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香港海域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导了香港海域8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总α,总β和高纯锗γ谱放射性核素分析的测量结果。α/β比值平均为1.23. ̄(238)U, ̄(226)Ra, ̄(232)Th和 ̄(10)K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9.7,32.5,48.1和625Bq·kg ̄(-1),裂变产物 ̄(135)Cs含量均值为2.00Bq·kg ̄(-1),其量甚微,但易于检出。  相似文献   

2.
厦门近岸表层海水中铜,铅和锌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厦门沿岸表层海水中洞,铜和锌的化学存在形态。新鲜海水试样和酸化贮存海水试样(pH2)分别以金属离子溶液滴定,达到平衡后用DPASV法测定电活性金属浓度,基于1:1配合物形成模型,估算出海水中可溶的痕量金属各种存在形态的比例。结果表明,海水中这些金属的总浓度分别为Cu:1.1×10^-7mol.1^-1;Pb:6.0×10^-8mol.1^-1;Zn:7.4×10^-7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与次表层月海温距平信号沿不同纬向-时间剖面的传播分析,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El Ni(n)o事件和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的Dipole事件分别与沿赤道太平洋东传的次表层海温异常信号和沿赤道外印度洋西传的次表层海温异常信号同期到达东太平洋和西印度洋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赤道和赤道外16°N之间的热带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洋中存在着海温异常信号传播的一条回路,El Ni(n)o事件就发生在暖信号到达赤道东太平洋的时候.次表层海温异常沿赤道太平洋的东传和沿赤道外印度洋的西传分别是El Ni(n)o事件和Dipole事件发生的海洋学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4.
硝态氮在羊草—土壤中的分配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时期羊草地上部器官硝态氮含量是:叶大于茎大于穗,前两者硝态氮含量,随季节逐渐增加,到8月达最大值,随后下降,穗中硝态氮含量则是随季节逐渐下降。地下部不同层次根系中硝态含量表层的最高,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在整个生长了内,7、8月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天然水中铅与有机物作用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内蒙古的呼伦湖,中国南海北部的所有水样通过0.45μm过滤,用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测定,在天然pH下,测定了铅的表观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呼伦湖的络合容量(C.C)比海水大,logK相近,海水的C.C极大值在表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大洋多金属结核1km海上开采实验系统的扬矿管所受水平液动力由多个参数决定. 本文从系统总体设计参数出发,得出了其他各种参数值,并根据Morison方程详细推导了海浪和海流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最后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得出了液动力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曲线. 在同一水深处,总液动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接近于正弦(余弦)曲线;而在同一时刻,总液动力则随水深绝对值的增加而递减,在水深0*#m至水深-200*#m内,递减速度很快;总液动力最大值为3.790*#kN.  相似文献   

7.
铁锰结壳样品中Sr含量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深部海水δ 18 O曲线具有相似变化趋势.尤其是1Ma以来,两者皆以约100ka的周期变化,与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周期相符合.表明至少晚第四纪以来,铁锰结壳中Sr含量随时间演化曲线可以示踪古气候变化.影响铁锰结壳中Sr含量变化的几种因素:由间冰期向冰期转化,海平面下降引起近海区域的碳酸盐溶解、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洋中Sr的含量升高、海洋表层生物生产率增加使表层海水中Sr随生物尸体向深部海水迁移、海洋中碳酸盐补偿深度变深导致深海碳酸盐沉积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高,间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1-1997年,在进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太平洋牡较生三倍体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定数量的四倍体。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鉴别采用染色体计数法。(1)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2次,最高四倍体导率为40.0±0.0%。太平洋牡四倍体各诱导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精卵混合20min时,将受精卵泡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植被体系的稳定性,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法,对不同类型(油蒿、羊柴、紫穗槐、沙地柏)固沙灌木生长季潜在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固沙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生长旺季显著高于其他两时期。在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生长季末期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或有所减少;(2)不同类型固沙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和植物样中δD值差异明显,表层土壤水中δD值较集中,而深层土壤水中其含量之间差异比较大;(3)植物水分利用来源和比例的分析表明,油蒿生长季水分利用来源比较均匀,在生长旺盛期偏重于利用浅表层土壤水;紫穗槐和沙地柏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羊柴对深层和浅层土壤水分均有利用。为避免固沙植物水分利用之间发生竞争,紫穗槐和沙地柏不宜混合搭配,而油蒿和上述两个植物之间可以考虑进行混合搭配。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诃,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新的独特类型的层控金矿床。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表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σ^34S值变化范围较大,并以富集重硫为特征。说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自封闭-半封闭盆地海水硫酸盐的细菌分解。从东部的牙相放点至西部的拉尔玛金矿床,沉积黄铁矿的σ^34S值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表明分地深度可能由东而西逐渐变浅。矿床中热液硫化物和重晶石的  相似文献   

11.
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性能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Richard S.Crandall和Porponth Sichanugrist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用平均场区域近似(UFRA)方法,对p-i-na-Si:H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解析分析,得出了电池性能参数随本征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短路电流密度先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μ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将减小,但但小得不多,开路电压基本上下随本征层厚度变化。填充因子随本征层厚度一直减小,从厚度0.1μm时的0.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pH值、Tris-马来酸缓冲液浓度对水霉(Saprolegnia ferax)顶端生长菌丝细胞壁与Ca^2+结合的影响,发现在pH3.5~6.0范围内,细胞壁结合的Ca^2+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6.0时,细胞壁结合的Ca^2+呈下降趋势。细胞壁结合的Ca^2+随Tris-马来酸缓冲液浓度升高而增加,Tris浓度高于9mmol/L时,细胞壁结合的Ca^2+则减少。细胞最多可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型(GOTM-FABM-ERSEM)对东中国海中部站位浮游生态系统要素的季节变化进行模拟,较好地刻画并分析了其物理、生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浮游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的物理控制因子主要为光照、温度及其引起的垂向层化;生化控制因子主要为营养盐水平,其夏季集中分布在跃层以下深度,并在9月达到最大值.模型较好地呈现了春秋季浮游植物的双峰结构,浮游植物在夏季次表层(约20 m)出现最大值,并在潮汐混合影响下呈周期性斑块状生长,峰值为5.3 mg C·m~(-3).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分布与浮游植物类似,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并滞后3d左右,细菌在夏季表层受浮游植物和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极雪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DomeA沿线表层雪、中山附近海冰上覆盖、新降雪和中山站附近湖水的D和^18O,对内陆雪δD和δ18O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海冰上覆盖δDδ18O随深度的变化,各种雪中δD和δ18O之间的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金属结核在形成过程中因环境不同而产生显微构造与物质成分的差异.选取采自南海北部陆缘的多金属结核,运用高倍率偏反光显微镜对其显微构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显微构造呈现:层纹状、叠层状、柱状、颗粒状、掌状、斑状、条带状、裂隙充填状及脉状等丰富的形态,反映了边缘海多金属结核生长过程中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福寿鱼生长率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4─10月于汕头大学南澳海洋生物实验站对福寿鱼进行了四次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福寿鱼在海水或淡水中特定生长比数(SGR)均随体重(W)增加明显下降,在海水中二者间回归方程为lnSGR=1.954—0.327lnW,在淡水中为lnSGR=3.161—0.65lnW.淡水中福寿鱼SGR与体重关系的斜率(b值)明显低于鱼类常见b值(-0.4),其原因与实验后期水温下降和福寿鱼领域行为变化有关.实验显示福寿鱼在不同生长阶段SGR与体重的关系并非完全恒定,因此应根据相同条件下得出的SGR与体重关系来校正和评价福寿鱼体重对SG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珊瑚的氧同位素组成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研究业已表明,海南岛东岸现代珊瑚氧同位素组成在冬季主要受表层海温控制,而在夏季则主要受夏季风降水决定的表层海水盐度影响.基于这一联系,本研究在高精度铀系测年基础上对中全新世滨珊瑚40a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5400a前的全新世中期滨珊瑚的δ18O值相对于现代升高了0.613‰(相当于11%),指示着海水δ18O值和盐度相对于现代的升高程度,可能主要与南海和太平洋水体交换强度增加所导致的盐度增大有关;结果同时显示,δ18O值的季节性幅度相对于现代增加了0.535‰(相当于33%),可能主要由冬季海水δ18O值升高引起,这一变化也与中全新世日照相对于现代的季节幅度增加相一致,分析认为日照增加引起的蒸发量增加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加强可能是根本原因.重建的冬夏季风代用指标的结果显示,中全新世冬夏季风的年际变率相对于现代都有所增加;谱分析结果揭示出冬季风年代尺度波动和夏季风约3a周期的存在,这些周期仍位于ENSO对季节变化的周期之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估计心脏光学标测过程中不同探测深度对光标测结果的影响,利用电兴奋跨壁传导模型和荧光传输模型,模拟了心室电兴奋跨壁传播时跨膜电位的分布和不同光探测深度的荧光信号,并将深度权重的荧光信号与组织表层细胞的荧光信号做了比较,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如果大多数荧光来自组织的近表层(小于0.5mm),光探测深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当探测深度增加时(大于等于0.5mm),尤其在螺旋波条件下,两种动作电位在上升时间、幅度和时程上的差异随探测深度的增加而加大,所以需要对以往由心肌表面电标测得到的电生理指标做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沙群岛南侧海域的潮余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南海东沙群岛南侧海域次表层潮余流特征,基于布放在该海区的锚碇潜标海流资料,利用T-TIDE调和函数和低通滤波等方法,实现潮流调和常数的提取和余流的分离。该海区次表层潮流分潮K1,Msm,O1,M2和Ssa为主要分潮,各分潮东分量振幅大于北分量振幅。研究表明:潮流东西向运动强于南北向;各分潮振幅随深度变化不一致,造成潮流类型在不同深度上有所变化;二月平均余流出现相对异常现象,流速相对较大,可达83.65cm/s。次表层月平均余流变化与南海季风的盛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季风对该海区影响可达次表层深度。结合相应的温盐数据和高度计资料发现,余流异常与经过该海区的反气旋涡有关,涡旋改变了该海区原有的水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海洋环境下裂缝混凝土氯盐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劈裂裂缝混凝土在海水全浸区和潮汐区作用下的氯盐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裂缝混凝土在海水全浸区和潮汐区氯盐腐蚀规律相似,氯离子含量由表及里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后在8~12 mm深度以内形成稳定段。但潮汐区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比海水全浸区服役的裂缝混凝土的大。裂缝混凝土稳定段氯离子含量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增加,裂缝周边区域稳定段氯离子含量则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呈二次函数增加。相比海水全浸区腐蚀,潮汐区裂缝宽度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影响更大。依据数据拟合回归,当潮汐区混凝土裂缝宽度为0.265和0.480 mm时,海水全浸区混凝土裂缝宽度为0.292和1.200 mm时,裂缝左右5 mm区域和30 mm区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