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印字水果” ,就是根据植物叶绿素和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过程中 ,必需光照这个条件 (否则就不能合成 ) ,对水果的果皮进行特殊的遮光处理 ,就可将“福”“禄”“寿”“喜喜”“发”“顺”和“恭喜发财”“吉祥如意”“荣华富贵”“年年有余”“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等这些喜庆和祝福语“印”在水果的果皮上。生产“印字水果”时 ,首先 ,用电脑刻字机将“福”“禄”“寿”“喜喜”“发”“顺”和“恭喜发财”“吉祥如意”“荣华富贵”“年年有余”“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这些喜庆字和祝福语的字用黑色不干胶纸刻绘出来 ,字体可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证“豚”字的甲骨文形体,并从我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考释“豚”字,证明其为“阉割后的小肥猪”之意,重新辨析了“豚”字家族中“豚”、“豕”、“彘”和“猪”四字。“钝”和“臋”在音义上和“豚”有密切的联系,“钝”、“臋”和“豚”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4.
释“永”     
“永”的常用词义为“长”,但“永”的本义向来众说不一。“永”的甲骨文形体有四种形式,“永”是“泳”的本字,“永”借表“咏”义,“咏”与“谅”为异体字。“永”、“泳”、“咏”、“谅”音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相似文献   

6.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物(景)”、“事”,其中“情”与“理”为“意”、“物(景)”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相互联结,如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就有“异质同构”或“同形说”的解释。而这种“异质同构”说用于解释意象的形成,是被公认比“移情”、“投射”说更为精确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将辞章四大要素进行联结,除了可就个别意象由“异质同构”推扩至“同质同构”外,也可再就整体意象拓大到“异形同构”与“同形同构”,加以呈现。而无论是哪一类的“构”,都有“单轨”、“双轨”与“多轨”的不同,以造成其变化。  相似文献   

7.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 ,求证了“NP +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 :“NP +的”来源于“NP +者” ,“NP +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 ,它是“作 /当 +NP +的”的紧缩形式 ,其中“的”提取“(作 /当 )NP”的主语 ,这种“的”跟“VP +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 ,“NP +者”演变为“NP +的”后 ,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由“礼”起,进至“仁”、“义”,它以“仁”为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对“仁”的界定,实为“仁”的主要含义。这是一种超越了“礼”和“义”的大公境界,是最高的“德”。而“忠恕”之道是达成“仁”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論一字異讀     
汉語里一字異讀的情形是常見的。比如“良好”的“好”和“爱好”的“好”,唸法不同;“强健”的“强”、“勉强”的“强”和“倔强”的“强”,唸法也各不同。有些字在古書中的唸法实在太多了,如“从”“差”“敦”“賁”“苴”之类都叫人难于掌握,即使在字典中查到了,也叫人眼花撩乱,难于抉擇。这些不同的唸法,或表現在声母上,如  相似文献   

10.
“诸”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助词“乎”)的合音词。“诸”作为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兼词,使用时一般放在句中动词的后面,“诸”所含的“之”是动词的宾语,“诸”所含的“于”则作为引出时间、地点、对象的介词,因此,在“诸”字后面还有一个介词所带的宾语。例如在“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这个句子中,“诸”字所含的“之”指代玉,是“献”的宾语,“诸”字所含的  相似文献   

11.
苍山十九峰     
“云弄”“苍浪”“五台”峰, “莲花”“白云”一望中。 “鹤云”“三阳”“兰峰”峻, “雪人”“应乐”入遥空。 “观音”灵迹诚虚幻, “中和”“龙泉”有世功。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以前各家对“话本”的含义的界定——“故事底本”或者“故事”,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这种理解忽视了其含义的历时发展——“话本”之含义在历时的发展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话本”早期作“话”,从唐代到明清文献中的“话”、“话本”、“话文”的用例来看,“话本”、“话文”均为偏正结构,其含义均指“故事”,并无“故事底本”之义,“本”指“(故事)本末”,“文”指故事内容。指“故事底本”的“话本”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考证,古动物名“虎鱼”、“泡鱼”指刺魨,“绷鱼”指无毒刺魨,“(錐)鯺”指大的河豚,“鰽”指曹白鱼或鲥鱼,“(鋸)”指真鲷,“黄雀鱼”指黄鲫.“白凫”指天鹅,“白颊鸟”应指白脸山雀.“白猿”指得了白化病的猿猴,“墨猴”、“石猴”、“栗子猿”指小型眼镜猴(国内灭绝),“乌猿”指黑长臂猿,“黑猿”指长臂猿、滇金丝猴等,“马猴”指短尾猴,“黄狐”指沙狐,“牯犀”、“毛犀”指苏门答腊犀(国内灭绝),“黄鼠”、“貔貍”指旱獭.  相似文献   

14.
“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相似文献   

15.
“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相似文献   

16.
前贤对古文的注释多有商榷之处。本文围绕古文“更取器用”之“更”和“众不见信”之“众”、“见”的训释进行讨论和辨析,提出释“更”为“取”,“众”不作“终”训,“见”当属指代用法.  相似文献   

17.
“姐”考     
“姐”和“社”、“祖”、“土”、“牡”都是由“且”孳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同源字,即“姐”源于“且”,而且“姐”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前几年,文艺界对诗歌的“比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一讨论,自然涉及最早出现“比”、“兴”这些概念的诗歌总集《诗经》。不少文章,在研究《诗经》中“赋”、“比”、“兴”的应用时,在探索“比”、“兴”的形成和发展时,在论述诗歌创作中“比”、“兴”的功用时,往往强调“比”、“兴”而忽视“赋”,抬高  相似文献   

19.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幽尼。曹雪芹为妙玉“树碑”的文字中写了一个大字:“怪”。而“怪”的表现,就是“傲”,就是“洁”,“傲”“洁”成癖,这就是妙玉的“怪癖”。这种“怪癖”在“金陵十二钗”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大观园的青年女子世界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样...  相似文献   

20.
华夏民族     
白族白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75%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安顺和湖南大庸市桑植县也有少量分布。白族先民,汉晋时称“僰”、“滇僰”、“叟”、“爨”,唐宋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白人”或“百人”,明清称为“民家”。白族以白为善,故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纳西族称其为“勒布”、“那马”,傈僳族称其为“勒墨”。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