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任何一个大国,哪怕是最大的国家,都没有能力独自解决所有的世界问题。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例子就已经证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黑兰接受伊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无力独霸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伊朗与俄罗斯关系骤然升温,成为国际政治的一大热点话题。2022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德黑兰,是乌克兰危机以来普京第二次出国,伊朗与俄罗斯达成了全方位合作的一系列协议。据西方媒体报道,伊朗是乌克兰危机中全球第二个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装备的国家,俄罗斯也首次为伊朗发射卫星,还可能向伊朗提供苏-35战斗机。伊朗与俄罗斯走近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能走多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以色列)不久将从地理图景上消失。——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出席纪念伊朗前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19周年的集会上,告诉与会外国来宾,以色列在60年的掠夺、侵  相似文献   

4.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12):11-11
“(以色列)不久将从地理图景上消失:”——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在德黑兰出席纪念伊朗前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19周年的集会上,告诉与会外国来宾,以色列在60年的“掠夺、侵略”后,已经走到尽头。  相似文献   

5.
时事概览     
普京访华,并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3月21日至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普京两天的日程安排可谓丰富——抵达北京的21日,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当晚,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还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22日,普京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互办“国家年”(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是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根据《中俄睦邻友…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月8日,伊朗著名政治家、政坛"大老"拉夫桑贾尼因突发心脏病在德黑兰去世,享年82岁。1月10日,伊朗为其举行国葬,德黑兰万人空巷,参加葬礼、自愿送行的民众据称达250万,其规格规模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史上仅次于霍梅尼的葬礼。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及主要政治、军事和宗教领导人悉数到场,是笔者所知近年来伊朗各级高官公开亮相最集中的一次。拉夫桑贾尼去世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伊朗体制的稳定,但其政治意蕴相  相似文献   

7.
正距离伊朗首都德黑兰革命大街不远,有一家在伊朗华人圈中小有名气的中餐馆"拓邦",老板娘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红姐"。差不多三年前,红姐和伊朗合作伙伴一起合开了这家店面不大的饭馆儿,那会儿伊核协议刚刚签署,红姐的生意起势也乘了这股东风。那段时间德黑兰的各大酒店热闹得很,挤满了来自欧日韩当然还有中国的商人。伊核问题解局,形势和缓,大家都  相似文献   

8.
13年前我去伊拉克,途中在德黑兰观光几天。那是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我对德黑兰的繁华,权贵富商的奢侈、下层人民的贫困,迄今印象颇深。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是什么样子?经历了将近八年战乱的德黑兰又是什么样子?笔者虽然经常阅读关于伊朗的材料,但对它的实际情况却感到迷惘。  相似文献   

9.
王锦 《世界知识》2008,(16):34-35
7月19日,美国派出国务院三号人物、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前往日内瓦,参加有伊朗核谈判代表赛义德·贾利利和欧盟代表索拉纳出席的伊核问题会谈。另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美国将在8月宣布在德黑兰成立办事处,这是美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与伊朗最重大的外交接触。美国最近在伊核问题上的举动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0.
2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自由广场,成千上万的民众举行盛大集会,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28周年。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底以来阿拉伯国家发生剧烈政治动荡,本已稍有平静的伊朗核问题风云再起,面对伊朗坚持发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核项目",美国及其最坚定的中东盟友以色列一再施加军事打击和战争威胁,一时之间,伊朗战争又箭在弦上。客观地讲,导致目前伊朗危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核",而在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来德黑兰与华盛顿的糟糕关系,非常敌对的伊朗-美国  相似文献   

12.
伊朗重返国际社会——德黑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在中东的作用日益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谁也不能忽视。刚刚结束的德黑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1997年12月9日一11日)很像一次盛典:来自穆斯林世界5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云集德黑兰,欢迎伊朗重返国际社会。近20年前,一场出乎预料的伊斯兰革命把伊朗抛到了国际政治的边缘,因失去巴列维的伊朗(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的第一个月里,伊朗首都德黑兰爆发了市民和大、中学生的示威游行,反对阿米尼政府的卖国政策和反动统治。阿米尼政府出动军警,进行血腥镇压,但是运动还是扩大,从德黑兰直到伊朗南部的大城市设剌子。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的某一天,我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候机,当电视上出现有关伊朗核谈判的新闻时,多位伊朗人涌到电视机前顿足观看;2015年1月至2月,我在德黑兰调研,当时伊朗核问题谈判正处于胶着状态,我感觉到伊朗民众面对核谈判这个话题时心情忐忑、焦灼;2015年9月至10月,我赴伊朗考察,真切感受到伊朗人对核协议达成的喜悦,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是豪情万丈;今年5月至6月,我再赴伊朗时,已察觉到伊朗人对核协议的热情有  相似文献   

15.
正跨越千年的伊朗,她最真实的样子是否如你印象中一样清晰?德黑兰,是一座熟悉的秘境。熟悉,缘于耳熟能详。记忆中,"德黑兰"这个名字和"约旦河西岸"一样,小时候先从新闻中听得耳熟,许久之后才知道它的分量。长大后,从事国际时政新闻分析的我,笔下更是离不开德黑兰这3个字:中东火药桶,一发不可牵。而秘境,则惊于眼见为实。德黑兰,在一片黑色面纱之下,是否如你我臆想那般充满仇恨的怒火和弥漫的硝烟?纵使阅世间无数,初涉之心仍无法逃脱忐忑与敬畏的萦绕。  相似文献   

16.
<正>伊核问题谈判目前已进入"最后一公里"。4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解除禁止通过俄领土、从俄境内以及通过俄飞机和船只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导弹的禁令"。俄罗斯选择在这一敏感节点公布解禁消息令外界颇感意外。对此,西方国家立即做出反应。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奥巴马政府此前已对俄罗斯可能向伊朗出售S-300表示反对"。以色列的反应最为强烈,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致电普京表达"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7.
胡欣 《世界知识》2020,(3):74-74
中东是从欧洲中心主义视角诞生的地域名词,这个地区在孕育了辉煌文明的同时,始终难以摆脱动乱"魔咒"。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启,就接连发生了美国击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朗发射导弹袭击美军驻伊拉克基地、乌克兰民航班机在德黑兰被误击坠毁等事件,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对于遍布"火药桶"的中东,人们很难抱乐观预期,这个地区要跨越历史和现实铸就的"四重门"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8.
王雷 《世界知识》2021,(1):52-53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核计划负责人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近郊遇刺身亡。当前,无任何组织、个人宣称对此事负责,但伊朗认定以色列是幕后黑手。此前的7月,伊朗认定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研发中心遭遇袭击也是以色列所为。2018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对法赫里扎德发出点名威胁。此次遇刺事件恰逢美国总统选举的时间节点,当选总统拜登曾明确表示美国将重返伊朗核协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核计划负责人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近郊遇刺身亡。当前,无任何组织、个人宣称对此事负责,但伊朗认定以色列是幕后黑手。此前的7月,伊朗认定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研发中心遭遇袭击也是以色列所为。2018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对法赫里扎德发出点名威胁。此次遇刺事件恰逢美国总统选举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20.
程春华 《世界知识》2012,(13):40-41
为顺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与"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新形势,普京宁愿"亲亚太远美人",其亚太战略不再只玩"柔道",而开始改打"组合拳"。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总统后马上签署了13项总统令,强调深化与中国的平等互信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也于6月初迎来普京就任总统后的首次访华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而对于5月在美国戴维营的G8峰会,普京表示"无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