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近30年来无疑创造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而且正是从30年前开始,出自科学和哲学的结合、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联姻,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腾飞为目标,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专家学者,和对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及自然科学史持有浓厚兴趣的人进入自然辩证法的庞大队伍,而且迄今最具影响力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专业刊物都是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译本全文在中国传播至今已75周年。为了回顾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国的建制化发展,展望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未来走向,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于2  相似文献   

3.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相识有十余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还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通讯>是我哲学学习的最好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年了.我手头上现存最早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是1993年出版的,这就是说,我订阅<自然辩证法通讯>至少有14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之际,学人多是满怀褒奖和赞美.这是自然的事儿.在这三十年中,<自然辩证法通讯>哺育了一茬又一茬青年,同时,以三十年如一的严谨、民主、科学之学风引领当今中国学术规范,在众多的期刊中独树一帜.纵观各种褒奖和赞美均不着奉承和献媚之嫌,都是情感真切流露.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是在社会发展理念更新,STS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长期缺少合适教材这一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以科学、技术和工程为经线,以科学技术工程与历史发展、与自然、与创新、与方法、与社会规范和与社会互动等专题为纬线,形成了经纬交织的立体框架,既保留了传统<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合理内容和结构,又体现了工程硕士教材的特色.教材突出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理念,增加了工程伦理、工程师社会责任等内容,彰显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时代精神和工程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20日,第二届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标志着新一轮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工作正式启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青出席大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主持会议。刘青副主任首先代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宣读了第二届自然辩证法名词委员会顾问与委员名单,并颁发了聘书。接着在讲话中,刘青副主任指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紧密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0.
写在《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新编增订本前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本书,是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新编增订本.所谓增订,就是较之原书,增加了自那以后到2004年间的文章15篇,保留了原书中的18篇(删去5篇).所谓新编,就是把原书的两大部分,重新编辑为三辑:第一辑讲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在苏联、在北大的历史,为历史篇;第二辑讲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论述,为毛邓篇;第三辑是其他文章,为时论篇.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详细地分析了1994-2007年国内学术期刊引用<自然辩证法通讯>论文的情况,得出了<通讯>每年的被引数情况、对相关学科及相关学术期刊的影响情况、高影响力的作者和高影响力的论文情况、以及<通讯>论文被引的时间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国内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特征和动向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即将到来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创刊30周年前夕,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新生代学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隋,其中既有无上的光荣感,又有艰巨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作为深爱这份期刊的读者,我从一名青年学子的角度,来这里畅舒心怀,与大家分享和共勉.千言万语之中最想要说的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她是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每一位关注她的学子都会从中受益.如果能和她长久相伴.那将会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程、学科定位和社会需要都表明当代自然辩证法法就是科学技术学。它有着复杂的系统结构。当前,应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学。  相似文献   

15.
说来惭愧,我真正认识《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还不足四年时间;只是在1999年,当我成为一名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才知道了她——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我们专业的核心刊物,也是复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被指定的唯一一份权威杂志。所以,尽管若论年龄她与我一样年轻(我出生于1978年),但她却无疑是以成熟稳健的学术权威的长者身份进入我的生命的。 我想,和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后期的年轻人一样,当初的我对于“自然辩证法”之类的名词是既熟悉而  相似文献   

16.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倏忽间,<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30年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壮举源源不断地输着送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已经历了 2 5个逐步繁荣的岁月 ,形成了鲜明的办刊风格 ,成为自然辩证法界重要的学术阵地。不只是重要的学术阵地 ,也是自然辩证法课教学的有力助手。自然辩证法课是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包括自然辩证法原理 (概论 )和自然辩证法原著两部分。自然辩证法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概括、分析当代科技成果而得出的一般性原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概括 ,是自然辩证法界的学术任务。《通讯》作为自然辩证法界权威杂志 ,当然体现了这种先进性和权威性 ,成为教学参考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张功耀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6):103-105,F004
由教育部社政司下发各高等院校参照执行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基本要求>,是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其中有许多表述值得商榷:(1)真理和谬误的划界不等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2)把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方法截然分开的理论依据不充分.(3)作为科学哲学核心内容的科学知识论教学内容显得薄弱.(4)不宜用科学社会学的部分内容替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学内容.(5)科学技术的创新理论的逻辑阐述不完整.科学技术的创新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为基础,新的教学要求应该补充完整这个内容.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中国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学术-政治双重意涵,专业杂志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文革”期间曾有三种自然辩证法类期刊创办,其中两种因在“四人帮”策划下举办,“文革”后的结局不言而喻。辽宁创办的《自然辩证法丛刊》,虽无证据表明是出于“四人帮”的直接授意,但在科学春天来临前的1977年底也悄然停刊。该刊存在不过两年,连试刊在内仅发行6期,客观上为改革开放后辽宁自然辩证法及相关研究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因此,探讨《自然辩证法丛刊》创刊的背景、创办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对自然辩证法及其学科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通讯>诞生于1970年代末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成长于思想解放的奔腾大潮中.她肩负着"战斗唯物主义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科学院呱呱坠地,以自身的特色和风范,特立独行,走过了非凡的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