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它摆脱了一元化的旧面貌,形成许多各具魅力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亚形态;在题材上得到拓展,主题进一步深化;并且在现实主义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拓宽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2.
1949年到1966年间的文学,习称为“十七年”文学。重新全面审视“十七年”中文学发展,可看出数量众多的还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选取和反映生活,且以工农兵为主角的小说。“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小说领域中。沿着“十七年”现实主义小说两条纵向发展轨迹,可知社会生活题材以及冷静客观地反映人性、人情、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几次明显的创作浪潮。但由于当时的历史限制,它们都可谓坎坷行进,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次断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屈原作品──屈赋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这一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命运,提出“现实主义是文学的上帝,它将创造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5.
“伤痕文学”和“解冻文学”都是转折时期特有的文学思潮.它们的出现都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对前一时期文学的挑战和否定,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伤痕文学”的兴起,标志着革命现实主义从恢复进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解冻文学”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旧公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论主流价值观文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价值观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不仅体现为中国现代作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根本转变,同时也体现为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这种文学观念以革命现实主义自我命名,以“反映论”为核心本质,以“真实论”和“典型论”为基本要素,先后经历了一个从对苏联文艺思想体系的机械模仿到逐渐实现民族本土化理论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聘同,不仅完全主导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践,而且也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文学本质的认知水准。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由于“为政治服务”之类的偏颇主张,导致了长期独尊现实主义乃至“伪现实主义”盛行的局面,损伤了真正现实主义文学的声誉。文学创作的路向应是多方位的,由于与社会生活及现实人生的密切关联,真正的现实主义,至今仍具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由于“为政治服务”之类的偏颇主张,导致了长期独尊现实主义乃至“伪现实主义”盛行的局面,损伤了真正现实主义文学的声誉。文学创作的路应是多方位的,由于与社会生活及现实人生的密切关联,真正的现实主义,至今亦仍具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莫里亚克以其独异卓绝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为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对现代西方社会资产阶级家庭丑恶内幕的敏锐体察、深入开掘及其成功独到的艺术表现,不仅为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崭新的题材、内容;也使得其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爱的沙漠化”,成为高度概括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本质特征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阐述和作品分析中指出,八十年代后半期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与历史转型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一种文学转型,体现了文学中的“平民意识”。从文学观念和文学手法上看,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双重反拨和双重吸收,丰富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的艺术经验。“平民文学”也应有“精英意识”,才会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叶紫、萧军、萧红是当时社会的三个“小奴隶”,他们在30年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学背景下,深感环境对进步文学青年的压迫,在鲁迅的帮助指导下,巧妙地战斗,组织“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扩大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冲破了国民党当局的森严文网,为革命文学争得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反文化“围剿”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冲击波”是20世纪末出现的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河北的“三驾马车”的作品是其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都客观真实地描绘社会现实、作家也亲身去体验和观察社会,并且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充分显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的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文学在精神上是延安文学的延续,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保留了延安文学的特点。同时,十七年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历时的角度来比较,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五四”文学,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现代性被解构,而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提法也失妥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疑是集体想像的结果,值得反恐。  相似文献   

14.
据说文学界近来对“大厂文学”讨论得颇为热闹。面对着不少陷入“穷庙富方丈”困境的国企,时值“改革阵痛”,“分享艰难”之说大兴。褒之者谓之“新现实主义”,贬之者谓之“伪现实主义”。不管是“新”是“伪”,总之是“现实”已经使人们不能不关注它了。我也是“现实”的关注者之一,但对文学却是外行,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大厂文学”的名作,自然没有妄加褒贬的资格。不过对老百姓而言,如今电视的影响远比纸上的“文学”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瞿秋白对于革命观实主义的文学主张,这些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发扬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原则;关于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的宣扬和搬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新近隆重推出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卷首语写道: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文学停滞时期,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学又出现新的转机,大群的新作家走上历史舞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获得恢复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获得多方面的开拓,文学内容获得很大程度的深化,这是中国文学新的繁荣,这种繁荣仍在继续发展之中.这个时期的文学通常被称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17.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大连作家群”命名依据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连作家崛起于中国文坛,形成了一个富有成就、特色和内涵的作家群。通过对“大连作家群”之形成、基于地域风格的文本题材同一性和作家普遍的现实主义作风格三大要素的分析,论证了“大连作家群”命名的科学性。“大连作家群”的形成不仅丰富了区域文学内涵,也为文化基壤相对薄弱地区提供了促进文学文化良性互动、增强整体城市文化实力的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一个时期里,我们曾经把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再现”与“摹仿”特性无限地放大,反复地加以阐释、论证与引伸,从而掩盖了表现性、情感性特征,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传统的把握与理解也就出现了偏差。诚然,最能为这种“再现论”、“摹仿说”提供事实佐证的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因为,这一流派的作家普遍强调“按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生活”。巴尔扎克说,“法国社会将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司汤达说,“文学是放在大路上的一面镜子”。福楼拜则强调客观冷静地描写生活,“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必须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创作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平民化、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悲剧审美意识的确立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向“文学是人学”靠近,背离伪现实主义,突破“大团圆”审美观念,使中国文学结束了古典时期理想化的美善形态,直接显现现代文学直面人生的悲剧形态,踏上了现代化的第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