳液,其化学组成与矿物石油所含的烃类十分相似。这种乳液经过脱水处理,就可以直接作为燃料,并能从中提炼出纯净的“高级汽油”。卡尔文教授还发现,大戟属植物中的绿玉树、续随子、三角大戟三种树的含油量也都很高。此外,马利筋属植物也是著名的“石油植物”。这种  相似文献   

14.
天南地北     
草道主义美国有一个“果食主义者组织”,其成员主要以吃水果为生。近年来该组织发起了一场“停止修整草坪运动”,其“理论”是:草乃有生命、有感情之物。如用割草机修整草坪,则会伤其感情,而且殃及草中飞蝶、蚂蚱等生物。人们不免要问,照他们的逻辑,今后是否也应发起一场“停止摘水果运动”?因为摘水果有伤植物“感情”。果真如此,这些“果食主义者”又何以维生呢? ·陈·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相继出现这样的场面:连续几天几百人排在加油站前等候加油,旁边是几十个维持秩序的警察。这就是油荒!在此之前,专家就提出能源危机、能源紧张到来的警示,然而多数国民却不以为然,特别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和正盘算买车的人。在排队等待中不少人终于体验到了油荒凸现的问题,他们感触最深的恐怕是:有钱也不一定能加到油,该省油了。在没有找到替代能源之前,石油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愈采愈少,能给人类奉献的时日无多。目前许多国家开始着急,中国也不例外。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  相似文献   

16.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困难,对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相对容易一些。”9月10日,国际能源署(以下简称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Birol)在“重新绘制能源气候路线图”国际研讨会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都已经过了石油消费的峰值,但能源消费总量将会持平或增加,而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情况则不同,可以通过运用替代能源如天然气或水力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邓爱华 《科技潮》2009,(8):26-29
长久以来.人们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地里能“种”出石油?这个在以前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的问题正在一步步从梦想变成现实。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的副研究员左海涛,他畅谈了能源植物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人会跳舞不稀奇,你能想像出草也会跳舞吗?在北京的圆明园公司,就展出了一种会跳舞的小草——跳舞草。如果你喜欢这种有“灵性”的植物,可以买一盆回家,为家居生活增添几分生机。  相似文献   

19.
麻风树是非洲许多国家的一种常见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灰姑娘”。近年来,麻风树开始成为生物能源的明星,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已投资开发,用它炼制生物柴油,这位“灰姑娘”为非洲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实验证实,麻风树果实炼制的生物柴油,其燃烧后释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矿物燃料的五分之一。而且,用长得快、需水量小、易于成活的麻风树做原料,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产量也不小,因此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19世纪下半叶,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促成了电力、火车、轮船等一系列重大发明的出现;而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石油时代”的到来,人类文明更跨出了现代性的飞跃。然而就在能源孕育、繁荣人类文明的同时,人类文明却在过度消耗着我们赖以发展的能源。因为煤和石油是植物或动物埋在地底长期质变得来的化石燃料,这些燃料是有限的、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的。人类发展得越快,能源的消耗也必然越大。虽然我们在勘探出天然气用它来取代煤炭燃烧以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