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12,(3):26-31
杭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杭州市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长三角地区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被授予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杭州市将以杭州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为依托,以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为平台,发挥杭州历史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3.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现代服务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无论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都是重要举措,而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桥梁纽带。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现代产业体系,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举措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自2008年启动创新型企业建设以来,至今已开展了五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认定工作。创新型试点企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有226家企业被评为创新型试点企业,第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3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55家,第四批创新型试点企业52家,第五批创新型试点企业54家。其中,被认定为创新型示范企业达到64家。创新型企业必须具有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能力。筛选创新型企业中的"种子选手",  相似文献   

5.
张将 《安徽科技》2015,(2):14-15
<正>作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滁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聚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新型创新和研发机构,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推动滁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是推动河南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论文通过对河南省服务业总体情况和重点发展的服务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河南省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的策略为"四种模式,一个支点":集聚发展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开放带动重点产业,打造服务业高端智库。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10,(3):F0002-F0002
2009年,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保增长、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8,(1):1-1
1月3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合肥:体制创新催生科技创新),突出报道了我市作为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进程中,通过不断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是典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性产业,它能产生极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极大的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在区域乃至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表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发展目标的武汉而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入手,结合武汉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增强武汉城市创新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自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来,滁州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为指针,围绕企业、项目、园区"三个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滁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一、滁州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1.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诸暨市     
主编观点:2013年,诸暨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扣"攻坚克难、创新提升"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推进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快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启动项目库建设,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0个以上;坚持协同创新,提升科创平台服务能力,规划建设市级科创中心,建成启用科技成果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小而言之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大而言之事关一个城市的盛衰。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积极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创新战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园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投用,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总的来说,科技  相似文献   

13.
自2006年国家和广东省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和认定工作以来,顺德区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模块化创新"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广东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模块化创新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建议对促进和提高整个广东省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媒体视角     
《广东科技》2012,21(14):16-17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认为,要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必要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这个新领域、新业态,广东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整个服务业链条的顶端,可以说是现代服务业"皇冠上的明珠",能够辐射带动形成创新型的产业体系。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专业分工细化,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控制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全部资源,必须依靠其  相似文献   

16.
4月20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主持会议。国家科技部有关负责同志专程来沪参加会议,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城市要素聚集和创新活跃的优势,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10年1月10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杨浦区被正式授予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14,(1):48-49
<正>2013年,萧山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确立创新驱动发展主线,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入选省首批创新型城区试点,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称号。新增4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35家区级创新型企业、20家区级创新型示范企业,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共36家,其中省级12家、国家级2家。创新主体培育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强化科技创新作为两大抓手,狠抓"4+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全力争当惠州市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10,(6):107-107
近日,南昌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发展主线,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着力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以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09,27(2):F0002-F0002
所谓创新型城市,是指创新在一定城市单元上的具体落实,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是城市发展知识化的产物.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建设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将扮演重要角色,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南建设目标的实现形成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