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热浸Zn-Al合金镀层的助镀工艺和性能评价指标特点,论述了钢材热浸镀Zn-Al合金镀层的组成及形成过程,分析了钢中Si、Mn、P等常存元素对Zn-Al合金镀层中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指出了热浸Zn-Al系多元合金镀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创新性地采用了热浸镀二次助镀工艺,对常用型钢试样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如镀Zn,镀Al-Zn-Si合金,镀Zn-Re及镀Al-Zn-Si-Re合金.对热浸镀处理后的型钢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对其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酸雨试验和盐雾试验,对各类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并与工业镀Zn件的耐蚀性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对其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热浸镀工艺对型钢的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两种镀层防腐蚀性能优秀,Al-Zn-Si合金镀层对钢材表面的防腐蚀性能卓越,而Al-Zn-Si-Re合金的防腐蚀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新型热浸镀锌基合金镀层是近几十年应用较广泛的防腐蚀涂层。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腐蚀问题比较严重,传统的热镀锌钢丝及钢绞线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因此开展新型韵含镁的钢芯铝绞线镀层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综述了热浸镀锌基合金镀层的种类、工艺及国内外热浸镀工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钢丝热浸镀用锌和合金的化学成分要求;热浸镀中镀层的形成过程;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比纯锌镀层好;我国钢丝热浸镀锌一般采用烘干溶剂法,热浸镀锌的传统工艺的关键是脱脂、酸洗和溶剂处理,热浸镀锌的绿色生产工艺主要是在脱脂、酸洗、助镀、锌锅、冲洗和回收锌渣等方面采用一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钢丝热浸镀锌合金生产工艺有一步法和两步法,生产设备也更高效、先进;最后提出要加快研究钢丝的铝包覆技术和热浸镀铝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电力部门因镀锌钢丝使用寿命不长(特别是沿海地区),迫切需要提供耐蚀性能良好的镀层钢丝。 锌铝系热镀合金是国外近年来开发的新型热镀材料,基耐蚀性为同厚度纯锌镀层的数倍。国外生产锌铝系热镀钢丝通常采用氢还原法(Sendzimiy法),由于该工艺可进行高速热镀故可以保证镀层有足够的厚度。但该工艺目前还不易在我国迅速推广。国内通常采用溶剂法热镀工艺,用此种工艺热镀国外使用的锌铝系合金时,镀层厚度仅为热镀纯锌镀层的1/3~1/4,因此对钢丝的耐蚀保护作用提高不多。本工作研制了适用于常规溶剂法热镀工艺的锌铝—稀土热镀合金,其镀层厚度接近或略低于常规纯锌镀层,而耐  相似文献   

6.
用XPS和AES研究钢铁表面Cu-Sn-P合金镀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钢铁表面直接浸镀Cu-Sn-P合金,在综合考虑镀层的组成与性能和镀液的稳定性后,确定了镀液的最佳组成和工艺,并用盐水浸泡测定镀层的防腐性,用XPS、AES和SEM分析镀层的组成和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7.
普通碳素钢经热浸镀铝、铝合金后将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和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对热浸镀稀土铝合金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数据表明,A3钢经热浸镀稀土铝合金后,不仅改变了其镀层组织形态,而且其耐热性也有明显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1Cr18Ni9Ti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进行了抗高温氧化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3钢经热浸镀稀土铝合金后,其耐热性可与1Cr18Ni9Ti奥氏体耐热钢相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天然生漆基材上的化学镀镍工艺条件,通过改变施镀工艺的pH值、温度、时间以及镀液配方中主盐质量浓度、还原剂质量浓度,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化学镀层厚度、外观和镀速等实验结果.并用扫描电镜(SEM)、动态机械热性能(DMT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研究镀层的形态与性能.该工艺可在生漆膜表面镀上一层均匀、色泽光亮的金属镍膜,其粒径大小匀称、排布规整、镀层致密;生漆/镍金属复合膜的耐热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外热浸镀钢带的发展及应用,并分别从热镀锌和热镀铝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外热浸镀钢带的生产技术发展、镀层技术发展、工艺技术发展和装机设备发展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得到保护性镀层,通过实验研究了镁合金化学镀Ni的镀液组成及不同参数对镀速的影响.盐雾实验测定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耐蚀性;热震实验和弯曲实验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镁合金的以上性能和镀层的硬度表明,经过这种工艺处理的镁合金,能满足一般工业对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油田专用油管为高硅中碳钢,其热浸镀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由于高硅钢热浸镀过程中存在"圣德林效应",在其合金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镀层过厚、灰暗、起皮甚至脱落等现象。为了有效控制镀层过厚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油管合金化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实验研究,提出了几种有效控制镀层过厚的合理方法及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12.
热浸镀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热浸镀铝件质量的好坏主要受镀前对钢基体进行处理的各工序的优劣及浸镀时几个工艺参数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助镀剂、浸镀液成分、浸镀温度和浸镀时间等几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浸镀件镀层的影响,阐述了热浸镀铝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
添加稀土对55%Al-Zn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向55%Al—Zn镀液中添加微量稀土制备了55%成—Zn热浸镀层钢板,研究了稀土对55%Al—Zn镀层的组织结构和耐盐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适量(ω=0.2%)稀土可明显提高镀层质量、细化镀层组织和提高镀层耐蚀性能,但加入过量稀土不利于耐蚀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钢和铸铁件的热浸镀铝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研究的钢和铁合金件热浸镀新工艺采用常温浸助镀溶剂,向铝液中添加微量抗氧化合金元素,在铝液表面不加覆盖溶剂,具有镀层质量好,成本低,污染小,劳动条件改善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热镀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了热镀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实海腐蚀测试,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腐蚀测试和扫描电镜首次研究了镀层的海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腐蚀电流密度小,腐蚀产物具有保护性,镀层在全浸区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能;镀层在潮差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损,而比较充分的充气条件又促进了镀层的氧化,其腐蚀速度比全浸区明显降低;镀层在飞溅区未出现生物污损,耐蚀性能最好,可能与良好的充气条件和腐蚀产物层的阻挡作用有关.镀层在飞溅区和潮差区的耐蚀性比全浸区分别提高197%和183%;但在全浸区和潮差区,镀层有局部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电刷镀多层复合镀层工艺的装置与技术条件 ,对电刷镀镀笔进行必要的改进 ,探索了利用改进的电刷镀技术制备性能优良的多层Ni Cr2 O3 、Ni SiC等复合镀层在工艺上的可行性 同时 ,还研究了多层复合镀层的强度、组织及显微硬度等性能 结果表明 ,多层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 ,细小的结晶晶粒和较高的显微硬度 本研究的成果可用于修复磨损的机械零件和对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 ,因而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热浸镀的 55%铝锌合金镀层钢板与热浸镀锌钢板和热浸镀铝钢板一起进行了对比抗高温氧化实验 ,并通过对镀层的表面膜、镀层及扩散层的结构及成分分析说明了 55%铝锌合金在高温下的氧化行为及其抗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铅酸蓄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在军事、民用领域中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降低能耗,使铅酸蓄电池的电极薄型化、轻量化,选择铝栅板镀铅替代目前铅酸蓄电池中的纯铅板电极,可以有效地降低蓄电池的重量,这就要求铝栅板上的铅镀层必须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本试验对铝栅板镀铅过程的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预镀工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善铅镀层致密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较大,在施镀时间为30 min,电流密度为1.0 A/dm2,镀液温度为40~50℃,pH值在4.0~6.0之间时,所得铅镀层的孔隙率较低。不同的预镀工艺对镀层孔隙率也有影响,采用浸锌→水洗→电镀镍→水洗→电镀铜→水洗→电镀铅工艺时,铅镀层的孔隙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钢丝快速镀层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Batile钢丝厂最近研制了一项用于汽车轮胎增强钢丝快速热浸镀黄铜的新工艺。据称,该工艺对轮胎钢丝镀铜提供了极有潜力的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采用新的合金组分进行浸镀的应用前景。以往钢丝镀铜是采用电解沉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热镀5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热镀5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实海腐蚀测试,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腐蚀测试和扫描电镜首次研究了镀层的海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腐蚀电流密度小,腐蚀产物具有保护性,55%铝-锌镀层在全浸区的耐蚀性能比镀锌层和5%铝-锌镀层好;由于保护性锌的腐蚀产物被滞留在富铝的枝晶网络中,充分的充气条件又促进了镀层富铝相的钝化,镀层腐蚀的传质过程受到明显抑制,所以55%铝-锌镀层在潮差区和飞溅区的耐蚀性能显著优于全浸区,是全浸区的2到3倍;值得注意的是,镀层在全浸区出现较严重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