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t■’、■/和/t、t’、/。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s、ts’、s/和/tg、tg’、g/。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s、ts'、s/和/tc、tc'、c/.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务头"考略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曾多次提到"务头"这一曲学名词,但对其具体内涵却始终未加说明,给后世的戏曲研究者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惑.本文从"务头"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入手,得出"务头"所谓的"揭起其音,而宛转其调"的概念是指歌曲中高音歌唱并拖腔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新出现的i>是音系层面的变化,不同于历史上导致支思韵形成而出现的i>语音性变化。汉语方言新出现的i>的变化引起了音韵结构的共时调整,特别是声母的擦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的声母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旧瓶装新酒式的调整,也有音素重新组合式的创新。声母的擦化只是音变的方向,不是音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新出现的i〉是音系层面的变化,不同于历史上导致"支思韵"形成而出现的i〉语音性变化。汉语方言新出现的i〉的变化引起了音韵结构的共时调整,特别是声母的擦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的声母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旧瓶装新酒"式的调整,也有"音素重新组合"式的创新。声母的擦化只是音变的方向,不是音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兰茂《韵略易通》韵母系统与《中原音韵》具有一致性,充分承继了中原汉语的特点。其韵母系统揭示了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的发展规律,韵部从元代十九部发展到明代的二十部,[y][u]细分是这历史进步的见证。兰书揭示云南方言隶属于北方官话,云南方言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有了自己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有*l-和*r-辅音声母是汉语音韵学界所普遍承认的。但是,上古汉语的这两个辅音声母后来演变成中古汉语的什么辅音声母在汉语音韵学界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本文利用系统的同源材料证明上古汉语的这两个辅音声母中古都变成了来母l-:其中上古汉语的*l-演变成了中古汉语的来母一等,而*r-演变成了来母三等。  相似文献   

9.
元曲包括元代的散曲和杂剧剧曲。在今人的著作中,一般认为元曲所用之音韵为当时的大都语音。其实,结合元曲产生的实际和元曲作者使用音韵准绳的《中原音韵》声韵系统,元曲音韵属中州汴洛语音系统,而非大都语音。  相似文献   

10.
主要通过实地记音,运用有关音韵知识,对李谱英教授和陈晓锦教授所设计的玉林白话的声母表、韵母表进行辨析,对玉林白话的声母表、韵母表提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颂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的颂歌>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的名篇,以其音韵优美,抒情细腻,情绪明朗而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2.
福州话和莆仙话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他们之间具体的影响过程,除了声母类化以外,很少有学者做过具体的论证。文章试图从莆仙话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及其音韵结构三个方面,具体揭示福州话在莆仙话内部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赣剧是江西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赣剧舞台语音系统有20个声母、49个韵母、5个单字声调.赣剧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十八韵”.赣剧音韵属于因“官话地方化”而形成的以近代汉语共同语为基础的“地方官话”.在赣剧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赣剧音韵的统一规范工作,并在向普通话靠拢的同时,保持其历经数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能够体现剧种特色的最基本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有^*1-和^*r-辅音声母是汉语音韵学界所普遗承认的。但是,上古汉语的这两个辅音声母后来演变成中古汉语的什么辅音声母在汉语音韵学界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本文利用系统的同源材料证明上古汉语的这两个辅音声母中古都变成了来母1-:其中上古汉语的^*1-演变成了中古汉语的来母一等,而^*r-演变成了来母三等。  相似文献   

15.
元曲包括元代的散曲和杂剧剧曲。在今人的著作中,一般认为元曲所用之音韵为当时的大都语音。其实,结合元曲产生的实际和元曲作者使用音韵准绳的《中原音韵》声韵系统,元曲音韵属中州汴洛语音系统,而非大都语音。  相似文献   

16.
湘方言娄邵片洞口县高沙话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全浊音声母系统。塞音声母有浊塞音b、d、g,不送气清塞音p、t、k和送气清塞音ph、th、kh三套,其声韵调和音韵具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任长春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从事古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教学与研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做到教书育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在汉语史及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中,成果卓著,尤其是对近古音韵文献的发掘整理以及对汉语史有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令学术界瞩目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通论》;完成科研课题4(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汉语史分期研究分歧探因》、《论<元声韵学大全>浊声母清化问…  相似文献   

18.
陆志韦著燕京学报专号之二十 哈佛燕京学社出版民国三十六年十月 定价国币十元 陆先生在古音研究方面所发表的论文大都登载在燕京学报上计有: 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二十五期, 1939年六月) 三四等与所谓喻化(二十六期, 1939年十二月) 唐五代韵书跋(二十六期, 1939年十二月) 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二十八期,1940年十二月) 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二十 八期,1940年十二月) 说文解字读若音订(三十期,1946年六月) 释中原音韵(三十一期,1946年十二月) 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三十一期,1946年十二月)他有两篇书评也涉及古音…  相似文献   

19.
下里话是阳山县黎埠镇的一种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均有它的音韵特点,综合其语音特点以及从移民史来看,下里话是粤语的一种次方言。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随着平津及上海等地的陷落,作家们星流云散.当时主要的文化机构损失惨重,整个文坛显得异常寥落.能及时发出抗战声音的除了茅盾、巴金主编的<呐喊>(第2期起改名为<烽火>)外,其他文学刊物寥寥无几.但在沉寂的中原大地开封却有<风雨>周刊(以下简称<周刊>)异军突起,同上海的<烽火>、<七月>等抗战期刊遥相呼应,为抗战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抗战初期文坛上除<烽火>之外最重要的抗战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