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晔 《科学通报》1991,36(16):1278-1278
聚偏氟乙烯(PVF_2)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它至少存在α、β、γ和δ四种晶相结构。其中由于β相与PVF_2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直接相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PVF_2  相似文献   

2.
牛景扬  王敬平   《科学通报》1996,41(4):328-331
近年来,有关杂多酸的均相和异相催化研究非常活跃。大部分均相催化过程与光化学有关,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电荷转移聚金属氧酸盐(charge-transfer polyoxometalate,CTP)的光化学和光色性过程。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这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尚未见诸文献。本文以H_4GeW_(12)O_(40)·nH_2O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原料,合成了组成为(NMPH)_3HGeW_(12)O_(40)·CH_3CN·H_2O的电荷转移盐,并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3-羟基丙酸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而且3-羟基丙酸与其他羟基脂肪酸形成共聚物时,可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生物降解能力.由于已知的生物都不能天然合成聚3-羟基丙酸,所以早期研究中聚3-羟基丙酸及含3-羟基丙酸单体的共聚物的生物合成都依赖于3-羟基丙酸或其结构相关前体,如丙烯酸、1,3-丙二醇等.这些价格昂贵的前体物质的使用,增加了聚3-羟基丙酸的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有两条人工代谢途径可利用廉价碳源(如葡萄糖、甘油等)合成聚3-羟基丙酸,而且结构和单体比例可控的系列3-羟基丙酸共聚物也已成功合成.与使用结构相关前体相比,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已大大降低,但仍然高于石化基塑料.目前,聚3-羟基丙酸合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车广灿 《科学通报》1992,37(2):124-124
一、引言 在Cu-In系相图中示出三个高温金属间相:β相(X_(In)=18.5—24.5at.%,T=847-—893K);γ相(X_(In)=27.7—31.3at.%,T=891—957K)以及η相(X_(In)=33—37.6at.%,T=713—940K)。β相=Cu_4In(W型)的结构在文献[2]中首次被建议。文献[3]认为γ相=Cu_9In_4(h)的结构与γ黄铜同晶型。通过X射线、金相和差热分析研究,文献[4]指出:在  相似文献   

5.
酞菁铜(PcCu)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半导体和常见的有机染料,己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它的晶型至今发现的已有:β型、α型、γ型、δ型、ε型(R型)、X型、π型、ρ型、μ型等多种,其中β型为稳定晶相,其余为亚稳晶相。  相似文献   

6.
林展如 《科学通报》1990,35(20):1550-1550
虽然二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聚Schiff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除早期Neuse等研究过聚二茂铁甲亚胺(Polyferrocenylazomethines)外,几乎未报道过主链含二茂铁聚Schiff碱的合成。近年来,作者和Lenz等研究了二茂金属(Fe、sn和Ti)的异丙烯基聚合  相似文献   

7.
姚树文  刘刚  陈念贻 《科学通报》1996,41(18):1728-1728
我们曾用化学键参数和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合金相的晶型规律,取得较好结果。但所用的参数(金属半径和元素的电负性)系半经验参数,其物理意义和数值准确性两方面均有不够严格之处。在本工作中,我们试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各壳层结构的几个数值(组分原子的价电子数Z_1,Z_2;价电子主量子数n_1,n_2次内层的d电子数nd_1,nd_2等)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值,用已知合金相晶型训练求得多种合金相形成条件的人工神经网络判据。我们用AB价型的合金相样本(包括CsCl型、NaTl型、CoSn型、AuCu型、CrB型),AB_2型合金相样本(包括Laves相、AlB_2型、CuAl_2型)以及AB_3型合金相样本(包括A15型、AuCu_3型)训练3层人工神经网络。求得晶型判据后试行对新发现的AB型、AB_2型和AB_3型合金相的晶型作计算机预报。其中DyMg_2,LuAl_2,NdMg_2预报为  相似文献   

8.
双层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维信 《科学通报》1992,37(14):1328-1328
1973年,Dunnm对Ball和Hall的硬C均值(HCM)聚类算法加以推广,提出了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Bezdek将Dunn的工作进一步推广到一个模糊目标函数聚类的无限簇,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此后,FCM算法在模式识别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如聚类、图象分割、形状分析、医疗诊断、特征选择、自动目标识别、分类器设计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18):2231-2244
聚类肽高分子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聚类肽高分子具有与聚肽高分子相似的主链结构,其取代基位于主链氮原子上,其主链上不含有手性中心和–NH···O=C–氢键相互作用.因此,聚类肽高分子具有较为柔顺的主链结构、良好的溶解性,以及优异的蛋白酶稳定性.此外,聚类肽高分子的性能主要由侧链结构和性质决定,通过对聚类肽高分子侧链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调控其性能.聚类肽高分子具有类似蛋白质的主链结构,从而使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潜在的生物活性.本文首先对聚类肽高分子这类新型高分子材料进行了介绍,进一步对聚类肽高分子常用的合成方法、刺激响应性聚类肽高分子材料、分子自组装构筑新型微纳结构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聚类肽高分子在抗菌、防污涂层、基因转染、药物传递、以及诊疗学等生物医用领域的相关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14):1767-1775
设计并合成了氨基甲酸-N,N-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2-硝基苯基)甲酯(BS)光响应性桥联硅烷单体,采用~1H NMR、~(13)C NMR、~(29)Si NMR和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硅烷的邻硝基苄基桥联结构单元具有光响应性能,在254 nm光照射下会发生光致断裂.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利用BS桥联硅烷制备了具有光响应性能的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BPS),其平均直径为127 nm,粒径分布窄(PDI=0.167).在254 nm光照射下BPS有机桥联结构发生光致断裂反应,表面电荷性质发生由负(–28.20 mV)到正(+22.86 m V)的翻转, BPS纳米粒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能够高效装载阿霉素药物,并具有光控药物释放行为.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254 nm光照射下药物的释放率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正相关,可对药物实现定时、定位和定量地精确控制释放,最高药物释放率达到82.9%,该研究为目标分子的控制释放提供了一种新的聚倍半硅氧烷可控释放体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哲 《科学通报》1988,33(14):1085-1085
近年来开发的熔聚气化方法,其排除的灰渣以熔聚物形式存在。温度和气氛对灰渣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煤中的铁是变价元素,各种含铁物相是温度和氧化-还原气氛的灵敏标志,因而,了解熔聚物中含铁物相与温度和气氛条件之间的关系,对于成渣机理以及进而控制煤的气化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对太钢焦的低温灰熔聚物以及从熔聚气化炉中排出的球渣进行了穆斯堡尔谱学和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了含铁相与温度和氧化或还原气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殿勋 《科学通报》1985,30(7):514-514
酞菁铜(CuPc)作为染料和光导材料又在仿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晶型的CuPc其性能各异。本支报道α、β、γ、χ不同晶型CuPc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同时也报道它们各自的振起伴峰及价带谱结果,发现χ-CuPc与其他晶型间明显可见的变化,这与它的分子柱具二单元组结构相一致。而这些研究均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钱人元 《科学通报》1981,26(17):1045-1045
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的硬段即使其平均聚合度仅2—3,也能结晶形成球晶形态。作者等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聚四亚甲基醚二酯:  相似文献   

14.
陈德风 《科学通报》1991,36(13):1018-1018
聚腺苷二磷酸核精基化作用[Poly(ADP-ribosyl)atlon]与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调节、癌变与细胞转化、发育与细胞分化等许多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987年,Alkhatib和Chen等在Smulson主持的实验室首次把人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E.c.2.4.2.30]基因克隆出来,并且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蛋白结构推测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构建了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基因的体外转  相似文献   

15.
模糊聚类理论发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高新波  谢维信 《科学通报》1999,44(21):2241-2251
从模糊聚类准则函数的演化、算法实现的途径、有效性度量方式以及在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对模糊聚类理论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和评价,指出模糊聚类进步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频 《科学通报》1992,37(22):2058-2058
具有序列d(CGCGAATTCGCG)和它的衍生物的核苷酸十二聚体(dodecamer)的晶体结构,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B型DNA的一种形式,有关B型DNA结构特征的大量信息,都是从这个核苷酸十二聚体上得到的。 本文利用作者之一编制的分子力学程序即MODMIN程序,在太极计算机上,对序列为  相似文献   

17.
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国内外对堵水均相当重视,研究新型、高效堵水剂是近年来我国油田中后期开发控水稳油的重要技术措施.作为高效堵水剂,它可形成凝胶,在水中逐步溶胀、堵水,但油能通过,且抗压强度适宜、耐温,堵后有效期长.显然这些性能要求,只有堵水剂能形成复合网络结构才能满足.据此,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PAM)胶乳与苯酚改性氨基树脂和改性聚氨酯在无机填料(膨润土、CaCO_3、水泥、漂珠等)存在下,分别由Na_2Cr_2O_7和甲醛的酸性交联,形成复合聚合物网络(PAM/M(UR-PU)CPN),本文考察了CPN网络的形成、凝胶特性、抗压强度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袁直  杨德富  申丽华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96,41(21):1957-1959
脂肪族、芳香族及杂环族伯酰胺在碱介中与氯或溴作用,生成少一个碳的伯胺,这个反应称为Hofmann降解反应:R—(?)—NH_2 1Cl_2 1 4NaOH→R—NH_2+2NaCl+Na_2CO_3+H_2O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也可在醇液中进行.随着碳数的增加,脂肪族酰胺的转化率降低.反应分4步进行:1.RCONH_2+Cl_2+OH→R-CONHCl+Cl~-+H_2O用Hofmann降解的方法可以由酰胺制备少一个碳的伯胺化合物.日本学者Tanaka曾对线型聚丙烯酰胺(PAAM)进行Hofmann降解反应,降解率达95.6%.我们也曾尝试将凝胶型PAAM树脂进行Hofmann降解反应,得到凝胶型聚乙烯胺树脂.大孔聚丙烯酰胺树脂经Hofmann降解后孔结构是否会受到影响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及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大孔聚乙烯胺树脂的性能良好,孔结构未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田少雷 《科学通报》1991,36(14):1105-1105
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许多正常和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多重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为了探讨TGF-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们合成了它的一系列重要片段,并对这些片段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本文首次报道其a.(93—102)、b.(84—102)和c.(25—38)片段的固相合成和生物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0.
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备1-辛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涛  陈洪侠  宁英男  陈伟 《科学通报》2006,51(4):391-393
合成了两种新型桥联的PNP配体,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表征了配体的结构, 并把该配体与Cr(Ⅲ)和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组成催化体系用于乙烯四聚制备1-辛烯. 实验结果表明: 该催化体系用于乙烯四聚, 催化活性可达0.89×106 g/(mol·h), 产物中C8组分的选择性达到72.52%, 其中1-辛烯的纯度达到97.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