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杨 《科技信息》2007,(9):139-139
●浅谈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设计人自身。而“人”是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设计师就要弄明白“人”的需求,包括物质的,更含精神的。设计师的设计一旦作为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进入社会和人的生活,首先它便具有了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一种本质的承诺、一种可以依靠的精神和物质存在,这是设计存在和为人们接受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艺术     
朱莎 《科技信息》2007,(35):245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一个空间,以满足人的居住的需要。而人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总是出于天性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因此,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于四月二十日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个对外“援助”的计划,要求国会拨给三十五亿三千万美元的款项作对外“援助”之用,特别是“援助”所谓“亚洲弧形地带”国家。他特地挑选亚非会议正在开会的时机来提出这个计划,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想对那些贫穷而落后的亚非国家说:美国不但富有,而且很慷慨,也同样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你们快跟我来吧,别再浪费时间去讨论什么亚非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了。”可是,事实告诉我们,美国统治集团口里的所谓“同情”、“援助”都不过是骗人的西洋镜,把西洋镜一拆穿,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所谓“援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在战争结束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它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贪慾和进行殖民地扩张的野心就惊人地增大了。可是殖民主义这东西已经腐朽得发臭了,美国为了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的痴与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他的痴是一种对美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更多地表现在对大观园内女儿们的关怀上——即他看重的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他经过了情惑、情悟的体验,最终是上了”情绝”——“悬崖撒手”、“归彼大荒”之路。贾宝玉从痴到悟,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腐朽。贾宝玉的悲剧结局是时代的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蔡嘉 《科技信息》2009,(4):72-72,67
《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其作者西奥多·德莱塞更是美国文坛赫赫有名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嘉莉妹妹》这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以及作者德莱塞本人的家庭、苦难经历都无不折射出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该作品是反映当时美国人对“美国梦”的狂热追求以及梦想的破灭;中产阶级社会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曹雪  王红艳 《科技资讯》2008,(13):182-182
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并反映这一文化。而文化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与西方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等都不一样。要提高跨文化平等交际的功效,就应使交际双方能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7.
美国计划在今后10至15年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并融合的产物,它将形成信息时代信息流通的主干线。这一计划的实施将给美国人的工作、学习、购物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浅谈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科技资讯》2007,(7):222-223
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并反映这一文化.而文化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与西方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等都不一样.要提高跨文化平等交际的功效,就应使交际双方能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金元和道德     
近来美国的一些头面人物在鼓吹加紧扩军备战的同时,特别喜欢吹嘘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喜欢吹嘘“自由和文明”的美国生活方式。美帝国主义的头子——艾森豪威尔在南美和其他地区作强盗旅行时,就到处宣扬“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律”在美国如何受到尊重。但大煞风景的是,在美国国内却愈来愈频繁地发出对于美国社会制度悲观失望的哀叹。许多知名之士和有影响的报刊,都纷纷暴露了美国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今天已经把人的灵魂毒害到何等惊人的地步。象“展望”和“行列”这样一向对资本主义制度颂扬备至的刊物,前些时也不约而同地发表了报导美国道德败坏的文章,它们惊呼:“在全国范围来看似乎没有什么人能免于道德败坏这一恶疾的传染,”“唯利是图已经摧毁了我们的道德水平。”其实,在美国这样一个“金元至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和另外三十四个著名的美国人士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一篇启事,要求国会取消众议院的“非美活动委员会”。他们把这个委员会叫作“不好的愚蠢的东西”,因为它“为了政治的目的以非宪法的方式滥用职权;它已经成为一个迫害的机构,……二十年来(非美活动委员会成立于1938年——编者注),这个委员会一直在定美国人的罪,破坏了一些人的生活,不让他们诉诸正当的法律程序”。这是一篇值得玩味的启事。  相似文献   

11.
号称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强国的美帝国土义,一直聒噪不休地夸耀它的“文明”、“先进”、“繁荣”,等等。其实,它是最腐朽透頂的帝国主义。无論是政治、經济、文化直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处处溃烂,千孔百疮。为了帮助讀者认識美国的真相,我們特辟本栏。这一栏文章的內容、形式、长短,都不拘一格,力求多样化。——編者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很多原先普普通通的日子被赋予新的寓意.在网友们的集思广益下,涌现出了诸如“光棍节”、“吃货节”、“卖萌节”等网络节日. 网络节日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之下,网络与传统习俗碰撞和融合的产物,它与传统节日一样,承载着人们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真实片段,不同的只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文化表达形态.网络节日的兴起,使人类社会活动的格局为之一新.所谓“世上本没有节,过的人多了便成了节”.在创造节日上,网友们总是能脑洞大开,产生奇思妙想.流行的网络节日中,既有温情的“5·20网络情人节”、“9· 12示爱节”,也有喜感十足的“5·17吃货节”,甚至还有颇具戏谑意味的“8·18八卦节”、“10· 10卖萌节”、“11· 11光棍节”等.网络时代,像这样由网友创造的节日花样百出,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真实地反映了一群不满现实、精神苦闷的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小说揭示了现代生活中的最基本问题是精神问题,被推为“垮掉派”文学经典。它超越了疆域、年代,具有永久的魅力。“在路上”象征了追求个性自由,勇于探寻,不循规蹈矩,不知疲倦的人类精神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作为一种美国精神备受美国人推崇,然其实质却需要重新审视。美国梦肇始于英裔移民者的北美“拓荒”梦想,而“拓荒”梦则是移民者通过侵占印第安人的家园得以实现,这完全背离了“民主、自由、平等”这一美国立国理想。愈渐膨胀的美国梦已将“拓荒”对象扩展到海外,并采用文化“拓荒”这一软殖民方式进行推广。因此,文化被输入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需要具备兼顾、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美国政府一贯把自己装扮成“悲天悯人”的慈善家,“慷慨解囊”的好朋友,并且不断地喧嚷着这是为了保护“自由世界”的利益,这是为了捍卫其他国家的“自由”,这是为了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但是,这种神话似的宣传,除了那些天真的人以外,再也骗不了誰。因为,事实已一再表明,美国的所谓对外“援助”是完全为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着想的,是用来作为制造国际紧张局势、推行侵略性和战争性的外交政策的工具。关于这个问题,相当程度反映美国统治集团意见的李普曼曾经公开地指出过,“援外计划本质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美国政府每年从国民收入中拿出40亿左右的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生观是指在校大学生对人生目的、意义、理想和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以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它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社会集团性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反映P因此,大学生人生观是他们籍以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尺度,是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内在标准,它影响、调节着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决定着他们的生活目的、道德情操和发展方向。所谓心态,是指在外部条件下,人们以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对一定事物作出反应的心理倾向.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就是大学生心态…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字城市”的来源及“数字广州”的提出 “数字城市”的来源,是基于美国首先提出的“数字地球”的概念。所谓“数字地球”,就是根据地球的地理坐标获取和显示有关的、多样的环境与社会数据,并将它们适当地储存、连接,提供给社会共享。有专家明确指出,“数字地球”概念是美国全球战略计划的继续和发展,它为21世纪虚拟技术进入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同美国国务院关系密切的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出版的“外交”季刊,在它今年一月号上发表了该刊主编汉密尔顿·菲希·阿姆斯特朗所写的评论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的文章,题目是“关于中国边界一带地方的一些想法”;副题是:“中立够了吗?”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和副题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为美国统治集团拉拢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和加强控制中间地带的侵略活动献策的。这篇文章明显地反映出美国战后积极推行的军事集团政策和支持、扶植亚洲各国反动派的政策已经遭到严重的失败,美帝国主义和它一手搞起来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已经陷于十分孤立的地位。亚洲各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不满在猛烈增长,对于在它支持下的本国反动派的不满也越来越猛烈增长。没有参加集团的民族主义国家的的当权派对美国支持侵略集团成员国的行动也表示不满。这引起了美帝国主义的惊慌不安,他们谋求改变手法来达到他们原来的目的。这篇文章正是就此目的向美国当局献策。作者认为,美国通过军事援助和拼凑军事集团进行侵略的做法太露骨了,引起了亚洲民族主义国家人民的愤怒反对和某些当权派对它的不满与疑惧,因此是行不通的了。为了保持它的侵略势力和威信不坠,作者挖空心思地鼓吹采用“不会触怒其它国家”的方式,“把不发达国家作为友好的中立国,而不要设法使它们作为盟国”。这就是说,要更狡猾和隐蔽地进行拉拢诱骗,实质上是在保持军事集团的同时,企图以非军事的同盟形式,把目前尚未参加集团与保持不结盟政策的国家组织起来,从经济上、政治上加强控制,把它们纳入美帝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轨道。而其最终目的,还是在将来有利时机组成更大范围的所谓“共同防御”组织,美国则直接地或通过它所操纵的联合国加以操纵和利用。这个献策人建议的步骤是先从经济、文化方面着手,从经济方面除短期“援助”外,还要用所谓长期“援助”计划来把一些些国家套进去,让它们骑虎难下,从而一步比一步更深地陷入美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例如关于印度河水系的所谓尤鲁·布莱克计划,所谓湄公河计划,文章里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美国的着眼点——只要各有关国家一上了马,美帝国主义就可以运用停止“援助”等手法,来胁迫它们顺从美国,听其指挥。在所谓文化方面 ,他也建议把参加军事集团国家与非军事集团国家拉在一起,扩大文化侵略。他以为这样美帝国主义和它拉拢的军事集团国家就可以摆脱它们所陷入的被动和孤立状态。当然,这种手法是不能达到美帝国主义预期的目的的,在亚洲各国人民日益觉醒之下,这套欺骗做法的结果只会使美帝国主义自己更加孤立。这个帝国主义策士最后还招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已经在西方破产,在亚洲则不值得再提,而是干脆搞军事专制与个人独裁,更能适合美帝国主义的企图。从今天全世界各国人民愈来愈强烈的反帝风暴来看,这篇文章很能反映出美国成为过街老鼠的狼狈相和妄图用两套手法来挽救其失败的侵略野心。这是一篇有用的反面教材。我们把它摘要译登在下面,并为了醒目超见,加了些小标题。  相似文献   

20.
“资讯产生焦虑,何不娱乐处之”,凤凰卫视的这句口号,似乎可以反映处于现代社会压力中的人们对于娱乐精神的渴求。一直以来,娱乐精神在中国都是一个缺失的概念,传统的中国人缺乏一种娱人娱己的精神。直到我们的社会经济上足发条、加大马力向前发展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成长的年轻人,突然发现精神的空虚无法填补,于是,关注“自己快不快乐”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个焦点。人们发现了自己的娱乐需求,娱乐产品的市场迅速庞大,媒体也不顾一切地去迎合消费者的娱乐需求,而一些精明的商家们,也发现了娱乐经济里空前广阔的营销空间,于是,纷纷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增加娱乐概念和娱乐精神,并尽情享受这种“嫁接”所带来的商业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