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1—1984年在成都地区进行孤雌生殖杂交油菜的品比及栽培试验。品比试验的结果,孤雌生殖杂交油菜的组合“3529×奥罗”及“3529×非12”比对(?)种“西南302”增产11.03—11.97%。在大面积试种中,增产10—20%。栽培试验包括播种期试验、肥料试验、密度试验等内容,这些试验为孤雌生殖杂交油菜提出一套适合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孤雌生殖杂交油菜育种方法在油菜育种工作中是可以实际应用的。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设在位于我县西南部的内官、符川、团结3乡镇,海拔2100—2250m,年平均气温6.3C,年降水量450mm左右,无霜期120天,耕地为旱川地,土壤属黑垆土,前茬均为豌豆,肥力中等,土地平整。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试验选用北京、延安农化厂生产的叶面宝、江苏、连云港、海州化工厂生产的磷酸二氢钾、北京农大实验厂生产的稻麦增产菌,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肥乐灵。供试品种为81(39)一2。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条播、亩播量20公斤,行距20cm,小区面积24m~2,试验于3月16日播种,8月6日收获,收获期每小区取样20株进行室内考种,各小区单打单收,秤取实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青海甘蓝型春油菜对施用不同用量氮肥的肥效响应程度,以青杂2号为材料,在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氮素含量、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60~240 kg/hm~2,油菜籽粒产量可提高13. 7%~25. 6%;茎秆产量可提高1. 1%~8. 6%,角壳产量可提高16. 7%~30. 4%。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油菜植株不同器官内的氮素含量及氮素累积量(P 0. 05),氮素总累积量可由不施氮时的93. 6 kg/hm~2增至143. 1 kg/hm~2。油菜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分配规律为:籽粒茎秆角壳,分别占总累积量的73. 0%,16. 8%和10. 2%。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偏生产力(PFPN)、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表观利用率(REN)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在青海省甘蓝型春油菜区以120 kg/hm~2作为推荐施氮量,可达到高产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安徽西田林场杉木种子园对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的25个无性系,每系固定6株样株,分系分株连续进行6a的结实量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结实相对产量在年度、重复间稳定性较强,但结实量的年度方差分量较大,占总方差的36.72%,而无性系仅占10.12%,表明种子产量稳定性受气候、生物、环境、人为措施及无性系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同年度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无性系的基因型。以结实量的变异系数(cv)或生态价系数两种方法评价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应以多年的结实量与cv或生态价系数综合判断,对无性系再选择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按该法可把25个杉木无性系划分为高产稳定、中产稳定、低产稳定等9种结实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验材料有天兰堰麦草(Agrophron glaucum)和五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csitvum)品种:杨麦一号。苏麦三号、温和尚、望水白和临安毛麦。以夭兰偃麦草为父本,普通小麦为母本。从五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第一代中,筛选出 No.79(望水白×天兰偃麦草),选择以杂种优势、营养成分、抗寒性、抗热性和抗病性为依据的。杂种No.79有下列优良特性: (1)它保持天兰偃麦草的多年生特性,开花完全不育;在春季刈割后,仍能再生繁茂。 (2)在营养生长期刈割作为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5.37%、粗脂肪0.85%、磷0.06%、钙0.06%、水分82.5%。在抽穗期刈割,其营养成分:粗蛋白质2.38%、粗脂肪0.58%、磷0.05%钙0.06%、水分81.8%。 (3)它显现出很强的抗寒性和耐热性,当冬季和早春异常低温(零下7~8℃)时,植株的生长锥虽受冻,但仍能正常抽穗开花,在夏季能耐高温 36.5℃,安全越夏。 (4)对锈病(包括叶诱、条锈和秆锈)、白粉病免疫,对赤霉病略有感染。杂种 No.79的青绿饲料产量在田间小区试验,以小黑麦二号为对照品种。当 No.79无性系在晚秋长成株丛时,用人工分株移植到行距30×10厘米的小区内,小区的大小为6×1.5平方米,试验设计按随机区组,四次重复。第一次刈割是在营养生长期,No.79青绿饲料的产量为 3623.2斤/亩,小黑麦二号(对照)为2983.0斤/亩。第二次刈割是在抽穗期(再生草),No.79青绿饲料的产量为 5427.2斤/亩,小黑麦二号为4483.2斤/亩。两次刈割的青绿饲料总产量,No.79为9050.4斤/亩,小黑麦为7466.2斤/亩。经统计分析,按非成对t测验,概率水平为P<0.0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丽水县峰源公社庞山大队第一生产队科技小组,针对当地土壤缺磷的特点,于1973年进行了过磷酸钙作早稻穗肥试验,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田为海拔630米的坑边田,沙质壤土,肥力中上。小区面积2厘,采用随机排列,重复3次。基肥亩施草子5000斤左右,氨水30斤、钙镁磷肥25斤作耙面肥。供试品种为圭陆矮8号,3月27日播种,4月16日带土移栽,密植5×6寸。移栽后8天,亩施肥田粉10斤、过磷酸钙10斤,  相似文献   

7.
大小麦在我省一般一年种植一次。这与加快大小麦育种进程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增加大小麦繁殖世代,我们于1973年夏季在天台县华顶林场利用当地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大小麦夏播试验。供试的品种是大麦早熟三号、浙农6号,小麦908、65—729和松花蒲(选)。试验地前作是马铃薯,土质中等,排水较畅。每小区面积为0.01亩,随机排列,未设重复。6月18日播种,行株距5×5寸,大麦每亩播种量24斤,小麦为20斤。播种时每亩施用过磷酸钙40斤,人  相似文献   

8.
在对广西田阳、田东、钦州和防城果主要产区的代表性果园(16个)进行土壤农化性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N、P、K、Mg田间施肥试验,试验小区5个,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株,重复4次。土壤调查表明,供试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1.44~12.09,全N量(g/kg)0.53~0.92,全P量(g/kg)0.20~0.38,全K量(g/kg)5.14~18.43。速效P(mg/kg)0.8~26.2,速效K(mg/kg)33.9~5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N、K配镁肥,能改善果植株的营养状况。施钾配镁肥,落果率可减少20.87%。在试验施肥条件下,单株产量提高0.85千克/株。增施N、K配施Mg肥,单果重达323g,此外施K,可提高果实粗蛋白和VC含量,可食部分略有增加。N2PK2Mg处理的果在室内气温26.5℃~32.5℃,64%~89%的相对湿度下,可贮藏23d。  相似文献   

9.
AMSR-E被动微波土壤水分与降雨率时空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土壤水分和降水具有高度相关性,是2个密切相关的地-气相互作用参量.采用同时反演获取的土壤水分和大气降水数据来研究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定量理解降水和土壤水分之间的物理联系,进而可以获得对反演算法改进有用的信息.采用被动微波辐射计AMSR-E反演获得的全球地表土壤水分和降雨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收集了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之间共395 d的AMSR-E全球日土壤水分产品和升、降轨道瞬时降雨率数据.把降雨率轨道产品经过等积割圆柱投影并重采样到同日土壤水分产品相当的25 km分辨率EASE-Grid格点上.针对土壤水分和投影后得到的日降雨率数据进行每2,8,16 d的时间维平均,在空间维进行3×3、5×5、7×7格点的重采样,经时间序列对比,分析了降水对土壤水分反演的影响及其时空相关特性,并对反演参数间弱相关性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发现微波土壤水分和大气降雨算法的不足,提供其改进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空秕粒多,在空秕粒总数中,空壳粒所占比例大,是什么原因导致杂交稻形成空壳而不能灌浆结实呢。固然外界因素是光、温、肥、水、气等条件的不适宜,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有机营养状况是影响杂交稻空壳粒的真正原因(周嘉槐等,1979:“杂交稻的空壳率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植物生理学报》第5卷第3期)。本文报道1979年进行的去叶或去粒试验,通过调整源(叶)、库(粒)关系,研究有机营养的供应量(亦即叶片同化产物的供应量)对杂交稻结实性状的影响。试验在当涂县农科所试验大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两系”杂交稻3—58×广泾,用作双季早稻于5月6日单本栽插,株行距3×5寸,每小区120穴,抽穗期  相似文献   

11.
考察恩施州8个县市不同海拔与环境对黄柏药材中黄柏碱与小檗碱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碱与小檗碱的含量.黄柏碱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依利特ODS2 C 18柱(20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每100ml中加0.2g十二烷基磺酸钠)=25∶75(V/V)检测波长:28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 ul;小檗碱的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每100ml中加0.2g十二烷基磺酸钠)=50∶50(V/V)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通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黄柏的品质评价.适用于恩施黄柏药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犃狉犱犻狊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出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出林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不出林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除平均根长外,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单株的株高、地径、分株数、叶片数和根数均影响不显著;不出林根冠比和比根长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不出林单株地下部分鲜干重、地上部分鲜干重和总鲜干重均显著增大,但每小区总鲜干重显著减小.【结论】10cm×10cm 栽培密度的不出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入冬到初春三年中气温年度之间的月平均和月最低温度,没有异常变化。通过调查1986—1987年度绞股兰越冬期间土壤耕层5、10、15、20、25厘米处温度,代表了石家庄历年来土壤耕作层的温度变化规律,此温度适合由山东省引入的日本产绞股兰生长,冬季田间不用采取特殊措施就可安全自然越冬。以绞股兰茎切段为材料,采用N_6和M_s培养基均能诱导获得无菌苗;继代繁殖中,N_6培养基较M_s培养基更佳,最适激素配比为B A 0.8mg/L、IAA0.5mg/L;生根为N_6培养基附加激动素KTO.5mg/L、IAA0.1 mg/L;移栽中选用山地草甸土或本地区一般土壤基质,均能使移栽后的试管苗安全成活。应用常规定性,薄层色谱和定量分析绞股兰样品表明,绞股兰材料含有与部分人参皂甙相同的绞股兰皂甙,且材料经过组培繁殖后其成分不变;采用水和70%乙醇溶剂提取绞股兰皂甙,均较甲醇提取得率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系统地研究温度对柑桔红蜘蛛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柑桔红蜘蛛卵、幼螨、前若螨和后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10.7、9.8和11.0℃,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107.6、36.4、30.3和29.5日度。从卵发育至成螨需有效积温206.0日度。各螨态发育速率(V)与温度(t)关系,回归式分别是:卵:V=-0.0825 0.0093t;幼螨:V=-O.2939 0.0275t;前若螨:V=-0.3229 0.0330t;后若螨:V=-0.3181 0.0311t;卵至成螨:V=-0.0468 0.0049t。柑桔红蜘蛛各螨态在20~25℃下死亡串低,超出此范围的温度对生存不利,死亡率高。柑桔红蜘蛛雌雄性比在不同温度下不同,以25℃下最高。成螨寿命与温度成负相关。雌成螨寿命(Y:天)与温度(X:℃)的直线回归式为Y=23.11-0.546X.雄螨为:Y=13.70-0.320X。每雌平均产卵量(Y)与温度(X)成二次三项式曲线回归,模拟方程为Y=-24.8714 4.3234X-O.0954X~2。25℃下产卵量最大。种群增长指数在25℃下最高,低温和高温不利种群增长,特别是温度大于25℃,种群增长指数急剧下降,35℃下种群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临夏小麦专用肥配方盆栽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农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但是 ,在实践中由于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低 ,不能准确掌握技术要领 ,另外配方施肥中测试分析手段复杂 ,与生产实践配套困难 ,因此直接推广应用优化配方施肥技术还存在一定困难 ,必须将此项技术研究成果“物化”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项研究 ,根据临夏州北塬地区土壤的供肥状况和作物吸肥规律 ,研制小麦专用肥配方 ,并与肥料厂家合作生产出不同作物专用肥料 ,解决临夏州农民群众的科学施肥问题 ,达到增产、增收、节约农业投入的目的。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设在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温室内 ,为盆栽试验 ,供试土壤采用临夏北塬土 ,该土壤的理化性状 :全氮 0 .111%、有机质 1.2 92 %、碱解氮 13 5 .1mg/kg、速效磷 11.1mg/kg、速效钾2 3 0 .0mg/kg、PH8.6,离子代换量 8.5ml/10 0g土。每盆装土 4公斤 ,氮肥基施 70 % ,追施 3 0 % ,磷钾肥一次基施。试验采用三元素五水平回归旋转设计 ,因素水平表如下 :共设 2 2个处理 ,其中第 2...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萧山县广大贫下中农利用海涂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几年来,全县新桑园面积扩大了二万余亩,其中海涂桑园一万五千亩。1973年全县产茧量仅三千多担,1976年成为万担茧县。为进一步提高担桑产茧量,今年中秋蚕我们在城北公社明星大队蚕桑队进行控制壮蚕期用桑量试验,结果达到提高担桑产茧量20%以上。现将情况简述于下:供试蚕种,东34×苏12,8月25日收蚁,收蚁后用一般饲育方法进行饲养,到三龄取眠蚕二干头作为试验区,另设对照区。对照区,以多数小叶脉食净为标准;试验区,每次实际给桑量系对照区的70~80%。结果,试验区小叶脉全部吃光,粗叶脉大部食净;对照区小叶脉大部吃净,粗叶脉普遍不吃,还留有少量残桑。试验成绩如下表:  相似文献   

17.
以常绿杨无性系A-61/186(Populus×euramericanacv.)为供试材料,研究铝胁迫对常绿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绿杨水培实验苗叶片PSII实际电子传递量子效率yield值和最大量子效率Fv/Fm值的日变化均表现出了"早晚高、午间低"的变化趋势,且胁迫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午间下降趋势越明显.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日变化则呈现与yield和Fv/Fm相反的趋势,表现出"早晚低,午间高"的趋势.说明遭受铝胁迫的植株将更多地吸收光能通过非光化学的途径耗散,从而使其光合效率降低.光响应指标的分析进一步表明铝胁迫会降低常绿杨光合效率,较短时间胁迫下(60d),胁迫浓度达到0.518mmol·L-1,会对光合效能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时间(90d)的加长,胁迫浓度达到0.370mmol·L-1时,就会对光合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莽山的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湖南宜章县莽山林区位于湖南南端,与广东乳阳林区毗邻,地处北纬24°54′48″-25°03′,东经112°43′-113°00',总面积约2万公顷。山深林茂,人烟稀少,是我国东南部基本上属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及中山针阔混交林最大面积的保存地。常绿阔叶林(Laurisilva,下简称为常绿林)在全世界以中国面积最大,而中国东南部又以南岭山脉最盛。莽山石坑崆海拔1,922米,是南岭一高峰。森林苍郁,树种复杂,植被区系与生态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主要是根据1964、1965及1979年的调查总结而成。计采集植物标本1800余号,并对1万米~2样地乔木(胸径>3厘米)作每木测定,分层分级统计。森林样方为10 × 10米,每个工作单位取5-20个样方,计500-2000米~2。由于乔木组成复杂,故采用curtis的重要值指数(Importance Index Value-I.V.I,即相对密度De%+相对频度F%+相对显著度Do%=300 ~[1,14,15])来表示各种树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Fe-Mn-Si-Cr-N形状记忆合金中应力诱发马氏体量的测定 孟庆平,戎咏华,陈世朴,徐祖耀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通过X射线衍射峰位置和强度的计算,可以测定Fe-Mn-Si-Cr-N形状记忆合金中应力诱发马氏体(ε相)体积分数.选择既不重叠又有足够强度的奥氏体的{111}γ、{200}γ和马氏体的{101}ε衍射峰用于定量测定y相和ε相的含量,并以定量金相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合金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的体积分数fM和应变量之间符合Olsen和Cohen用于Fe-Cr-Ni合金的指数关系:fM=1-exp{-β[1-exp(-αη)]n},拟合的参数α、β和n分别为12.5、2.2和0.5,其中n值与Fe-Cr-Ni合金的n值(4.5)不同,表明Fe-Mn-Si基合金在较小的应变量下就可获得比Fe-Cr-Ni合金大得多的应力诱发马氏体量,原因可归结于两种合金的相变机制不同.实验和拟合结果也证实了Olsen和Cohen认为的在Ms点以上不能通过应力诱发得到100%的马氏体. 基于粘弹塑性理论局部焊后热处理评定准则 陆皓1,汪建华1,村川英一2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大阪大学,日本 567-0047) 摘要:采用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与实验相结合,对具有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管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个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即基于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残余应力准则和基于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均热区温差准则.局部焊后热处理应同时满足这两个准则的条件. Ti51Pd30Ni19合金的相变及力学性能特征 田青超,吴建生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制备了Ti51Pd30Ni19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热分析(DSC)研究了合金的相变过程,并对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可达212℃,合金在马氏体及奥氏体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屈服强度及形变强化能力.在室温下,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随拉伸变形量的增大而降低.获得了该合金的伪弹性:在奥氏体转变结束温度附近进行拉伸循环,三次加载-卸载循环后即可获得稳定的弹性滞后回线. 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王敏1,G. MICHEL2, J.F. JULLIEN2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2. INSA de Lyon, 20 Avenue Albert Einstein, 69621 Villeurbanne, France) 摘要:为了研究316L焊接热影响区性能,采用特定的热、应力、应变模拟控制曲线,对其在20℃、600℃、1 000℃及1 100℃几种温度下进行热模拟拉伸试验,获得了此种材料在多种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应变速率下,316L的弹性模量E及屈服极限σ0.2都随温度升高明显降低;在室温及高温下,316L存在着σ0.2随应变速率提高而提高的应变率效应,且应变率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同时,还观察到316L在高温(1 000℃和1 100℃)塑性状态下由粘塑性引起的应力松弛现象及室温下的加工硬化现象. Ce-Y-TZP陶瓷中的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效应 张玉龙1,金学军1,徐祖耀1,张玉峰2,施剑林2 (1.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 摘要:用共沉淀法制备了8 mol%CeO2-0.25 mol%Y2O3-ZrO2(8Ce-0.25Y-TZP)、8Ce-0.50Y-TZP和8Ce-0.75Y-TZP 3种成分的超细粉,于1 500℃分别烧结2、3、6 h成形.8Ce-0.25Y-TZP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在室温以上,室温下基本上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8Ce-0.50Y-TZP的形状记忆效应最佳,其中烧结6 h的试样最大可恢复应变为1.18%;8Ce-0.75Y-TZP的形状记忆效应较差.Ms与材料的强度密切相关,晶粒大小和密度等也有影响. 大晶粒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 孙锋,林栋樑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摘要:研究了大晶粒Ti-47Al-2Mn-2Nb-B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该合金具有近等轴γ组织,其间均匀分布着少量极细的α2相.测试在空气中进行,试样用釉涂覆加以保护,温度为1 025~1 100℃,初始应变速率范围为(0.04~1.28)×10-3 s-1.该合金表现出和常规细晶超塑性材料相同的变形特征,而无需满足细晶和晶界滑移的先决条件.在所研究的大多数情况下,均可获得200%以上的延伸率.1 100℃,4×10-5s-1均匀变形条件下可获得287.5%的最大延伸率,相应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39.超塑变形后观察到显著的晶粒细化. Al-Si合金凝固相变热的Fourier算法 孙业赞1,曹刚1,姚寿山1,于敞1,张国伟2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上海航天局新江机器厂,上海 201600) 摘要:应用Fourier有源热传导理论,使用装有两支热电偶的热分析样环,研究了铝合金凝固相变热的Fourier算法及其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测量了含Si量分别为6.34%、7.68%和8.46%铝合金的凝固相变热.计算结果分别为407、411和429 kJ/kg.与差热分析法比较,最大误差小于6%,其计算精度远高于Newton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使用凝固始点和终点的热扩散系数αs、αe和Newton迭代法来计算凝固区间的"零"曲线具有更好的精度,所确定的"零"曲线更接近凝固相变的自然过程.说明建立在这种算法上的合金凝固质量计算机辅助冷却曲线分析系统,可广泛地用于材料加工过程的信息和参数计算. γ(fcc)→ε(hcp)马氏体相变切变角的AFM测定方法 石玮,郭正洪,戎咏华,陈世朴,徐祖耀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00)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量γ(fcc)→ε(hcp)马氏体相变切变角的方法.运用Thompson四面体和几何模型推导出马氏体变体的迹线方向,通过计算求得相变浮凸角与真实切变角的对应关系.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了Fe-30Mn-6Si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浮凸角.文中两个实例计算结果分别为17.85°和21.10°,与理论值19.47°相比误差小于2°,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较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刘磊1,胡文彬1,吴建生 (1.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摘要:使用透射电镜现察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发现了阳极氧化膜的阻挡层与多孔层以及独特的六角形胞孔结构,氧化膜胞孔的孔道沿氧化膜表面向铝合金基体方向呈收缩趋势,这与阳极氧化过程中电压升高对多孔结构生长的影响有关.结合阳极氧化膜生长环境以及氧化膜的生长模型,探讨了氧化膜多孔结构的生长方式。 定向凝固Fe-6.5%Si合金室温三点弯曲过程中的滑移 宋洪伟1,林栋梁1,单爱党1,陈家光2,王聪2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 2.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上海201900) 摘要:分析了定向凝固Fe-6.5%Si合金室温三点弯曲试样中的滑移带,采用EBSD方法测定了晶界位向差和晶粒取向.结果表明,在横向试样近下表面两个位向差为29.3°的晶粒中,滑移带在{001}面上分别与<010>方向成25°和60.7°.经分析,这两组滑移带都不属于{110}<111>滑移系,而可能属于{112}<111>或{123}<111>滑移系. 铜单晶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位置和形状的数值分析 许振明1,耿关祥2,李建国1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上海 200062)摘要:为了准确地控制工艺参数,获得表面光洁、高质量的连铸铜单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铜单晶连铸时固液界面的位置和形状.发现铸型温度(TM)、连铸速度(v)、冷却位置(L)和熔体温度(TL)影响固液界面的位置和形状,并且铜单晶连铸时固液界面向熔体呈凸出形状.当固液界面位于铸型内距出口端2~3 mm时,可获得表面光洁、晶体取向度小于10°的连铸铜单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单晶,固-液界面面必须平滑,甚至是平界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可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连铸铜单晶的工艺参数,为铜单晶连铸提供理论依据 凹凸棒粘土对消失模涂料触变性的影响 吴国华1,谢敏2,丁文江1,罗吉荣3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合肥工业大学外语系,合肥 230069; 3.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从提高消失模涂料的触变性出发,采用安徽凹凸棒粘土作为消失模涂料的触变剂.利用差热分析、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测试了凹凸棒粘土的理化性能,并利用NXS-11型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凹凸棒粘土对消失模涂料触变性的影响,提出了消失模涂料的触变性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安徽凹凸棒粘土的理化性能与美国凹凸棒粘土相似,是一种成分较纯的凹凸棒粘土.凹凸棒粘土是一种优良的消失模水基涂料的触变剂,且凹凸棒粘土与膨润土对涂料触变性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膨润土形成的结构破坏很快,恢复则缓慢;凹凸棒粘土的结构破坏与恢复均是一个比较平缓的过程. Bi对AZ91镁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袁广银1,孙扬善2,曾小勤1,吕宜振1,王渠东1,丁文江1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 210096) 摘要:实验合金中Bi的加入量为0.5%~2%,合金在SF61%/CO2混合气体保护下熔炼,通入氩气精炼后在预热至250℃的金属型中浇铸成130 mm×40 mm×20 mm的板状试样,浇铸温度720℃.将铸态试样经过固溶处理(420℃,12 h)后,在200℃进行时效.实验结果表明,Bi的加入延长了合金的时效进程,有效地抑制了时效组织中非连续析出相的形成,促进了连续沉淀相的析出.电子束微区分析(EDAX)和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Bi的加入使AZ91合金中形成了组成较复杂的连续析出相Mg17(Al,Bi)12,该析出相与基体之间具有复杂的半共格位向关系,提高了强化相的热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改善. 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的残余应力吴廷斌1,漆璿1,王文杰1,董荆山1,江伯鸿1,王莉2,蔡炳初2 (1.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 2.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育部薄膜与微细加工技术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30) 摘要:采用X射线掠射法和轮廓法,测量了单晶Si基板上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的残余应力,分析了其与薄膜厚度以及晶化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薄膜中的残余应力主要来源于薄膜同基板材料的膨胀系数和晶格参数不匹配;薄膜厚度越大,残余应力越小;晶化处理温度对因热胀系数差异带来的热拉应力因马氏体相变而致的相变压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利用交变磁场分离空心圆柱状金属熔体中金属夹杂的理论研究 (2. 李克,孙宝德,疏达,李天晓,丁文江,周尧和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对空心圆柱熔体中非金属夹杂的电磁分离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解析法计算得出了无量纲数r1/δ、磁感应强度Be、电磁力作用时间t和颗粒粒径dp等与夹杂分离效率η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空心圆柱形状,可以使实心圆柱熔体大部分区域受力较弱的情况得到改善,提高分离效率;取频率f=10~15 kHz、r1/δ=1.5~2时,可获得最大电磁分离效率;对粒径小于5μm的夹杂颗粒,电磁分离作用不显著;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作用时间的最佳取值范围是t>5 s、Be>0.1 T. 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生长点--生态材料学 周尧和,孙宝德,李天晓,许振明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针时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生态材料学的概念,即生态材料学是关于材料及材料循环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使材料在满足所需性能的前提下,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了生态材料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给出了环境负荷表达式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新判据.以铝合金熔体纯净化生态处理工艺为例,指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 铜单晶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位置和形状的数值分析 许振明1,耿关祥2,李建国1 (1.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上海 200062) 摘要:为了准确地控制工艺参数,获得表面光洁、高质量的连铸铜单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铜单晶连铸时固液界面的位置和形状.发现铸型温度(TM)、连铸速度(v)、冷却位置(L)和熔体温度(TL)影响固液界面的位置和形状,并且铜单晶连铸时固液界面向熔体呈凸出形状.当固液界面位于铸型内距出口端2~3 mm时,可获得表面光洁、晶体取向度小于10°的连铸铜单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单晶,固-液界面面必须平滑,甚至是平界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可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连铸铜单晶的工艺参数,为铜单晶连铸提供理论依据.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刘磊1,胡文彬1,吴建生 (1.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 摘要: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发现了阳极氧化膜的阻挡层与多孔层以及独特的六角形胞孔结构,氧化膜胞孔的孔道沿氧化膜表面向铝合金基体方向呈收缩趋势,这与阳极氧化过程中电压升高对多孔结构生长的影响有关.结合阳极氧化膜生长环境以及氧化膜的生长模型,探讨了氧化膜多孔结构的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路面结构中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换算 姜爱锋,姚祖康 指出了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在多层地基模量换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给出了目前常用路面结构形式下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基于八叉树的隐式曲面与隐式曲面求交 余正生,吴启迪,李启炎 先将隐式曲面进行多边形化,两隐式曲面的求交,采用八叉树来搜索它们相应的两组多边形面片的交线.这一方法既避免了解析法对所给定隐式曲面要有特殊要求的局限性,又能克服数值法遇到初始点选取和迭代收敛性问题,算法准确可靠. 切削振动计算机仿真的数值方法 李沪曾,于信汇,呙清强 以平面端铣为例,介绍了应用Runge-Kutta方法求解机床结构多自由度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仿真切削振动的公式和算法.数字仿真铣削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结果,与采用Simpson-快速卷积-迭代法求解系统运动积分方程组仿真的结果相当接近,并与他人研究结论相符,证明了两种数值方法的收敛性,为它们用于切削振动计算机仿真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 中性水溶液中碳钢钝化膜的光电响应 吴斌,王建信,李义久,倪亚明 用光电响应方法测量了pH=8.4的硼砂-硼酸缓冲溶液中碳钢电级上钝化膜的光电化学行为.通过研究光响应电流iph与入射光能量hγ(波长λ)和外加扫描电位U的关系,指出的碳钢电极在中性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具有n型半导体的性质.半导体特征参数(禁带能量Eg和平带电位Ufb)表明,钝化膜为晶形和无定形(主要为无定形)γ-Fe2O3组成的无序结构,其禁带能量为2.01 eV(晶形)和2.34 eV(无定形),平带电位为-0.10 V,这和钝化膜的X射线衍射(XRD)实验结果一致.并导出了无定形半导体材料的光响应电流iph与外加电位U之间的一般关系式. 高压直流电场强化垂直管内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安恩科,姜富明,魏敦崧,陈之航 在分离式热管结构的电水动力学(EHD)强化试验台上,采用R11工质、直流高压电场,首次完成了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EHD强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HD技术对垂直管内的沸腾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低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较好,增大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减弱;当热流密度维持不变时,强化系数随着电场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沸腾换热的最大强化系数为428%. 大面积屋顶上下表面脉动风压的相关性分析 庞加斌,朱乐东,陈伟 通过对武汉体育场屋顶风洞试验上下表面同步测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屋顶上下表面脉动风压的相关性及其和屋顶动风荷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文献[1]建议的脉动风压计算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初步讨论了体育场大面积屋顶结构在抗风实验研究中上下表面非同步测压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采用上下同步测压的必要性. 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多维信号博弈模型 李宇宏,沈荣芳 运用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中非对称信息下的信号博弈理论,建立了一个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多维信号博弈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分离均衡分析,阐述了企业多元化的战略意义在于传递企业成本类型和市场需求类型以获取竞争优势. 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测井技术识别沉积构造 钟广法,马在田 基于塔里木盆地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S/FMI)解释,探讨沉积构造在FMS/FMI图像上的特征及识别方法.层面及沉积构造在FMI/FMS图像上通过灰度或颜色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灰度突变界面指示各种层面,包括平坦状层面、非平坦状冲刷面和不整合面.根据层内灰度微细变化面--纹层面与层面的关系,及纹层面的倾角变化模式,可以区分水平/平行层理及各种交错层理.纹层连续性破坏或纹层面扭曲等特征指示准同生变形构造的存在.根据FMI/FMS图像解释的交错层理的产状可以推断古水流方向. 桥梁桩承台体系抗扭研究 舒翔,陈竹昌,祝龙根 通过刚性桩承台体系和弹性桩承台体系的受力计算以及桩基础的模型试验,研究了桩承台体系在扭矩作用下的桩顶内力分布.结果表明,可以按照绝对刚性承台假定来分析桩承台体系的受力. 建设项目的价值T程与价值管理 孙继德,沈继红 价值工程(VE)应用到建设项目中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价值管理(VM)是对价值工程(VE)的发展,其含义、研究时间、研究内容和范围都比VE拓宽了.VM对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将更加有效,因此VE发展到VM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对VE,VM进行了比较分析. 自动控制加药系统在微絮凝过滤中的应用 李伟英,范瑾初 通过中试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用于微絮凝过滤中的流动电流检测仪自动控制加药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以某水库作为源水,其浊度小于20 ntu),该水库水流动电流设定值(Sp)应为-17.5;加药管线流动时间为50~60 s;取样系统流量(q出)选用应恒定.由此得出结论:某水库水采用流动电流自动控制混凝加药技术是可行的. 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与分析 施卫星,吕西林,朱玉华,冯德民 采用日本生产的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基础隔震支座,以中国和日本在建的中高层房屋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基础隔震模型和基础固定房屋模型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并引入能量分析方法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基础隔震系统隔震效果明显,隔震层滞回变形能有效吸收地震动输入能量,减小模型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累积损伤. 管节-接头的弹性地基梁法及顶管施工模拟分析 丁文其,朱合华,杨金松,范明星,葛金科 针对曲线顶管工程的特点,通过建立管节-接头力学模型及弹性地基梁法,对顶管施工的顶力、管接头张开量、管段内力、土体抗力及土体的稳定性等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成果在大口径小半径曲线顶管施工实践中的成功应用,证明其对今后同类工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推广价值. 单桩沉降遮拦效应的研究 林永国,周正茂,刘国彬 针对桩基沉降中普遍存在的遮拦现象,提出了用剪切位移法分析单桩沉降遮拦效应的方法,并推导了相应的理论公式.结合上海的地质情况对单桩的遮拦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对土体深度方向的差异沉降具有明显的遮拦效应,桩刚度对遮拦效果影响较大,遮拦桩不宜使用柔性桩,否则遮拦效果较差;遮拦桩轴向刚度接近于受荷桩轴向刚度时,已可获得理想的遮拦效果,再增大遮拦桩的刚度意义不大.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花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 潘建国,王开发,郑尧隆,刘远红 采用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花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5,四种维生素在ODS-5 μm色谱柱上分离,用pH 5.01磷酸缓冲液-甲醇(体积比为75:25)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波长为260 nm,10 min内实现良好分离.在(1~20)×10-6范围内进样量和响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收率为94.37%~101.57%,变异系数为1.90%~8.23%,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为快速、准确地同步测定花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