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脉搏信号的功率倒谱与倒滤波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炳和 《科学通报》1993,38(22):2099-2099
脉象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古代就有“切之以九脏之动”,“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之说.但长期以来,中医一直是靠手指的感觉来获取和分辨脉象.因而,存在一些主观臆断因素.人们渴望对中医脉象能有一个客观、定量的辨识标准,以便更细致、更科学地揭示脉象的实质与特征.过去国内在时域内对这一研究做了不少工作.1983年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学者在频域内分析了脉搏信号的特征.本文首次采用倒谱及倒滤波技术研究人体脉搏信号,获得了脉象的功率倒谱、倒滤波谱及其特征值,发现由频域返回时域的特征值能更好地反映脉象的实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医脉诊的图象化和定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兆馥  张志枫 《自然杂志》1995,17(5):269-274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和不断总结,中医已形成朴素的脉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脉诊诊断技术。脉学理论源于《内经》,立论于晋王叔和《脉经》,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使脉学得到普及和发展。《脉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对于世界医学亦有广泛的影响,早在17世纪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流传于国外。脉象是医生切脉时手指感觉到的脉管搏动的形象,它是一项灵敏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脉象作为中医一项独特的诊断技术,具有简便,无创、无痛的特点而易为患者所接受,然而这一诊断方法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首先,切脉单凭医生手指感觉辨别脉象的特征,受到感觉、经验和表述的限制,影响了对脉象判断的规范化;其次,对脉象的表述依靠语言文字,采取类比的方法,虽然描绘得极为主动,但由子学者的知识和理解不一,对各种脉象的概念认识不够清楚,使初学者感到困惑,费时颇多却不得要领,难以掌握和运用;再则,感知的脉象,无法具体记录和保存,影响了对脉象机理的研究。因此,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和高科技技术,进行脉诊客观化研究,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脉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医称为临证。因中医治疗任何疾病,都必须先辨证而后用药。证同而病不同,可以异病同治;病同而证不同,则当同病异治。中医观察每种病的治疗经验,也须经过一定病例的辨证用药,摸清辨证分型、分期的规律,才能作出总结。中医临床和总结经验其所以要这样做,与它的思维方法有关。辨证所凭依的主要是症状(包括舌苔、脉象),而相同的症状常可出现在不同疾病的证候  相似文献   

4.
<正>安宫牛黄丸最适用于中医辨证的中脏腑之阳闭证,临床可见到突然意识障碍、偏瘫,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红身热、口臭、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滑等邪热内闭之象。即使是热闭,也并非仅安宫牛黄丸能选择。中医有"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仅是其中一宝,适用于那些高烧不止、神志昏迷、"稀里糊涂"的患者;紫雪丹适用于伴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昏迷的患者;而至宝丹则因为药方里采用了许多芳香开窍的药材,因此对于昏迷深重伴发热痰  相似文献   

5.
吕斌 《自然与人》2014,(1):57-57
2013年暑期热播的《龙门镖局》已经收官,但关于该剧的各种吐槽仍在继续,因为剧中出现了很多不靠谱的中医知识。A.摸摸手就能确诊肝癌?[剧情]名医黄一平(黄晓明饰)给盛秋月(袁咏仪饰)把脉后,断定她为肝部严重受损,最多只能活半年。[解读]"最多只能活半年"的肝病,莫非说的是肝癌?从画面上来看,黄一平做的是寸口号脉法。通过寸口处的脉象,可以知晓疾病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的大致情形,  相似文献   

6.
用西医手术刀式的管理思维,复兴讲求温补调养的中医,这未免有些黑色幽默。 数据显示,清末民初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有中医50万人,现在仅有27万人。目前,各中医院仅有约10%的中医开汤药方,即按中医思路看病的不到3万人。前些年甚至有学者在网上发起"取消中医"签名活动,引发轩然大波。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确需要振兴。甘肃省近年来在推广中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中医复兴是一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战略性工程,要着眼于大众和长远效果,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有没有理论?特别是有没有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从当前来看,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并不一致。特别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方面,认识上很不一致。由于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大家认识上还不一致,在如何进行中医研究工作方面,自然也就必然产生多歧之感,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使中医工作陷入困境,不知所从。作者认为,当前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并通过讨论达到逐步明确,统一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工作从当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相似文献   

8.
中医是一门"伪科学"吗?学中医的人也不信中医吗?经络看得见、摸得着吗?西医已经非常发达,中医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吗?真理是唯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相似文献   

9.
诠释中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学鹏 《自然杂志》2001,23(2):75-78
本文以现代科学为参照系诠释中医,揭示了中医的本质和特点。(1)中医是整体医学,中医最重要的内容是关于人体整体层次的论述。(2)中医是状态医学,阴阳起到了人体状态变量的作用。(3)中医是模型医学、中医的概念、学说均带有模型性,尤以五行为框架的人体结构模型最为典型。(4)中基是符号医学,用阴阳、五行两组符号构建中医诸学说。(5)中医是调节医学,中医治病是把病人从病态调节到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蔡庆生等三同志撰写的《中医数学化初探》一文主要从理论上探索中医数学化的途径。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医现代化是科学工作者面临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1.
辨证学是中医研究疾病诊断、证候辨别、决策治疗及其原理的科学。它凝集着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充满着自然辨证法思想,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进。发展尤其迅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辨证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一门既不失中医传统特色又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还行么?或者说中医曾经行过么?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中医与中华文明相得益彰,孕育了像神农氏、扁鹊、李时珍等医学巨人。因为传承困难等诸多因素,中医遭到的误解、曲解和歪解数不胜数。说中医不行的人不是被庸医所骗,就是对中医缺乏深入的了解。心口相传了数千年的成果经验,总不该被我们的一次经历就完全否定了吧?你对中医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觉得中医不简单,同时你也会对中医充满希望——还记得SARS肆虐中国的时候,北京的大小药店门前都排满了买中药的队伍。据说,喝中药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被传染的风险。那浓浓的实在难以下咽的汤药就那…  相似文献   

13.
王拥军 《世界科学》2010,(12):26-28
<正>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指学术上有所专长、团队效应突出、具有推动医学学科发展的创新能力,并在重大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尤其是在疑难复杂疾病的救治及重要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具有显著工作绩效的医学人才。由于中医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社会背景,中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其特殊的思想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68年参加中兽医工作的,毕业于山西农大兽医专业和北京中医函授学院中医专业,在山西省稷山县畜牧局主要从事中兽医药的研制工作。通过多年的学习和钻研,主要开发研制的有:激蛋散、康呼散、克菌宁、激妊散、驱虫促长粉、康猪散、肥猪散等八个中兽医药。同时应用自己研制的调经三效汤、十效汤、康呼酒等中医药,对妇女卵巢囊肿和妇女不孕症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也收到奇特的治疗效果。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父亲的病》等文章里,通过切身的感受和比较,对当时少数中医的医道和医风作了尖锐的抨击,“取消中医论”者借此“说话”,说鲁迅先生是反对中医的。而鲁迅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是怎么看待此事的呢?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发表谈话如下:我父亲并不反对中医,反对的只是庸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我国一项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今后不但要为我国做出贡献,也应该为全世界的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但目前对于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十分薄弱,中医的后继乏人、后继乏术,已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必需采取有力措施,使中医学理论得到提高和发展。为此,想就如下一些问题做一些探讨。一、教学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培养中医人材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目前中医学院已达二十四所,而中医的后继乏人、后继乏术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许多不热爱中医事业,想改行去当西医。这看起来是个怪事,但怪事的发生有其不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邯郸东方中医皮肤病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大型专科医院。本院为“秉承传统。发扬光大、开拓创新”的宗旨,在中医中药治疗皮肤顽症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院长郭长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药学院,1994年在她的主持下,完成了邯郸市科委下达的“中药内服外涂治疗白癫风”的科研成果,荣获邯郸市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中医学是否存在系统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是否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模式?它们从根本上讲是否称得上是科学的?中医学的前途如何?这是当前振兴中医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关心和讨论的问题。本期登载了国内著名中医学者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方药中、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董建华、广州中医学院教授邓铁涛等的一组论文,他们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科学模式、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探讨和意见,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今后将继续刊登这方面的学术文章,为积极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我国是杜鹃花的故乡,种类为世界之冠,横断山脉是杜鹃花的分布、分化中心。已故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对杜鹃花的考察和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期的《杜鹃花》是方教授逝世前最后一篇论文。材料、生命、信息科学被人称为技术革命的三大前沿。高分子液晶的研究无论从材料科学还是从生命科学角度上看,都值得予以极大的重视。成都科技大学吴大诚副教授曾赴美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高分子液晶理论奠基人Flory从事研究工作。他在本期的论文里,对高分子液晶化学研究进展作了精辟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阐释了文化人类学范畴、目的、方法及其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价值,并着重揭示了中医的全生态医学理论特质。人类学是一门从生物和文化角度对人类体质及语言习俗特征加以研究的学科。笔者从1980年代起即涉足中国医学文化史的研究,并首先提出中医文化人类学这一概念。将其界定为以研究中医文化为主体的一个文化人类学分支。人类学的范畴和目的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可概括为两大支柱——体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知识就是力量》2009,(8):80-80
我刊自去年开辟“我看中医”口述栏目后,受到读者欢迎,已成为我刊又一特色。本栏仅刊登口述体文章。内容均系患者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对中医的感悟与认识.以期为其他患者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在中医现状令人担忧之际,我们辟此专栏,借患者之口宣传中医,以便于广大读者了解中医,走近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