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慧敏 《山西科技》2008,(2):150-151
结合《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在我国的应用及研究作了整体的综述,简要介绍了容许应力法、一般极限状态计算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综合介绍组合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界面黏结滑移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抗剪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偏压性能及抗震性能、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柱受力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及展望,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ABAQUS建立考虑长期荷载作用的内配工字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新型组合柱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同时与不考虑长期荷载作用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分析长期荷载比、混凝土强度、钢管含钢率、型钢含钢率等对长期荷载作用下构件变形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使组合柱中钢管和型钢提前进入塑性屈服,增大组合柱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二者与混凝土的接触应力,改善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组合柱极限承载力提高,对应应变增大.参数分析表明:混凝土强度提高增大了长期荷载对组合柱的影响,钢管含钢率和型钢含钢率的增加使长期荷载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尺寸效应对GFRP管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4根组合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并验证了Ansys软件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建立5种尺寸的组合柱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大,试件的极限应力和延性都会随之降低,且降低幅度呈现非线性变化.该研究为GFRP管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组合柱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由型钢混凝土(SRC)顶底板和钢腹杆组成的新型组合拱结构(简称SRC -钢腹杆组合箱拱),可减轻结构自重和利用劲性骨架法施工,同时解决了混凝土拱桥向大跨径发展所遇到的自重大、施工难的两个瓶颈问题.以万县长江大桥为原型,进行420 m跨径SRC -钢腹杆组合箱拱桥的试设计,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施工阶段的受力计算结果表...  相似文献   

6.
基于型钢混凝土(SRC)构件实际受力机制,引入主从约束方法推导了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子结构单元模型,解决了徐变效应下钢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问题.采用有效模量法(AEMM)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徐变计算理论,以Visual C++和ObjectARX为工具研发了高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过程分析软件(SRCCM),并与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软件的正确性.算例表明:采用主从约束方法的子结构单元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型钢混凝土构件实际受力机制,基于该模型所编制的高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过程分析模拟软件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就型钢混凝土部分外包组合柱的研究仍较少。为了研究H型钢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PEC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稳定性及刚度,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3组共18根构件(12根PEC组合柱,6根H型钢柱)进行单向轴心受压模拟试验,观察了试件加载后的变形情况及截面应力云图,提取数据绘制出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曲线。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试件的强度承载力、稳定性承载力及刚度等力学性能。为了验证模拟的可靠性,选取1 m不同截面的两根PEC组合柱进行轴向加载试验。结果表明:PEC组合柱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PEC组合柱的强度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刚度比单独型钢柱均有提高;混凝土对防止型钢柱的局部屈曲起良好作用;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随型钢的高宽比的减小而增加;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模拟的可靠性。研究为后续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地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总结了型钢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过程,分析了国外建立型钢混凝土梁和柱的计算模型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存在及应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型钢混凝土(SRC)地下综合管廊的上部组合板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PBL抗剪连接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传统PBL抗剪连接件和3组不同螺柱数量的新型PBL抗剪连接件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板进行加载数值模拟,将得到的挠度、荷载—滑移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不同螺柱数量的新型PBL抗剪连接件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板相比较传统PBL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板,结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12%,抗剪承载力提高了12%~14%。分析发现螺柱数量的增加对组合板的极限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较小,并确定组合板中新型PBL抗剪连接件螺柱数量为5个。  相似文献   

10.
高温下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对型钢混凝土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高温下型钢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与滑移特性,进行18个高温下型钢混凝土短柱推出试验及3个常温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型钢混凝土短柱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与常温下大体相似,分为上升段、下降段、残余段.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最高温度持续时间的增大,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极限黏结强度和残余黏结强度不断降低,与极限黏结强度相对应的滑移减小,与残余黏结强度项对应的滑移加大.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构建了高温下型钢混凝土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提出了本构模型中极限黏结强度、残余黏结强度及相应滑移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研究成果为高温下型钢混凝土构件考虑黏结滑移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