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然后说明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并可以简化系统控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自适应天线阵列中的经典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 ,然后说明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并可以简化系统控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全自适应天线阵列中的经典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3.
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天线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对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类,讨论了各种算法的适用条件和性能,最后分析了智能天线算法分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吕晓辉 《科技信息》2007,47(15):25-28
CART矢量天线系统[1]是天线阵列技术与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具有快速自适应能力的天线阵系统。本文从天线阵自身出发,对CART矢量天线空间结构所具有的空间场特性进行研究,对天线阵远区电场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5.
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智能天线能够自适应地跟踪用户信号,抑制干扰,增加通信容量,提高频谱复用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之一,波束形成算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着重讨论了智能天线中波束形成的各种算法,根据算法对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把它分为三大类,并对其中比较典型的算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波束形成算法中的一类比较重要的盲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接收采用垂直极化方式,因此移动接收天线可以采用垂直极化方式的偶极子天线。由于垂直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的方向图是全向的,因此可以在相对于发射天线的任何方向上都不改变接收天线的方向性。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数字电视的一项重要特征。但是在以往的模拟电视广播中,电视广播信号通常是水平极化的,因此在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时,或需要改变信号发射的极化方式,或设计一种新的可以用于移动接收目的的接收天线。本给出一种可以用于接收水平极化信号的移动接收天线的设计方案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此种天线可以在移动过程自适应地完成接收水平极化信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智能天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改善系统的信噪比。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成形中,有多种不同的自适应波速成形算法,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使用MMSE算法的波束成形器,因为使用MMSE接收机在静态(或者恒参)信道中,MMSE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好。文中首先简单介绍智能天线技术,然后通过对MMSE算法和MV算法,设定条件进行仿真对比,来阐述MMSE算法的优势和选择它的场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构造了一种快速自适应随机搜索算法,给出了一种简易实用的宽带天线匹配设计新方法。在宽带天线的匹配设计过程中,采用高斯-牛顿法,将宽带天线匹配设计问题转化为有约束条件的函数优化问题,从而有利于快速自适应随机搜索算法的优化求解。应用该自适应算法进行天线匹配设计,不仅算法简单,易于编程实现,而且能够快速设计出具有较好性能的匹配网络,非常适用于各种短波、超短波天线的匹配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一种三角形偶极子天线在空间的瞬态辐射问题,从对偶极子的标量位和矢量位的计算入手,运用叠加原理,得出了该三角形偶极子天线的辐射场和辐射功率,并与赫兹偶极子、扇形偶极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实测和使用,证明该天线是一种较好的超宽带天线。  相似文献   

10.
智能天线对消除TD—SCDMA系统中用户间相互干扰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天线具有自适应地跟踪用户信号,消除干扰的技术特点.本文深入研究了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重点研究了最小均方(LMS)算法和最小二乘法(RLS),实现了智能天线在干扰消除中的设计与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其在抑制TD-SCDMA系统中干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辉 《科技咨询导报》2011,(30):147-148,150
本文针对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自适应天线阵方向图的控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基本理论,然后对基于该准则的自适应天线阵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对需要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到达方向发生改变以及干扰信号的幅值发生改变的两种情况阵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多用户检测重扩智能天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由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实现的自适应天线阵 盲多用户检测组成的智能天线方案,自适应天线阵形成指向用户的波束,波束输出经多用户检测解调出用户数据,而LMS自适应天线阵所需的参考信号由解调出的用户数据重扩发生,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比匹配滤波器解扩重扩天线阵有更好的性能;而与多用户检测 波束合成的时空处理方案相比,我们提出的方法计算量要少。  相似文献   

13.
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接收采用垂直极化方式,因此移动接收天线可以采用垂直极化方式的偶板子天线.由于垂直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的方向图是全向的,因此可以在相对于发射天线的任何方向上都不改变接收天线的方向性.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数字电视的一项重要特征.但是在以往的模拟电视广播中,电视广播信号通常是水平极化的,因此在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时,或者需要改变信号发射的极化方式,或者设计一种新的可以用于移动接收目的的接收天线.本文给出一种可以用于接收水平极化信号的移动接收天线的设计方案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此种天线可以在移动过程自适应地完成接收水平极化信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一个各方面更优的全自动天面自适应调整方案,在降低维护成本的同时实现更优覆盖效果,从5G天面的信号辐射方向调整方法入手,对5G基站自适应天馈系统的智能调节系统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对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基站天面自适应调节策略。基于此设计了5G基站自适应天馈系统,可以使用电信公司RSRP信号覆盖地图作为数据源,获取当前状态的观测值并自动分析数据,对天面进行自动调整。在虚拟环境下,对基于强化学习的系统进行了模拟搭建与仿真训练,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分集性能,介绍一种四天线发送的扩展正交空时分组码(EO-STBC),并根据该分组码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双比特反馈的分集增益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SI),采用天线选择接收,可实现全速率和发送信号的全分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扩展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反馈系统不仅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而且采用天线选择时,增益提高了5.8 dB.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波束天线由于其发射接收具有强指向性的特点,其网络拓扑控制问题、方法与全向天线存在较大不同。针对节点安装有多个空间均匀分布的自适应波束天线进行组网通信时的拓扑优化控制问题,建立了自适应波束天线和网络节点通信的数学模型;对拓扑优化控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问题本质是对节点安装的多部天线进行最优化链路分配。以网络通信质量的量化计算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0-1规划的拓扑控制优化模型,并对网络连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两节点连通以及整个网络连通的充要判决条件。最后给出了2种不同节点数情况下的仿真计算结果,并通过穷举法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The adaptive array antenna may be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sidelobe canceller. Directiona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s based on a recursive state estimation of Kalman filter. For the stationary filter, this leads to an iterative solution of Wiener-Hops matrix equ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sidelobe canceller are stud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sidelobe canceller may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case of an adaptive array atenna.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98J074) Biography: Hu Jia-yuan (1941-),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smart antenna, software radio.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自适应阵列天线信号空间分割原理,介绍了自适应阵列天线区域资源传统分配算法:固定式区域资源分配算法和最大最小区域资源分配算法.针对自适应阵列天线区域资源传统分配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标准差的区域资源改进分配算法,并介绍了其区域资源分配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对以上三种区域资源分配算法的通话阻塞率仿真可知,最小标准差区域资源分配算法相对于区域资源传统分配算法可降低通话阻塞率,负载平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