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5—Br—PADAP与铂、铑形成络合物的条件,探讨了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大量铂存在下测定铑的可能性.该法用于铂铑合金电解溶液中铑的测定获得良好的结果.回收率亦佳。  相似文献   

2.
对于铑的测定,高含量多用重量法,常采用的有硫代巴比土酸,哌啶二硫代甲酸钠,硝酸六氨合正钴等作沉淀剂,但手续都较麻烦,费时.直接比色法测定误差又较大.应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在适当的条件下,测量高浓度元素,相对误差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能同重量法和容量法相比.这种方法对于贵金属铂、铑的测定,已于近年来开始了研究与应用.苯—2—砷酸钠—[1—偶氮—1]—2—羟基萘—3.6—二磺酸钠(即钍试剂),是一种偶氮染料型的试剂,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且相当稳定.Sangal等利用此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钍、铀、镧、钌、钯等元素.钍试剂与铑的详细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未见有报导.因此,我们选了该试剂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铑.用于活性炭中催化剂铑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铂、铑氯化亚锡络合物的重叠吸收光谱和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铂、铑的反应条件和结果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可快速得出两组份的浓度。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8%。  相似文献   

4.
在H2SO4介质中,微量铂(Ⅳ)、铑(Ⅲ)的存在对溴酸钾氧化二溴硝基偶氮氯膦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该文研究了二溴硝基偶氮氯膦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铂、铑的最佳条件及测定方法.铂、铑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μg.mL-1和0.002μg.mL-1,其含量在0.005~0.0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铂-铑催化剂中铂、铑含量可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刘锡林  李欣  张宏 《甘肃科技》2005,21(9):38-40
二溴羧基偶氮氯膦与金属钯可发生显色反应,而与其他铂系元素在高碘酸钾、溴酸钾等氧化剂的存在下发生催化褪色反应,从而建立了用光度法测定钯和用催化光度法测定钌、铑、锇、铱、铂的微量分析新方法。本文考察了该系列反应的最佳条件及方法应用。此类方法可直接在水相中进行,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已用于贵金属精矿、贵金属催化剂等样品中微量铂系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偶氮氯膦-pA用于痕量贵金属元素钌、铑、钯、饿、铱、铂的测定研究及应用.偶氮氯膦-pA与贵金属钯在硝酸介质中表现为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痕量钯的新方法;而偶氮氯膦-pA在微量贵金属离子钌、铑、铂、饿、铱存在下与氧化剂(高碘酸钾、溴酸钾)的催化褪色反应,则建立了测定这些金属元素的催化分光光度新方法.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关的线性方程.本文考察了该系列反应的最佳条件、如反应时间、吸收曲线、检出限及线性范围等.此类方法可直接在水溶液中进行,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贵金属精矿、催化剂等样品中微量铂系元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组分蛋白含量,快速简便,极具应用价值,但其测定波长的选择缺乏研究与指导。本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红蛋白的混合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SA与Hb的相互干扰程度受测定波长的影响显著;采用两组份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或以BSA等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又或单纯选择单组份标准样品相关系数较高的波长为测定波长,均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测定结果。以RSDBSA+RSDHb最小为判断依据,获得的最佳测试波长(235nm,410 nm)可以兼顾BSA与Hb的测定,在此条件下BSA的回收率为(101.25±1.03)%,Hb的回收率为(99.26±1.39)%。上述研究结果可用于BSA-Hb双组分蛋白样品的快速检测,并对多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试剂是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元素的灵敏显色剂,三氯偶氮氯膦[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2,4,6-三氯苯基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酸萘]应用于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钌、铑已有报道,但用于铂的测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从理论和实验上,解决了指示剂类多元酸离解常数的测定问题,完成了新合成分析用有机试剂的一定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二溴硝基偶氮氯膦用于微量铂系元素测定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试剂的二溴硝基偶氮氯膦与金属钯可发生显色反应,而与同属铂系元素的其他五种金属的显色反应并不明显;可是在高碘酸钾、溴酸钾等氧化剂的存在下,它们却能使二溴硝基偶氮氯膦发生催化褪色反应.从而建立了用直接光度法测定钯和用催化光度法测定钌、铑、锇、铱、铂的微量分析新方法.本文考察了该系列水相中直接测定铂系元素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提出了贵金属样品中微量铂系元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三波长一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该法将几组不同组成的已知混合溶液,在三个测试波长下所测得的吸光度直接进行线性拟合,并建立了三波长线性方程 y=Kx+B。这种方法较好地克眼了三波长法过于依赖仪器波长精度和准确性的缺陷,以及通常三波长法测定实际混合样品时,完全由纯组分所建立的定量公式而引入的误差。提高了测定精度和可靠性,操作简便易行实用,又能兼顾三波长法的灵敏度和原有特长。  相似文献   

12.
藻类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综述了用分光光度法,荧光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类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方法.分别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设备,程序,计算公式及特点.此外,还介绍了藻类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文按测定方法分为六个部分:(1)叶绿素a,b和c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色法);(2)叶绿素a的荧光检测法;(3)存在脱镁叶绿素a时叶绿素a的分光光度法测定;(4)存在脱镁叶绿素a时叶绿素a的荧光法测定;(5)高效液相色谱(HPIG)测定藻类的叶绿素及它们的降解产物;(6)HPLC测定藻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pH9.0的硼砂缓冲介质中,对5-Br-PADAP与锰(Ⅱ)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40 nm和570nm,锰(Ⅱ)含量在0~10 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ε=1.79×105L·mol-1·cm-1,比单波长法ε=1.04×105L·mol-1·cm-1提高1.72倍,说明该试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用于测定钢样中微量锰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铬天青S-CTMAB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7.5~9.0时,采用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与铬天青S(CAS)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形成的绿色三元络合物.结果表明,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0 nm和62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5L.mol-1.cm-1,灵敏度比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提高了1.3倍,铜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钢样中的铜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H2SO4为介质,在TritonX-100存在下,5-Br-PADAP与钒(V)生成紫色络合物,采用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70nm和600nm,钒(V)的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6×104L·mol-1·cm-1,比单波长法(ε=1.77×104L·mol-1·cm-1)提高2.1倍,用于钢样中微量钒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在盐酸介质中铑(Ⅲ)与二氯化锡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首先提出作为分析使用,后又经一些作者补充改进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方法,但大多是测定低浓度范围。为了适应测定高含量的铑以及提高其测定的准确度,我们利用这个反应使用差示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差示分光光度法可测量高浓度同时准确度有时可与重量法相当。差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作为空白溶液的不是单纯的试剂或水,而是使用比  相似文献   

17.
用重量分析法分离得到的沥青质和正庚烷可溶物复配已知沥青质含量的复配油作试样,考察了影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沥青质含量的各种因素,表明目前仪器条件下难以达到测量之目的.但实验中发现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复配油样吸光度与其沥青质含量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以此线性关系为基础的沥青质含量测定方法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铁试剂(7-碘-羟基喹啉-5-磺酸,即Ferron)、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于pH4.3的乙酸-乙酸铵介质中,铝、铁分别生成Al-Ferron-CPB、Fe-Ferron-CPB三元络合物,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测量波长390.0nm,参比波长445.1nm波长组合测定铝,单波长630mn测定铁,用此方法测定硅铁中的铁和铝,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偶氮氯膦Ⅲ可以在强酸介质中与稀土元素形成有色络合物,但试剂本身水溶液也有较深的颜色,影响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本文应用双波长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在pH1.5的强酸介质中使试剂与稀土元素显色直接测定稀土总量,经实验证明其吸光度可提高60%与文献报道相符。用72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有利于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钙、镁与酸性铬蓝K 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组成比;用数学微分模型法测得了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