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米歇尔.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普罗斯珀罗对于爱利尔和凯利班以及米兰达和佛迪南德等其他主要角色的微观权力关系.在分析其建设性或者压抑性性质的基础上,点明其性质与情节发展的关系,指出人与人之间建设性微观权力关系有利于彼此友好和谐相处,反之,人与人之间压抑性微观权力关系必然导致仇恨与对立.  相似文献   

2.
依据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可知兰姆《穷亲戚》中“穷亲戚”与“富亲戚”之间的权力关系、权力怎样在他们中流动、怎样依靠权力维持这种关系及大部分穷人对当时革命不积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探讨美国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阐述该小说对福柯的权力理论中权力是关系、是网络、是场,权力是压抑的环境的化身,权力是运转着的等的体现,并通过小说中女性描写的分析来反映福柯的权力理论中的话语与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巨匠福柯,基于对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代时期的惩罚史的谱系学考察,提出了微观权力技术学的概念。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学是以主体自由为前提,具有隐蔽性、生成性、对抗性的力量策略。“知识——权力——身体”的内在逻辑揭示出现代权力运作的原理。通过对现代规训机制外在结构的展示,揭示权力技术学的实践体系,遍布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观权力网络。福柯的权力技术观具有非本质主义、非历史主义、批判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在微观社会领域的实践效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开了一个关注民生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福柯发展的权力概念,总结了福柯提出的“权力”概念同传统的“权力”概念在权力的本质、作用以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方面的不同,讨论了福柯论述的网络性质的、具有生产性的以及同知识密不可分的权力概念。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现代理论的突出代表,福柯在理论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权力观无疑是他理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柯权利思想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谱系学"时期的权利观,阐释他的权利观。福柯指出权力来源的多元化,无中心性以及分散性,用微观权力学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宏观权力学。他还进一步运用生命权力的两种技术,即规训权力和调节权力,来体现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监视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福柯微观权力技术学通过谱系学地考察惩罚结构的更迭,呈现权力结构的历时性变迁,构建了新型的权力社会理论。通过对权力与权力主体异化关系的批判揭示现代规驯权力对人的奴役控制,通过批判现代匿名权力的统治揭示民主程序与规范秩序的规驯本质。面对现代规驯社会"主体化"控制的扩散,福柯将主体解放的路径诉诸于局部抵抗与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福柯把法律、统治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福柯的法律思想实质即法权思想,他以统治机制为切入口,以其智慧性的弥散性理解与反刍性思维方式揭示出法律的“统治权模式”必然谱系式地为法律的“统治模式”所取代的历史规律,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通览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的基础上,本文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从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分析到布希亚的“符码——消费社会”理论再至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无不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但是他们有“解构”而无“建构”的逻辑和“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论调也确实难以给现实的社会生活提供可信的路径和依托。故此,作者认为后现代社会理论只是社会理论难能可贵的“富矿”,而非“归宿”,只是新社会理论的“起点”而非“终点”。  相似文献   

10.
以福柯的权力思想为参照,分析《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认为希斯克厉夫的一生体现了社会微观权力关系:他游走在权力关系之中,从权力边缘到权力中心,最后权力失落,逐步从权力的边缘人成为权力的角逐者,最终成为权力的失落者。  相似文献   

11.
福柯用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方法去考证人和构造人。并赋予人以真实的涵义。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主体之人经历了“诞生”和“死亡”等阶段。他认为“人”是现代知识图式的产物、是知识与权力的产物,而不是人文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所解释的人。因为人文主义者把人放到科学中去找寻他自己的位置,存在主义者则主张普遍化和绝对化的“人”.这样不但没有把人的经验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反而把人导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2.
在福柯提出的“权力空间”概念的基础上,以及在比尔.西列尔、朱利安妮.汉森等发明的“空间句法”指导下,分析了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基层行政司法机构──衙署建筑空间在“权力”的影响下是如何“运作”的,以期人们对现代行政、司法建筑的权力空间表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运用福柯关于权力话语中“人”的理论和有关文本阐释的思想来分析简·爱这一形象,认为她真实体现了福柯关于历史语境下人的有限性,反映了有关“人”的真实历史,不能仅仅当作一个先锋和叛逆的符号来理解,从而昭示作品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福柯把法律、统治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福柯的法律思想实质即法权思想,他以统治机制为切入口,以其智慧性的弥散性理解与反刍性思维方式揭示出法律的“统治权模式”必然谱系式地为法律的“统治模式”所取代的历史规律,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假借"小议     
“六书”之一“假借”,许慎“本无其字”说宜作“本非其字”解;同源通用是假借;同音代替是假借的一种形式,也是“依声托事”;本字不等于初文,更不是后起字。  相似文献   

16.
惩罚是方法,规训是目的.运用福柯的相关理论,揭示《肖申克救赎》中的规训权力是如何使犯人的肉体到精神得到规训的,进而指出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惩罚的最终目的,把个体规训,并完成个别性到普遍性的完全顺从,才是权力机构力求达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落后地区“普九”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师资短缺且素质偏低;校舍陈旧面积不足,办学条件不善微观管理松散,宏观督促乏力;教育观念陈旧。人们最受困扰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但经济困难并不是落后地区实现“普九”目标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国内的语法化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历时研究,即探讨某个语法形式的历时演变过程。现以共时的视角,分别从语义、结构密度、语法结构和语用范围四个方面探讨汉语中“不要太……”结构的“准语法化”现象(即语法化倾向),并且对产生此现象的认知动因作出解释。通过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语义变化导致语法结构变化;2)语用范围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化和微观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不是民主政治,不是民本政治,不是公民政治,而是一种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专制制度的副产物和补充物,专制制度是官僚政治的社会体制上的根源。中国官僚政治的表征为:以小农自然经济、儒家思想、两税制、科举制为支撑;听命于专制皇权;人治是其固有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它是特权政治,具有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在历史影响上,官僚政治直接造成“官”与“民”的对立,造成官本位意识的严重泛滥,造成权力拜物教的盛行。  相似文献   

20.
孙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1):104-106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文化信息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力不可避免地要受其所属意识形态的支配和制约。在此笔者运用福柯的“话语”和“话语权力”理论从译者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两个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对译者话语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