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速度、强度、分形维数和空间重心等指数分析了1980—2018年灵丘县中心城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城镇扩张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0—2018年间灵丘县城镇建设用地呈快速扩张趋势,由1980年的173.69hm~2增长到2018年的1180.57hm~2,扩张规模近7倍,分时段研究显示,城镇扩张的速度和强度均在2000—2010年达到最大值;在空间上呈现出向东、西、北3个方向的扩张,形态规则度在2000—2010年间有较大波动,中心城区重心向北部移动明显;对中心城区扩张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到城镇中心的距离,其次为综合医院和路网密度,自然环境对城镇扩张的影响力较弱;不同因子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其中,距城镇中心距离和距耕地距离与其他因子交互后影响力增强显著.  相似文献   

2.
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莫竹承 《广西科学》2018,25(4):363-371,387
回顾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评估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广西有红树林人工林274.7hm2,1980-2001年新增818.2hm2。2002-2015年的14年间,广西营造了3 984.5hm2的红树林,成林1 338.9hm2,保存率为33.6%,其中乡土红树林和外来无瓣海桑林分别贡献了73.86%和26.14%。与此同时,广西红树林天然林比例从2001年的86.95%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66.82%,年均下降1.34%。在广西红树林总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天然林比例的快速下降,反映出15年间人工林逐渐替代天然林的现象严重。论文总结了广西红树林造林的经验教训,重新评估了宜林滩涂的潜力,将红树林恢复细分为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重建造林3大类。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有利于改善红树林质量,重建造林则重在扩大红树林数量。最后,给出了中越边界困难滩涂乡土红树林重建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虾塘还林及其海洋农牧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退化情况和海水虾塘养殖业严重衰败问题,对我国退塘还林的潜在规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建设思路和3种生态养殖模式。理论推算表明,生态改造后虾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1.2~2.0倍;氮(N)和磷(P)的年环境负荷量分别减少28.51%~56.39%和25.63%~88.13%。此外,虾塘生态改造还将显著美化滨海湿地景观,为耐盐功能性植物开发利用和滨海休闲业发展奠定基础。"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兼顾了生态与生计同时所面临的问题,并可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促进退塘还林和蓝碳经济发展。最后,讨论了技术、农户积极性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沿海是中国重要的红树林分布区,掌握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分析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的变化情况,选取了美国Landsat卫星数据,以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收集了1978年至2014年间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以及各项资源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解译并统计了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变化。结果表明:从1978年至1989年,广西山口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1989年至2014年,广西山口红树林面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 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应用遥感信息分析广西红树林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5个时相遥感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解译,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广西红树林在时空上的演变情况并分析其演变原因.结果得出,广西红树林在时空上的演化趋势是:1955年至1988年呈衰减的趋势,共减少4679.79hm^2,平均每年减少141.81hm^2;1988年至2004年呈递增趋势,共增加2395.05hm^2,平均每年增加149.69hm^2.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人们为了造地与围海养殖,砍伐红树林,使红树林面积迅速衰减;在无人为破坏的时候,红树林依靠自身的生长能力,能迅速生长,尤其是在海水富营养化的地段能恢复得很快.  相似文献   

7.
广西既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省区,也是红树林保护工作开展较早的省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西红树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广西红树林总面积达9 330.34 hm~2,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2.7%,位居全国第二。广西红树林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出台系统政策措施实现的,具体形式包括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地、颁布实施红树林保护规章与管理办法、打击破坏红树林不法行为等,形成政府主导、科研先行、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的多元保护路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广西红树林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与困难:对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管理能力无法适应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需求;红树林的宜林滩涂日益减少,人工造林成本日益增高;科学技术支撑不足,造林成效大打折扣等。未来,广西红树林保护工作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尊重科学,提高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中的科技支撑;积极发挥群众力量,全面建立红树林沿岸的群众巡护监管网络;建立完善红树林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树林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红树林知识科普宣教与国际交流合作,总结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LANDSAT MSS/TM/ETM数据与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相结合,同时融合光谱信息、地学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了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九龙江口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近40年间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在近40年呈现出减少(20世纪70-80年代)、缓慢增加(20世纪80-90年代)以及大幅度增长(2000年以后)3个主要阶段.其中人为活动(围垦、人工造林等)是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大幅震荡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赖廷和  何斌源 《广西科学》1998,5(3):166-172
分析了广西沿海3个市的红树林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特征。到目前调查为止,广西红树林区共记录有底栖动物262种。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红树林区各有底栖动物种类分别为228种、64种和102种,三地种类差异很大。并对底栖动物的主要生活型和食性作了分析。附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广西海岸潮间带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进行遥感监测,查清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方法】以2016年GF-1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与野外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互花米草扩散现状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7月,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686.48hm~2,斑块数5 191个,平均斑块面积为0.13hm~2,最大斑块面积为47.24hm~2(位于丹兜海海域滩涂)。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互花米草面积比引种时期增加了685.54hm~2,面积增长了729倍。北海市海滩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685.91hm~2,占入侵总面积的99.92%,钦州市海滩分布面积为0.57hm~2,占入侵总面积的0.08%。丹兜海互花米草入侵面积达317.89hm~2,但廉州湾斑块数量分布最多,为2 777个。【结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能有效地提取互花米草分布信息;广西互花米草正处于迅速扩张期,空间上自东往西扩散,最远已到达钦州市大风江口西部海域滩涂;廉州湾互花米草扩散正处于急速爆发期;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海草床和土著盐沼植被等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互花米草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建议加强对互花米草扩散和防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目前还受到不可持续利用方式的严重威胁。为快速掌握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白沙镇榄根村近岸海域监测范围内红树林受损及其周边景观演变情况,采用无人机(UAV)技术和多时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野外地面群落调查,利用目视解译方法,对榄根村近岸海域红树林及周边景观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红树林2017年12月、2018年10月、2019年6月、2020年4月受损面积分别为0.55,4.77,9.42,17.18 hm2,4年间红树林受损面积增长约30.23倍。将2020年4月红树林受损区按照受损程度不同分为死亡区和严重受损区,面积分别为7.81,9.37 hm2,斑块数分别为35,106个。研究期内榄根村红树林受损面积呈迅速增加趋势,主要位于潮沟两侧;死亡及严重退化区红树林群落形态上呈灰白色不规则斑块状;红树林受损斑块呈“多点开花”特点,有从斑块林缘向内部蔓延的趋势。遥感技术可有效提高红树林生态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土池中高密度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28日至1998年1月4日在广西沿海土池中进行秋冬日本对虾养殖试验,试验共设5口虾塘,每口池塘面积0.667hm2 ,底质酸性砂质,池水深可达1.8米,养殖水靠水泵抽取,沿进水渠道引入虾塘,1号-5号虾塘的养殖密度分别为62.4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88.8万尾/公顷,96.8万尾/公顷,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日本对虾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下降和对虾个体的增大而减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日本对虾相比较,高密度养殖试验中的日本对虾的生长缓慢得多,说明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密度日本对虾养殖,很难使日本对虾在常规养殖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3.
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常见物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湿地是链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枢纽,地貌特征独特,内部构造复杂多样,集海洋与陆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为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觅食、繁衍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食用红树林生物、广西红树林鸟类和昆虫3个方面重点介绍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常见物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动态,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的内、中、外滩各设置一个圆形封闭定置围网,于2013年的4季度(1月、4月、7月、10月)各选择3 d投放被标志的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区别于野生鱼)至围网中,并在次日用诱捕网捕获,基于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评估野生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结果显示,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全年平均种群密度为(18.74±4.04) ind./hm2,平均生物量为(1.44±0.37) kg/hm2,其中1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10月,其余时间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其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红树林中无显著空间差异。红树林为中华乌塘鳢提供繁育场,生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中华乌塘鳢天然资源量下降,应加强监管、保护和相关研究,促进中华乌塘鳢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广西英罗港5种红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远光 《广西科学》1999,6(2):142-147
用样带样方调查广西英罗港经树植物群落,以树种种群为单位,选取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径级平均木法,增加权重因素来测算林分生物量,以种群各组分的生物量除种群的平均树龄或组成(器官)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本底数据,预测其发展方向,本研究以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东江口、木案、针鱼墩、垌尾设置4条典型断面共计36个样方,调查红树林群落的类型、树高、覆盖度、冠幅、基径等,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种群动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西廉州湾红树林树种以演替前中期树种为主,群落结构简单;物种重要值的排序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大多种群主要呈集群分布;更新层以桐花树和秋茄幼苗为主,与该地现有成年红树植物物种重要值排序一致。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是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未来该地红树林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人为干扰得以控制,红树林面积有望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