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是我想走,其实我想留。海外奔波多年的陈湛其实也渴望稳定安逸的生活,但是一颗不满足的心让他不得不继续走在路上。责任与梦想并不是陈湛与中国直销暂时诀别的最终理由,为什么一去不回头,陈湛说:“从上至下,中国直销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 从安利早期行政钻石到天狮成功系统创始人,再到美罗国际执行CEO,陈湛经历了中国直销的太多荣光和尴尬。虽然一个典型直销人因中国直销现实而不得不远走他乡,但陈湛还是对中国直销充满眷念。他希望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期望能获得一些关注和理解,更是期待有些改变。 看着眼前的陈湛,想起了艾青先生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陈湛身份:北京慈恩世健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直销业注定将成为世界直销的中心,而在直销全球化的时代,征服海外市场将是中国直销崛起的又一象征,而陈湛正是中国直销人开拓海外市场的先行者之一。陈湛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歌手,但命运让他在1990年留学澳大利亚时结识了安利,并加入网络21系统。当1995年  相似文献   

3.
刘瑾 《华东科技》2012,(10):62-64
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其诗篇《再别康桥》中这样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笔者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团购网站,最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4.
李金元酷史     
中国直销业谁最酷?我的答案是李金元,这不关他的中国民族直销业老大地位.仅仅是他的日常细节表现就足以让我们将“中国直销第一酷哥”这一奖牌授予他  相似文献   

5.
通过靠系统概念的引入将直销业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单打独斗逐渐被系统化、规模化运作取代。中国的直销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单纯照搬海外模式的路子,涌现出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直销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直销经过漫漫15年.规范的过程一直混乱而无效。当我们一遍又一遍无助地呼唤“理性”和“规范”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一厢情愿,中国直销现在最需要的是真相.中国直销业理解真相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行业集体“补钙”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的学术人格让陈得发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他召集的第10届直销学术研讨会可谓惨淡.但寂寞中蕴结的能量才是真正的能量.中国直销业需要这样的执著,会议结束时现场只有30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98年,行业巨变,十大转型企业内资悉数出局,生存危在旦夕。关键时候,天狮出走海外,不仅为中国直销业保存了最强大的民族火种,更为内资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崭新道路。海外市场,无疑是一块大金矿。《中国直销》通过多年摸索,建立起了完善的报道模式,从海外市场概览、到跨国直销企业的全球经验、再到中国直销企业的海外经验等等,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直销》栏目,到本期,已经是第四期了,自推出之后,读者反响很大,不断有读者来信来电话探讨相关问题。在2002年12期《中国直销》栏目中,我们记述了中国直销行业面临的种种彷徨,但无可否认的是,WTO的确是给中国直销业带来了无限机遇。 这里就有一位长久关注中国直销业的读者,阐述了他的观点。《中国直销》栏目非常欢迎对直销感兴趣的朋友们都能来积极参与讨论,一起为中国直销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获奖评语: 这家“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直销世界鼻祖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直销公司,它也是第一家通过合法渠道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公司,并在10多年里延续了这种合法榜样作用。为了配合中国直销环境,雅芳(中国)毅然放弃了在海外获得高度发展的多层次直销业务,  相似文献   

10.
风云焦点:数十万字直销理论他是一位在商海沉浮了20多年的企业家,他又是一位刚踏入直销业不久的新兵。他为中国直销业的正名而摇旗呐喊,他为中国直销业的主流化努力奋斗,而且,他还为中国直销业与传统销售模式的结合,做出了卓  相似文献   

11.
3月初,联合利华备战中国直销业的消息曾引来业界极大关注,并被认为是业外资本杀入直销业的代表。当时联合利华成立了一个7人直销研究小组,对中国直销市场及法规做一些调查研究。但就在8月10日后,各路企业厉兵秣马备战立法后的市场时,业内却传出联合利华的直销计划已搁浅。“项目负责人蒋先生已经离职,直销7人小组也已经解散。关于直销方面的策略准备都已停滞。”  相似文献   

12.
本刊在2009年3期的特别策划“寻找世界直销巨头“中,编译了“直销巨头10他美元俱乐部”一文,引起了业界的巨大反响,此次本刊刊发的“1亿美元直销俱乐部”更是将全球的主要直销企业悉数纳入视野,每个企业的业绩均来源于权威机构数据。更重要的是,本刊希望通过这篇文蕈,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更详尽的全球直销业动态和成长模式,并对中国直销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直销一路颠簸在中国走过十余年,直销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着泪水为市场经济也为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着经验和教训。“异地直销”便是其教训之一。异地直销是在中国直销业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异地邀约据点式动作模式。作为中国直销的变异体,异地直销十多年来在中国生生不息,一直游走于政策边缘,一直困扰着中国直销业的良性发展,成为直销监管的难题之一。异地直销人员在中国有多少人?300万?500万?恐怕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等负面效应是我国政府无法回避的,也是整个直销业应该直面的,这些问题更是异地操作的团队精英们应该思考的当务之急。异地直销事关整个中国直销业的良性发展。作为引导华人直销第一传媒的《中国直销》杂志,今年把异地直销的项目纳入了本年度的研究重点,今天我们邀各位直销研究者和具有多年直销经历的实践者、管理者来谈论这个话题,是期望抛砖引玉,把“异地直销”辨析得更明白透彻,既为中国直销正本清源,也为中国直销的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思路,从而让中国直销业回归主流,驶上正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直销市场一直处于混沌状态,即使是《直销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的今天,直销业和直销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彩象依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然而,一安利家庭最近在“全国食品安全知识大赛”中获第三名的消息传来时,却有如一丝甘露,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我们相信,中国直销业的行业形象重建,关键还是在于直销人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起,中国本土直销业迎来第三波海外扩张潮,这与以往的任何一次海外扩张都有着根本不同。从1998年的"出走"到2005年的"逃亡",再到今天的海外征服之路,中国本土直销企业从大涛大浪中坚强的挺了过来。必须要为第三波海外扩张潮喝彩,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直销企业第一次因为实力壮大和企业发展的渴望而形成的全球化之路,他们在出行时已经拥有了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管理人才和准备开拓世界的心态,他们不再仓惶出行也不再打无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16.
在某种程度上,是耶格系统给出了直销“系统”这样一个全新的定义,并铸造了其精髓和灵魂——复制。也正因为这样,直销人才能以团体的形式真正实现与作为“合作伙伴”的公司平等对话。随着直销在中国的蔓延,耶格系统及有其血统的直销系统纷至沓来,又经过多少年的分合离散,如今形成了中国直销业系统的“耶格家族”,他们是中国直销系统的中流砥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9月17日,广东方达集团在自己的集团部部——东莞召开了“广东方达集团第一届天地康地市场工作委员会成立暨学习直销法规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中,方达集团正式向外宣布,集团经过长时间对中国直销业的调研与关注,认为中国的直销时代已经到来,集团公司通过新创建的天地康品牌,正式进入直销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直销已经走过了近20个风雨春秋,我从事直销业的研究也近20年。在我从事商销研究的时间里,我经常受到冷嘲热讽,走到很多地方都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我是为直销行业摇旗呐喊的人。只有在直销人的圈子里,我才能得到宝贵的理解和一丝温暖。我之所以义无反顾地为直销业说话,  相似文献   

19.
从安利、如新到现在,我本人在这个行业已经31年了,又因为在世界直销联盟一直担任相关职务,所以我本人可以说亲历了整个世界直销业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直销市场. 今天我们谈直销是中国经济新力量,这个不能空谈,我想用数据来证明这个问题.在台湾,直销立法是在1992年,比中国大陆的2005年早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20.
媒体     
新华网:我国直销业步入法制化管理;华商晨报:国内“直销”企业都在忙转型;中国证券报:医药企业大打直销牌;辽宁法制报:直销给百姓带来啥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