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对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进行了机制砂陶粒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在砂率较小时受水泥用量的影响较大,在砂率较大时受水泥用量的影响较小;弹性模量同时受到砂率和水泥用量的关联影响,存在着最佳砂率和水泥用量;相比于天然砂轻骨料混凝土,机制砂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建议给出了拌合物工作性和强度均满足要求的LC35级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460~520 kg/m3、水灰比0.35和砂率42%),可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和沙漠砂替代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沙漠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C40沙漠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研究表明:碳化3 d后各因素对沙漠砂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顺序为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率沙漠砂替代率;碳化7 d、14 d后各因素对沙漠砂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顺序为粉煤灰掺量水胶比沙漠砂替代率砂率;碳化28 d、56 d后各因素对沙漠砂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顺序为水胶比粉煤灰掺量沙漠砂替代率砂率。综合各因素对沙漠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确定其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39,粉煤灰掺量10%,砂率30%,沙漠砂替代率30%。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替代率下机制砂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以选用的机制砂配制C50混凝土,在水泥用量和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机制砂对天然砂的取代率(0%、30%、50%、70%、100%)。试验发现,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于天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且随着替代率的增大和龄期的增长,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呈现增大的趋势,但以是替代率为50%的弹性模量最大,说明该机制砂对天然砂的最佳替代率为50%左右。通过分析发现,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与普通混凝土的不同,用普通混凝土的拟合方程计算值偏小。  相似文献   

4.
细集料的特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细集料的级配、细度模数和种类等对其和易性、力学性能等性质有较大影响,本文对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设计研究,并针对机制砂含有石粉的特点,研究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及混凝土配制、应用与同配合比河砂的工作性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揭示骨灰比、砂率和水灰比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采用功效系数法得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参数,即骨灰比为3.5,砂率为15%,水灰比为0.34.通过优选配合比参数,得到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砖,其抗压强度可达到20MPa以上;降低透水能力的要求,则其强度可以满足JC/T 466-2000混凝土路面砖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塑性混凝土低抗压强度(不大于5MPa)、低弹性模量(不大于1 000MPa)、极限应变大、高抗渗性的特点,文章在满足弹性模量500MPa、抗压强度大于2.0MPa、渗透系数小于1.0×10-7 cm/s的边界条件下通过对塑性砼组成材料的试验及对塑性混凝土进行无侧限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等方法对13种配合比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如何通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来满足塑性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特别是抗渗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选取最优膨润土掺量和水泥掺量,可使渗透系数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细集料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的种类及砂率影响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的级配、剩余砂浆数量,从而影响新拌混凝土抵抗早期塑性收缩开裂的行为.试验结合重庆地区用砂的特色,以特细砂、混合砂、中砂做为细集料,分析了砂的种类及砂率对高性能混凝土(HPC)早期塑性收缩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特细砂配制的特细砂HPC和混合砂HPC比天然中砂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更易开裂;对混合砂和中砂高性能混凝土,存在一个最佳砂率,使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开裂最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分析了计算公式中不同P1、P2计算点下塑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点以30%、70%轴心抗压强度为宜;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奎屯生产的陶粒为轻粗骨料,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了6种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的抗压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较相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差,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压强度的比值约为0.72。探讨了水灰比和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程度,水灰比与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正交分析其极差≥4;水灰比的影响较砂率大,二者极差比为1.6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几个重要因素,即砂率、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及外加剂种类的综合分析,确定了白石水库水坝碾压混凝土的最终配合比,改进配合比试验了了优化配合比的目的,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了大坝温度控制的难度;外加剂的使用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冻能力,使得水泥的强度效应与抗冻效应要 煤灰的使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还收集了国内外几十座碾压混凝土大坝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光纤应变传感器监测塑性混凝土防渗心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性混凝土与砂石地基结合性好,弹性模量低,用作防渗墙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为了监测防渗心墙塑性变形的安全性,在广西小江水库首次运用光纤应变计进行塑性混凝土心墙的应力应变测试,初步取得了在埋设工艺和分析研究变形性能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车站叠合墙的开裂渗水问题,为提高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首先,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混凝土配合比中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并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进行优化.然后,选择绝热温升最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混凝土外加剂DHZ复合液,经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确定外加剂最佳掺量,得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最后,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地铁车站叠合墙裂缝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并掺入DHZ复合液的混凝土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能力.  相似文献   

13.
覆盖层地基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覆盖层地基上面板堆石坝坝型的结构及受力特点、变形特征,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此类坝的设计中。对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处理坝基渗流,用水平趾板连接面板与防渗墙结构型式的面板坝,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断面优化设计,获得了合理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已有结论和具体试验结果,研究了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对计算公式中割线点的选定进行探讨,认为塑性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应力上升段中,从0.3倍峰值应力到0.7倍峰值应力为斜率较为稳定阶段,并据此建议了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中割线点的取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亚甲蓝试验和比表面积试验测试泥石粉中泥粉的含量及特性.采用最少浆体理论设计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测试泥石粉掺量变化对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有一定量非膨胀性泥粉的泥石粉可以作为人工砂混凝土的掺合料;适量的泥石粉有利于改善人工砂混凝土的工作性;随着泥石粉掺量增大,人工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压强度、劈拉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逐渐增大,掺入过多的泥石粉会使人工砂混凝土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在人工砂混凝土中掺入泥石粉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人工砂混凝土成本,并有利于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掺入聚丙烯纤维、锂渣和沙漠砂对混凝土试件稳定性、强度和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锂渣掺量20%,聚丙烯纤维1.5 kg/m~3,沙漠砂替代率30%时,沙漠砂锂渣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表现最优,较冻融循环150次基准组试件质量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降低36.79%和34.78%。综合考虑混凝土稳定性、强度和动弹性模量损失率整体趋势,各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为聚丙烯纤维锂渣沙漠砂。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合适的溢流坝挡水墙加固形式,以湖北省五峰县境内龙洞电站溢流坝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FEA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砌体挡水墙和混凝土挡水墙的受力状态,比选最适宜的挡水墙结构形式。结果表明,砌体挡水墙无法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其最大竖向拉应力达到砌体挡水墙弯曲抗拉强度平均值的2倍;混凝土挡水墙能够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故采用混凝土挡水墙加固改造溢流坝,并在混凝土挡水墙的迎水面设置钢筋网,加大挡水墙的埋置深度。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特点和常规计算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邓肯-张(Duncan-Chang)非线性模型在计算中的应用作了几点改进,探讨了心墙型式对坝体及心墙本身的应力与变形的影响,并研究了流变效应对坝体及心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