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在享受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突出表现为信息社会人的异化问题。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为理解信息社会人的异化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即: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时间理论的出发点,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是社会时间理论的主要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时间理论的价值归宿。信息社会中,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在场状态表现在:信息实践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新形式,信息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信息解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基于社会时间理论对信息社会人的异化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信息技术动摇了人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加深了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中的剥削,"监控社会"和"信息茧房"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可从三个层次来分析。这三个层次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自然层次上,人的本质就是生命存在;在人与自然关系层次上,人的本质就是类本质;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人的本质就是社会联系,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个层次的人的本质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只有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才能使我们在处理人的问题、以及与人的问题有关的问题时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3.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表现,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属性与之相适应。因此,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整体性视角,针对现代性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困境,论述了对人的现代性本质进行整体建构的重要意义。在对现代性社会中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技术、生态、法治等属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属性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的探究,试图从理论、逻辑和价值上整体建构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体、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理解与把握是否真实准确,直接涉及到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及其理论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现有哲学教科书关于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论说方式就明显违背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精神,也就是脱离现实以形而上学的片面思维来论说整体系统意义上的辩证法范畴。因此,有必要立足于现实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共产主义"历史终结论"观点,与"颠倒"辩证法的错误理解有关。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质上是自我意识在时间逻辑中的运动与复归,体现为一种历史辩证法;马克思对其的颠倒,既从人与物质存在的辩证结构中看到了中介性的否定关系,也从历史的连续性中理解了中介性和暂时性,因此表现为一种历史-结构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关于人实现其自身总体性的哲学;历史的相对真理性和个体性体现了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而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驳斥了"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系统工程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为积极推进我国系统工程理论深刻内涵的深入挖掘与拓展,促进系统工程在国防系统乃至社会建设中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杂志社将于2011年10月下旬在北京联合举办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及其工程实践学术会议。会议将围绕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交流和研讨其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系统工程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为积极推进我国系统工程理论深刻内涵的深入挖掘与拓展,促进系统工程在国防系统乃至社会建设中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杂志社将于2011年10月下旬在北京联合举办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及其工程实践学术会议。会议将围绕系统  相似文献   

8.
"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灵魂地位。问题本身启动着科学探索的机制,问题的深入意味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但在科学哲学视阈内,对作为本体的"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从"理论导向"型思维转向对"问题导向"型思维,促使"问题学"成为科学哲学新的生长点。本研究在生成论视阈下动态地研究科学问题的进化机制,揭示了科学问题生成和演化的超循环模式,主张"问题系统"以自组织的演化方式推进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而系统复杂及系统创新的本质是系统要素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的相互作用,营造了强大的信息势而产生了非平衡非线性机制。由于信息即负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势("即"表达剔除现象差别推进到本质联系的极限过程),因而,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应对复杂推进创新的有效战略就是产生更多的主体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主体信息势。  相似文献   

10.
该设想将法制系统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将复杂系统理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法学理论和法律技术结合,构建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综合集成的立法决策支持体系.该系统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法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法律及相关领域专家体系综合集成,构成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网结合的立法决策支持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具有法律及其相关知识的采集、存储、传递、共享、调用、分析和综合的功能,而且具有对立法及相关问题实现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立法和法学知识创新的功能.它是法律和法学知识的生产系统,既可用来研究法律理论问题,也可用来解决立法实践问题.系统的重点是解决立法系统功能低能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十九世纪中叶正当资本主义兴起并快速发展时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等重要问题给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与革命性的贡献。站在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场,考察上述剩余价值等问题时,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时至21世纪的今天,如何看待剩余价值、公平、分配、剥削和其他相关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乌杰教授以科学的系统观对劳动剩余价值理论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如何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缺失、价值缺位现象,使得从整体论、系统论角度思考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古莱发展伦理学的系统方法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化,但它却陷入发展与伦理范畴的简单粘合,忽视资本逻辑的深层本质,陷入抽象道德批判的"陷阱"。建构发展伦理学,必须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逻辑辩证理解发展问题。从伦理逻辑和资本逻辑出发思考"自然-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发展问题,对于把握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思想为系统科学的形成提供形而上学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机械论观点的批驳,其观点认为宇宙处于永恒流动、生成和创造之中,本质是一种"生命之流",处于永恒的"绵延"流动之中,或者说不可逆和生成思想;怀特海机体哲学的整体——联系观和过程——生成观思想。  相似文献   

14.
意识与物质的争论由来已久,马克思主义给予了科学的解答;当前,随着系统科学的"统性事物"的提出,着重阐述"意识是‘人系统'的统性事物",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的意识观.并指出,"系统意识观"是马克思哲学意识观在系统科学条件下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系统特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et建立以后,实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把握Internet的整体演化规律,从整体上分析和解决Internet的网络安全、信息堵塞等问题,对推动Internet的有序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探讨Internet的本质,指出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应该采用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和方法来指导关于Internet整体发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信息测度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Shannon开始,已经有很多人讨论了关于信息的测度问题,Shannon等的测度方法主要从信息的功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N auta等的测度方法主要是从信息的组成结构方面来入手。目前,对于统一的信息测度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钟义信教授从全信息的角度提出了统一的信息概念和测度方法,而丹尼尔.弗德里克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本文对以上这些信息的测度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对比,希望进一步推进统一的信息理论的发展,探索信息本质的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AI)与人的关系由"辅助"到"互助"和"融合"不断深化.相应地,社会调控对象向着能力不断增强的AI系统以及AI赋能的人和组织演变,社会系统将呈现"信息-物理-社会"的高度耦合,调控环境也相应转换为人机融合的复杂社会系统.这一显著变化将倒逼法律体系的变革,对社会系统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相关方法的交叉融合.论文基于对人机融合社会系统发展的研判,在分析法律体系、控制论、人工智能等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法律规制和系统控制的角度,提出将调控工程系统的控制科学与调控社会系统的法律充分结合,在系统科学框架内研究处理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中的系统调控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探讨了以人为本、优势互补、系统分析、量化支撑、算法规制、博弈控制等若干调控原则和可尝试的前瞻领域,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一思路可望量化表达公平正义等法学基本问题,优化调控系统技术指标,促进人机融合社会系统实现其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和谐发展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道路,还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理性系统思想。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关系时揭示两者存在的"物质变化"关系具有系统辩证性,他不仅为我们考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新视角,还能指导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做出某些更切合实际的价值解析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建设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研究和理论也有所积淀,但是总体而言实践效果并不让人满意。相关人士越来越感觉到国际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拥有否决权的相关人员的观点和态度等主观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特别适合于解决复杂问题情境的软系统方法论(SSM)被借用来分析此情境,旨在寻求一个具有切实可行性的问题情境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