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是作者司马迁一生的经历及不幸遭遇,使他在客观地记述历史时,表现出了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悖迕的进步的人民性:在用朴素唯物史观稽考社会历史时,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在效法“春秋笔法”藏否历史、褒贬人物时,他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广大人民给予了同情和歌颂;在搜集考信材料、运用语言文字以及确定纪传人物时,他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重视、信赖和褒扬的思想感情。尽管《史记》人民性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却是《史记》菁华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①。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②“。《史记》之所以成功地描写出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马迁善于观察人、研究人、揣摩人的内心情感,而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精微细致地刻镂出来。关于《史记》…  相似文献   

3.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写出了许多人物传记。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小故事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大场面展示人物全貌;精于语言艺术,善于用人物对话去表现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心理、神态和身份。  相似文献   

4.
《史记》对先秦历史人物的心理时有细微的描述,其中有些是《史记》对先秦史籍中相关人物的"哭泣"或作正面的增容,或作侧面的增补,使《史记》中部分先秦人物形象较先秦史籍中的相应形象更加鲜活丰满的同时,也传达了纠结纷繁的世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史记》中的军事人物入手,从司马迁力主统一乱世、废除暴政、赞扬反抗暴秦的战争,热情支持弱小国家抗击强大国家的入侵,高度赞扬反击匈奴的骚扰与侵犯的战争以及帝王要善于择任将相、将帅必须具备“五德”爱兵如子、治军严明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司马迁的卓越的军事思想。最后指出《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而且也是供后人研究军事的极其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耗尽毕生精力所创作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文学名著。他所创制的纪传体体例和表现手法,以及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历史人物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空前繁荣的今天,重新研究、探讨《史记》纪传体的产生、基本特点及其文学意义,对于提高我国当前人物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对于写出无愧  相似文献   

7.
司马迂的《史记》是一部光耀千古的伟大著作,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史记》中记载的不少故事,历史事件被人们概括和提炼成成语,作品原句中不少的精采词语也往往被人们引用成成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沿用不衰。源于《史记》的成语倒底有多少,还没有人作过确切的统计。但笔者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充满悱恻的史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风格。《史记》悲剧风格的形成与司马迁的悲剧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司马迁也受屈原的悲剧精神影响,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史记》的悲剧风格表现在对悲剧人物、悲剧英雄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史记》与《左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部历史著作,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中国早期女性形象的记载也大多留于此。但不论从形象塑造内容、人物塑造方法,以及各种形成原因等方面来看,二者都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作品,也是一部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珍贵文献的图书。司马迁写作《史记》对当时的文献书目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做了大量的文献学工作。研究《史记》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固然重要,但研究《史记》的文献学价值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今文经学是西汉时期主导性学术研究范式,其精神旨趣则是通过对孔儒伦理纲常的系统化、教条化的义理阐释,为封建专制王权提供理论话语支持。随着儒术的独尊,今文经学排斥其他诸子学说的理论倾向也逐渐显露。今文经学的这些特质也极大地影响了《史记》的历史叙事。司马迁在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承袭今文经学的孔儒视角,对历史作了平面化的道德叙事,从而缺乏较为宽广的人文视野。其次,《史记》也极力排斥其他诸子学说,从而使得先秦浩瀚的思想光谱变成了以孔儒学说为话语中心的人文图景。司马迁的这一历史叙事,不仅丧失了史家的人文立场,也使得删减的历史成为后世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命运”一词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人类最为棘手复杂的问题之一。《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著作,其中渗透着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诸多思考。从自然命定论、天命论、因果论,历史决定论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司马迁复杂多样的命运观。通观《史记》全书,司马迁对命运的思考是复杂多样的,由多种命运观念综合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授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教师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意识地运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选择《史记》中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物作为榜样,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交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是情、理、史的结合体 ,他把对历史人物的爱憎 ,都凝注在作品里 ,使读者常被司马迁的情感所感染 ,处处感到作者的存在 ,这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史书的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也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未曾撰写过系统的传记文学理论专著,却为后人留下了光照千古的不朽巨著《史记》、震撼人心的《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在这些著作中,他不时地阐述了传记文学的多种创作见解,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的传记文学理论。《史记》就是遵循自己的理论来创作的一次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和伟大的文学名著.它的五体结构形式是前无古人的。本文试图以文化的视角,从古代哲学、天文学、古代典籍、历法、政治思想和社会等级观念等方面,探寻司马迁继承古代文化,创造性地构建《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体结构,解释五体结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蔡萍 《科技信息》2008,(35):68-69
《史记》是中国古典文史名著,一部酗学精品根柢书,可以说应该是人人必读之书。20世纪初,倡导新史学的思想大家梁启超十分推崇《史记》,他曾走上讲堂向学生们宣讲《史记》,并倡言大学讲堂应有《史记》的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陈垣先生开设“中国历史名著选讲”,即后来的《中国历史文选》课。《史记》成为陈垣先生的一部重要的讲读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史学和文学素有密切结合的传统,不论是先秦的《左传》、《国策》,还是两汉的《史记》、《汉书》,都既是历史著作,又是生动的文学作品。宋元以来戏曲勃起,史书上的不少史料,又成了戏曲的素材,一些突出的历史人物,几乎都有相应的戏曲。我国的历史剧很繁荣,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如楚霸王、关羽、诸葛亮、王昭君等  相似文献   

19.
《项羽本纪》是《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的最上乘之作,它代表了《史记》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从《项羽本纪》塑造项羽英雄形象的层面展开,分析、概括出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叙述的三方面特色:据实而叙;详略有致;方法多变。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民族史的撰述上有杰出的成就。《史记》在体例上有开创  性贡献 ,为我们研究这些民族的史事留下了最早最有权威性的历史资料 ;《史记》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  史观。《汉书》继承《史记》对民族史的重视 ,也为各民族立传。班固在史观、史识方面比不上《史记》 ,但仍  取得了很多成就 ,在整齐体例、扩充材料等方面 ,大大丰富了民族史传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