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18年2月9—25日在韩国平昌举办的第23届冬奥会,是全世界冰雪运动爱好者期待已久的顶级盛会。历届承办冬奥会的国家都会倾尽全力,力争为世界人民奉献上最精彩的赛事,这就少不了一批批高科技产品的投放应用。本次冬奥会,依旧带给我们很多"惊喜"。科技,令选手更舒心;科技,令比赛更精彩;科技,引领我们走进更加美好的未来!气势磅礴的"造雪设备"雪炮是一种可以迅速把大量液态水转化成为高压雾化冰晶的电气装置,主要用于人工造雪、布置人工滑雪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雪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冰盖与全球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建成  王芳  郑琰明  吴涛 《自然杂志》2005,27(6):351-356
南极冰雪圈作为地球系统的最大冷源主导着全球水汽环流的变化.处于大气环流沉降区的南极大陆,以其巨厚的冰盖,保存着详细的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记录.通过对南极冰盖冰雪气候环境记录代用指标、南极冰盖气候环境区域分异与冰盖地球化学分带和冰芯的综合研究,目前已揭示了过去80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这些成果将为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南极冰盖在全球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造雪机:解决"靠天吃饭"难题 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很多项目都在户外进行,天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冬奥会举办地大都选址在气候寒冷、冰雪充裕的地区,但想要办好赛事并不容易,主要取决于天气状况,有时甚至会因雪量不足导致比赛中止.1980年2月,在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会上,雪量不足的问题使组委会大伤脑筋.因为这年冬季,普莱西德湖的降雪量很少,组委会只好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了造雪机来造雪.但老天好像故意刁难似的,人造雪刚制备好,开幕前一天就下了一场暴风雪.因为人造雪和天然雪很难融为一体,组委会又不得不组织大量人力清扫.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利用3~30 g·L-1地下咸水灌溉, 风沙、高温、盐分等多种胁迫因子影响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和稳定. 通过对多种胁迫下人工防护林的结构特征(包括生产力、更新能力、生物多样性等)和功能特征(生物地化循环, 如: 防护林土壤生理生化特性、地下水)的变化研究, 探讨防护林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 将决策分析引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稳定性研究, 筛选出影响防护林系统稳定性的障碍因子, 建立沙漠公路防护林稳定性的综合指标体系, 评价防护林稳定性, 并将生态稳定性概念应用于生态系统管理. 研究表明: 现阶段防护林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系统处于相对脆弱状态, 气候条件是系统稳定的主要干扰因素, 但能够通过人工措施改善沙漠公路防护林系统的环境质量,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南极冰--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 有人形象地把南极冰比作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意思是说南极这个冰雪世界,它的大陆冰盖和南大洋的海冰,不仅决定着南极地区的气候,而且调节和影响着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气象观测研究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海冰、海水和大气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调节和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立伦 《科学通报》1987,32(15):1171-1171
宇宙成因的天然氚或热核试验产生的大量人工氚,主要都是通过降水到达地面,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冰川是由大气固态降水堆积演变而成的具有运动特点的自然冰体。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所以,氚是冰川水体转化过程理想的示踪物。测定冰雪中氚含量,对于研究冰川过程的某些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层, 它蕴含古人类活动遗存, 保存丰富的孢粉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 建议将该遗址晚更新世剖面定为“水洞沟组”标准剖面.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水洞沟地区活动的年代为30~24 ka BP, 属MIS3阶段晚期. 当时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 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 食草动物繁盛; 水洞沟小河已经形成. 由于降水较多, 沿河形成一些积水洼地, 水草丰盛, 环境条件适于古人类狩猎和栖息.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年代为9~5 ka BP, 环境条件与MIS3阶段时大致相同, 适于古人类生存. 由于尚未发现未次冰期冰盛期古人类生存的证据, 推测气候进入盛冰期时, 人类一度离开本区, 说明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在南极和北极,冰、雪、严寒是一年四季的主题。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生物圈和食物链条。生物们在冰窟、雪堆中藏身,在冰面上奔跑、守候;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嬉戏、巡游;他们以冰海为猎场,以冰层为家;它们生生不息地为生存而战,同时也为皑皑冰雪世界带去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SRM融雪径流模型在西天山巩乃斯河流域的应用实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虹  程国栋 《科学通报》2003,48(19):2088-2093
为了验证SRM融雪径流模型在内陆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在西天山巩乃斯河流域开展了模型的应用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融雪径流模拟结果的两个拟合优度指标值分别是Nash-Sutcliffe系数(R2) = 0.87和体积差(DV) = 0.90%, 和在国外25个国家的近80个流域的应用结果比较, 达到了比较好的模拟效果, 也显示出该模型在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地区的良好应用前景. 在模型成功模拟融雪径流的基础上, 利用SRM模型并结合气候情景进行了气候变化对积雪和融雪径流影响的模拟. 结果表明: 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 积雪的消融期明显提前, 径流也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积雪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 所以在以冰雪融水补给型的山区流域, 气候变化, 特别是气温升高对融雪径流的影响会十分显著, 而对径流影响结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径流在时间分布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解思梅 《科学通报》1995,40(18):1679-1679
南极海冰与ENSO事件相互作用的研究,属于大气、海洋和海冰三者相互作用研究的组成部分.热带海洋作为热源,南北两极的冰雪圈作为冷源,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具有相对同等的重要作用.本文普查南极海冰与ENSO事件的相互作用.既调查南极海冰对后期ENSO事件的影响,也调查ENSO事件对南极海冰的影响;以求得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期及其变化规律,了解两者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模式图.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农作物品种及栽培方式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文章以山西省晋中盆地为代表,初步分析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主产区的气候变暖概况,冬小麦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栽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极海鸟,在长期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完善了自身对南极冰雪酷寒环境的适应性,成为南极惟一同时活跃在空、海、冰、陆四域的生灵。但是,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的侵扰,南极海鸟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科学家基于对南极鸟类的研究,发出警告:作为现代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南极海鸟的生存危机预示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熊川  姚汝桢  施建成  雷永荟  潘金梅 《科学通报》2019,64(27):2885-2893
高亚洲地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在冰雪冻融的时间上反映出来.本研究利用1979~2018年长时间序列卫星微波辐射计观测反演了高亚洲地区冰雪融化的初始时间,并分析了天山、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藏东南)等区域内的融雪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亚洲大多数地区(如天山、阿尔泰山和兴都库什山帕米尔)冰雪融化时间有提前趋势;只有喀喇昆仑山和部分西昆仑山地区冰雪融化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甚至有一定的延后趋势;藏东南地区,傍晚过境观测数据表明冰雪融化时间有稍微提前趋势,但早晨过境观测数据表明冰雪融化时间则有一定程度的延后. ERA5再分析气温数据与融雪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气温显著升高与冰雪融化时间提前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喀喇昆仑山地区气温与该地区冰雪融化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一致;藏东南地区晚上和白天温度变化趋势相反恰可以解释清晨和傍晚分别检测到的冰雪融化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利用ERA5再分析气温数据对融雪时间变化特征的交叉验证和分析,从客观上印证了ERA5再分析数据和本研究获取的冰雪融化时间的可靠性.本研究为全球变化对高亚洲地区冰冻圈影响提供了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14.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初,我国自主组织了24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4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我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4,(5):20-20
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两周之后,联想推出首款专为奥运会设计的笔记本产品。联想方面表示,作为联想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TOP计划早已经过精心准备。此次推出的产品主要是提供给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使用的A系列笔记本,其中明星产品A500,国内售价将在2万元以上,并为国内用户提供三年全保的服务。作为专门为冬季奥运会设计的产品,这款笔记本还充分考虑到了冬季欧洲气候和冰雪运动环境的特点,采用了纳米喷漆技术,在防紫外线、抵御恶劣天气、耐腐蚀性、耐冲击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根据3月26日签署的加入TOP计划的协议,作为国际…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深孔温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保林 《科学通报》1987,32(22):1732-1732
冰川温度是描述冰川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参量,它反映了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与环境特征,同时也决定着冰川的运动状态。我国从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冰川温度的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使南极冰盖中沉积了超高含量的非海盐硫酸根离子. 通过对东南极Dome A边缘DT263冰芯进行的离子成分化学分析, 得到了详尽的硫酸根离子记录. 利用火山定年标志层并结合Na+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定年, 确定冰芯连续积累了780年(1215~1996年). 1800~1460年期间当地年均积累率强烈低于该阶段前后的积累率, 该时期与已在北半球找到众多存在证据的“小冰期”气候事件时间相吻合. 火山成因的非海盐硫酸根离子浓度异常峰值说明冰芯中明显记录了至少17次火山活动. 对比其他几支南极冰芯, 一些著名火山信号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可能与不同冰芯钻探地点积累率、微地形、冰雪的原地堆积和重新分配作用差异、火山物质传输途径的不同、以及硫酸根离子化学分析测量技术等因素有关.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火山喷发对南极冰雪内火山信号强弱的影响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的火山.  相似文献   

18.
彭公炳 《科学通报》1989,34(1):56-56
极地冰雪覆盖对大范围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早巳被气象气候学界公认,但在气象卫星观测提供了可靠的南极冰雪资料以后,才可能深入揭示这种影响。本文分析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与南极海冰的关系,得出一些对长期天气预报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冰芯中的环境变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中美联合冰芯考察队在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长105km,面积2167km2,28°24′N,85°46′E),攀登到海拔7000m以上的冰雪平台,利用手摇钻钻取了18和20m2根冰芯,首次取得世界山地冰川海拔最高的冰芯,这对该地区大气环境和气候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消融微弱,所以粒雪年层保存完好,成冰作用以重结晶为主,是该地区冰芯研究的理想部位.本文根据20m冰芯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冰芯记录的希夏邦马地区的环境变化信息.图1 达索普冰川海拔7000m冰芯中δ18O,SO2-4,NO-3和Ca2 随深度的变化1 离…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进入北极格陵兰地区考察,笔者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格陵兰冰雪的影响,格陵兰西海岸和斯瓦尔巴德群岛自然环境的异同。考察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格陵兰冰盖西部影响很大:冰盖融化形成的天蓝色冰湖比比皆是,冰川退缩显著,在峡湾中的冰川退缩后形成了奇特的冰山群。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类一定要自律,尽量减少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切忌火上浇油,尽可能地为人类应变气候灾变赢得时间。另外,北极格陵兰西海岸和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自然环境相似,由于受海洋暖流的影响,在冰雪世界中镶嵌着色彩缤纷的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