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献[1,2]给出了Fe-C合金中奥氏体、马氏体(原子排列较密集的)晶面平均共价电子密度(简称电子密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此讨论了奥氏体(111)与马氏体(110)异相界面处-的电子密度。本文以Fe-C合金中另一重要的相渗碳体(Fe_3C)(001)面为研究对象,给出同时穿过几层原子的(原子排列较疏的)晶面电子密度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奥氏体(225)等晶面,讨论渗碳体(001)和铁素体(112)、渗碳体(001)和奥氏体(225)等界面电子密度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高锰钢的价电子结构及其本质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瑞富 《科学通报》1996,41(14):1336-1338
合金元素在固溶体中以C—Me形式呈短程有序偏聚分布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一理论已从电子探针和Mossbauer谱等实验中得到了证明.本文采用EET理论对高锰钢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并结合我们近期的研究结果,试图从电子层次上揭示高锰钢异常高的奥氏体稳定性、冲击韧度、加工硬化能力和抗冲击耐磨性等特性的本质原因.1 高锰钢的价电子结构高锰钢(C原子质量分数为1.2%,Mn原子质量分数为12%)奥氏体是由C原子溶入面心立方结构的γ-Fe的八面体间隙,Mn原子置换Fe原子而形成的Fe—Mn—C合金固溶体.计算表明,平均约3~4个奥氏体晶胞中含有1个C原子,2个奥氏体晶胞中含有1个Mn原子.M(?)ssbauer谱测定结果证明,高锰钢中含C奥氏体占35%,无C奥氏体占65%.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证明,C,Mn原子在高锰钢奥氏体中均呈微观不均匀分布,且富C处亦富Mn,贫C处亦贫Mn.按文献[4,5]的思想和上述结果可以认为,高锰钢奥氏体是由不含C晶胞、含C晶胞和含C—Mn晶胞堆垛而成.利用余瑞璜的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得到的各类晶胞的价电子结构主要数据汇总于表1.其中C—C、Fe—Fe、Fe—Mn原子之间的最大共价电子对数n_A值均在0.0053~0.3299之间.由计算结果可见,在所有原子组合当中,C—Mn(n_A~(C—Mn=1.2078)和C—Fe~f(n_A(C—F  相似文献   

3.
铸铁凝固理论中的结构形成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志林 《科学通报》1995,40(4):311-311
文献[1]曾用相结构单元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讨论了钢中的相变问题.本文仿文献[2]的方法进行计算,B-型杂化态下铸铁奥氏体和渗碳体晶胞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分别为n_A=0.9307和n_A=0.9385.余瑞璜先生已经给出石墨结构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1.2051.按文献[1]的观点,铸铁凝固时最先结晶的相不应是石墨,且石墨结构中的n_A值为1.2051,平衡凝固时构成这样强的共价键驱动力源于何处?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引入一个新参数——结构形成因子S,并用S对铸铁的凝固和石墨化进行了电子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渗碳体价电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余瑞璜 《科学通报》1993,38(7):665-665
渗碳体Fe_3C是Fe-C合金的重要相组分。对它的研究是研究钢铁材料的基础。其晶体结构经多人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本文采用Lipson等的结果进行计算。由于晶体结构的复杂性,迄今对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研究的报道尚少。最近Haglund等人用LMTO方法对渗碳体Fe_3C的价电子结构及其某些性质作了较深入的讨论,但其中某些结果并不使人满意。本文利用余氏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由Fe_3C的晶体结构直接计  相似文献   

5.
刘志林 《科学通报》1990,35(12):891-891
一、低合金超高强度钢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及其马氏体中的C-Me偏聚 按文献[1—3]计算了30CrMnSiNi_2A、Gc-4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为了节省篇幅,本  相似文献   

6.
郭祝昆 《科学通报》1981,26(7):411-411
采用淬火法和固相反应法,并结合显微镜和X射线多晶分析,研究了Sm_2O_3-BeO、Ho_2O_3BeO和Y_2O_3-BeO体系的相平衡关系,并作出相图(图1)。试料制备和实验方法见文献[1、2],原料纯度见表1。  相似文献   

7.
文涛 《科学通报》1985,30(3):172-172
庄圻泰教授给出了C~2中全纯映射的一种形式的Schwarz引理,得到一系列结果,本文试图对文献[1]的结果予以改进。§1.主要定理 以z=(z_1,…,2_n),wz=(wz_1,…,wz_n)(w∈C等表C~n的点。设Q为C~n中含原点o的开集。设函数W=φ(w),Ψ(w)及域△其意义如文献[1]§3所  相似文献   

8.
刘贵龙 《科学通报》1996,41(13):1158-1160
自1958年建立Morita理论以来,Morita context被广泛应用于代数结构的研究。1986年,Cohen和Fischman对Hopf模代数建立了Morita理论,并把它用于研究Smash积。之后,Cohen,Fishchman和Montgomery等又作了发展。为了对余模建立相应的理论,Takeuchi于1977年定义了所谓的pre-equivalence date,即Morita context的对偶概念。本文的目的是对Hopf余模余代数建立Morita理论,并把它用来研究Hopf cogalois。 本文的所有讨论都在固定的域k上进行。有关Hopf代数的基本事实见文献[4,5],采用Sweedler的记法,但省略和号∑。 设C为左H-余模余代数,β:C→H(?)C,β(c)=C~(1)(?)C~(2)(已省略∑,下同)为结构映射,即(?)c∈C有  相似文献   

9.
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价电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康宁  张景德  尹衍升 《科学通报》1997,42(21):2335-2336
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其原子杂化状态的价电子结构密切相关,这是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本质反映。本文依据文献[1]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就Mo,Ti,Mn,Cu,Si,Ce对Fe_3Al合金价电子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研究,以期探索合金元素对Fe_3Al材料键络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广善 《科学通报》1979,24(11):481-481
以Q记有理数域,Z记有理整数环,K=Q或Q~(-d)(1/2))(d是无平方因子的自然数),K~*记K中代数整数环,C记复数域.对z∈C,记z′=max(1,|z|),‖z‖=(?)|z y|。关于Siegel E-函数的定义见文献[1],以下简称E-函数。又定义E_1函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施永兵 《科学通报》1985,30(4):252-252
所谓唯一泛圈的图(简称UPC图)G是指一个简单图,对每一个l,3≤l≤v,它恰有一个长为l的圈。确定所有UPC图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见文献[1],p247)。至今知道的UPC图只有七个,它们是K_3,C_5 e,G_8~((1)),G_8~((2)),G_(14)~((1)),G_(14)~((2))和G_(14)~((3))(见图1)。我们约定本文讨论的图都是恰含一个Hamilton圈的简单图,所用术语和记号凡未加定义的均采自文献[1]。  相似文献   

12.
陆善镇 《科学通报》1983,28(23):1417-1417
自从Fefferman关于熵的工作提出后,特别是Fefferman关于熵与Fourier级数点收敛关系的猜想被解决以后(当维数n=1时见文献[2],当n>1时见文献[3,4]),使我们看到这种熵理论作为研究L~1F氏分析问题之工具的有效性。本文将继续研究这种熵的理论。我们知道,如果把其熵为有限的函数之全体称为熵空间J的话,文献[1]已证明,此处,D为Dini函数类,即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严绍宗 《科学通报》1987,32(8):561-561
H是复Hilbert空间,B(H)是H上有界线性算子全体,C是复数域。对任何A,A~(-1)∈B(H),文献[1]中称算子C=A~(*-1)A为A的极·积算子,文献[1]对C作了较多研究,文献[2]中以极·积算子为工具,给出H上算子方程λA~2+μA~(*2)=αA~*A+βAA~*(λ,μ,α,β∈C)可解性的研究,并写出了它的全部解。文献[2]中主要用到当C为正常算子时,方程C=A~(*-1)A可解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全部解的表达式(见文献[1]定理5)。这就很自然地促使人们研究  相似文献   

14.
Co在Fe-Co-Cr系高合金钢中作用机制的电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培杰  刘树勋  熊玉华  曾大本 《科学通报》2002,47(22):1690-1692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Fe—Co—Cr系高合金钢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o使α—Fe固溶体增加了8种结构单元,使nA值从原来的0.3835变为0.4684以上,增强了α—Fe基体的原子结合力.同时,Co也改变了C及其他合金元素形成的偏聚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使各个含C—Me偏聚单元的nA大幅度提高,从而改变了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等第二相的析出机制,增强了回火抗力.  相似文献   

15.
交换线性紧致环上的多项式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卫民 《科学通报》1996,41(2):97-98
本文中的R表示含单位元的交换结合环,模指酉模,未定义的概念和符号见文献[1]和[2].称R为co-Noether环(Vamos),如果每个有限cogenerated R-模均为Artin模(线性紧致模).M(?)ller定理陈述为环R具有Morita对偶当且仅当R为线性紧致的V(?)mos环(见文献[2]的定理4.3及定理4.5).Anh在文献[4]中证明了线性紧致环具有Morita对偶(见文献[2]的定理6.8),从而线性紧致环为V(?)mos环.关于线性紧致模及Morita对偶的概念及性质(见文献[2]第一章).本文证明了线性紧致环R为Noether环当且仅当R上的多项式环R[x]是co-Noether环(V(?)mos环).由此,我们给出一个例子对Faith在文献[3]中提出的3个公开问题给予否定的回答.设M为R-模,M[x~(-1)]为由所有形如  相似文献   

16.
应明生 《科学通报》1988,33(16):1275-1275
Schweizer、Sklar提出了如下未解决的问题(见文献[1],问题7。9。10):将共轭变换的理论推广到半群(△~+,τ_(T,L))上去,这里T为连续的Archimedean t范数,是交换的、结合的、且满足文献[1]中(7。1。9)、  相似文献   

17.
薛嘉渔 《科学通报》1987,32(6):437-437
在本文中合成了1,3,4,6-四氯-3α,6α-二苯甘脲试剂,合成总产额≥73.30%,产品经元素分析,含C 44.34%,H 2.21%,N 12.95%,Cl 32.87%(理论值,C 44.48%,H 2.33%,N 12.97%,Cl32.82%)。熔点为246.5~247.0℃(文献值为247.0~247.5℃),同时还进行了UV,IR,~1H-NMR和MS等光谱分析,结果证明所得产品的化学结构与假定结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的Routh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右烈 《科学通报》1989,34(18):1436-1436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引入了标准化因子[B],并用矩阵[B],从Routh方~~  相似文献   

19.
钱敏 《科学通报》1984,29(11):641-641
即在适当的定义域上以Ω为其生成元的半群。问题的物理背景见文献[1];这问题除有其本身的物理意义外,也是数学上进一步讨论相应马氏过程——偶合扩散的基础。这种过程是单纯扩散过程与马氏链的复合。因为一维扩散过程中的环流现象过于单纯,我们希望用偶合扩散的模型来研究环流的问题。本文所采用的方法见文献[2],这种方法就是Feller处理一维扩散的方法的推广,但在讨论偶合扩散时,Feller的方法不能用,文献[2]中所提出的方法却可以略加改动后采用。  相似文献   

20.
沈复兴 《科学通报》1984,29(21):1286-1286
Robinson把Cohen力迫法引进模型论,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本文把力迫法引进格值模型论中。本文所用符号从文献[2,3],并要求是可数语言,C是可数无限新常量集,值格L适合紧致性定理,满足性质(F_1)、(F_2),具有特征式△.理论T是指中和谐分组句子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