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明瓢虫柄腹姬小蜂适宜的寄生和繁殖温度范围,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9~34℃)对瓢虫柄腹姬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卵-成蜂羽化历期、雌蜂寿命、产卵历期和世代平均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从19℃升至为34℃时,卵-成蜂羽化历期从19.31d缩短为9.86d,雌蜂寿命从20.8d缩短为3.3d,产卵历期从5.33d缩短为2.13d,世代平均历期从22.43d缩短为11.37d.在25℃下,每雌蜂寄生数、产子蜂数和产雌蜂数最多,分别为6.17,51.2,38.5头.在25℃下,每雌蜂每d产出雌性后代数最多.在25℃下,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亦最大,分别为38.47,0.24,1.27.这些结果显示了适宜该蜂的寄生、繁殖温度在25~28℃之间.  相似文献   

2.
日本恩蚜小蜂是烟粉虱的有效寄生蜂,在15、20、25、30、35℃这5个恒温条件下观察日本恩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预蛹、蛹和卵-成虫的发育历期,计算日本恩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日本恩蚜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5℃范围内,日本恩蚜小蜂的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日本恩蚜小蜂卵、幼虫、预蛹、蛹、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2、8.82、9.00、7.03、8.44℃,有效积温分别为29.10、108.32、14.29、90.59、239.08 d·℃。  相似文献   

3.
以杨梅园等果园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及其蛹期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为对象,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以及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构建了蝇蛹俑小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的成蜂寿命分别为17.28±5.29d和17.97±6.76d,平均每头雌蜂有60.31±35.08个后代,后代中雄性百分比为(28.08±13.29)%.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16.78d和17.47d.在实验条件下,蝇蛹俑小蜂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0.14±0.0009和1.16±0.001;净生殖率(R0)为45.17±1.05;世代时间(T)和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26.31±0.07d和4.79±0.03d.研究表明,蝇蛹俑小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利用黑腹果蝇完成生活史,对果蝇存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林间调查发现,目前福建松林生态系统中寄生松突圆蚧的本地寄生蜂有惠东黄蚜小蜂Aphytis hui-dongensis Huang、带恩蚜小蜂Encarsia fasciata(Malenotti)、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a Viggiani et Ren、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Craw)4种,其中惠东黄蚜小蜂为福建省新纪录种,松突圃蚧则是带恩蚜小蜂在福建的新寄主;比较这些本地重要天敌的鉴别特征,可为本地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枸杞储藏害虫印度谷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危害储藏枸杞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常温仓储条件下的越冬幼虫死亡率高达86.3%,仅11.1%可化蛹,羽化为成虫.18~22 ℃时印度谷螟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8,9.8,39.4,8.8 d,完成1代需要66.8 d.枸杞干果含水量与幼虫发育历期呈反比,与蛹的发育历期呈正比.卵、幼虫、蛹、成虫及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8.8,11.9,12.5,11.2 ℃,有效积温分别为59.7,481.5,130.4,62.8,692.3 d·℃.印度谷螟在银川地区可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67代,与实际饲养观察的年发生世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武夷科学》2020,(1):29-36
为深入了解褐圆蚧纯黄蚜小蜂(Aphytis holoxanthus DeBach)个体生长发育状况,采用跟踪观察,应用透射光和直射光拍摄,描述了该蜂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25±1) ℃、相对湿度70%±5%条件下,纯黄蚜小蜂卵期2~3 d。产卵后0~8 h为卵裂和胚盘形成阶段;16~18 h后,形成胚带和胚膜;50~52 h后,胚胎雏形形成;54 h后,胚胎形成,卵壳表面出现裂缝,卵壳从卵端部开始脱至卵柄,1~2 min完成孵化。纯黄蚜小蜂幼虫期约为7 d,蛹期7~8 d,预蛹浅黄色,老熟蛹复眼浅灰色,胸部腹板和腹部腹板大部分暗褐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惠东黄蚜小蜂的方位动态,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中的不同坡位上、树冠不同方位上其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在树冠的不同层次上其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测定惠东黄蚜小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块标准地惠东黄蚜小蜂聚集度指标均服从聚集分布.Iwao和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分别为:M·=1.1447-x+1.7983和S2=2.90681-0.8501x,两个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惠东黄蚜小蜂的种群分布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这种种群聚集与其寄主害虫松突圆蚧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最后列出其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柞蚕剖腹卵为寄主材料,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5%,光照为14L:10D条件下,对寄生荔枝蝽卵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nponicus Ashmead)和黄褐平腹小蜂(A.sP.)的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平腹小蜂的成蜂寿命和生殖力差异极显著。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日本平腹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11.9℃,有效积温314.9日度;黄褐平腹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17.3℃。有效积温259.0日度。  相似文献   

9.
在(27±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2L:12D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成虫的羽化、交配行为.结果表明:羽化全天可见,92%于暗期羽化.羽化高峰期在21:00~22:00之间,雄虫羽化率为22.12%,雌虫的为12.91%.成虫交配主要集中在羽化后的1~4 d,在羽化后的第2天交配率达到最大值.交配时间发生在1:00~9:00之间,5:00~6:00之间交配率最大为37.14%.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虫剂和生态因子对桨角蚜小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不同杀虫剂对桨角蚜小蜂蛹和成虫的杀伤力 ;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桨角蚜小蜂蛹的羽化率。结果表明 ,在选择的 10种药剂中 ,菊酯类农药对桨角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 ,扑虱灵对桨角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小 ;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桨角蚜小蜂蛹的羽化率不同 ,蛹分别在 2 3- 30℃、75- 85%RH、光照 14L :10 D条件下羽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