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本文着重研究具有高容量的互贯磺酸树脂的合成及应用.调节适当的两网交联度和互贯度并在磺化反应的后阶段补加少量发烟硫酸,可获得交换容量大、强度好且兼有较好动力学可透过性的互贯树脂.用这种树脂处理化纤厂的含锌废水,选择适当的操作条件时可得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互贯网络弱碱树脂从硫酸铵溶液中吸附铼的扩散传质动力学.考察了铼浓度、树脂粒度和温度对交换速度的影响;测定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和活化熵等某些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粒内扩散是交换过程的唯一控制步骤,此类树脂吸附铼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和苯乙烯系碱性树脂的相似.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评述了互贯离子交换树脂(IPNIER)的进展和应用.IPNIER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这四类树脂分别地是从交联均聚物,从两种不同交联共聚物,从一种交联和一种不交联的聚合物以及从大孔树脂和凝胶共聚物合成的.每一类这种树脂都有其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己被应用于各种工业加工过程.IPNIER比一般树脂有更多优越性.本文还介绍了关于单体在共聚物内部间隙中聚合时发生相分离和接枝作用的理论.并讨论了IPNIER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业聚氯乙烯颗粒吸收苯乙烯,二乙烯苯混合物或通过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珠体吸收氯乙烯单体,合成了一系列互贯树脂.由后者途径合成的树脂与前者途径合成的树脂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较低的膨胀系数.互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质主要依赖于互贯树脂的第一次聚合物.当互贯树脂中的聚氯乙烯胺化时同时有其他副反应发生,适当调节温度可以控制聚氯乙烯胺化反应进行.带有两个以上胺反应性官能团的溶剂或多胺基的胺化剂皆能使树脂在胺化反应时提高交联度,因而也就促进了这些树脂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三种互贯网络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NR系列)。树脂的骨架为聚氯乙烯(PVC)、丙烯晴(AN)、苯乙烯(st)和二乙烯苯(DVB)的共聚物,NR系列弱碱树脂由共聚物经乙胺、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胺化而得。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中和滴定和pH曲线法等技术测定研究了所得弱碱树脂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树脂型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浩  刘雷  曾哲灵  陈莲花 《江西科学》2008,26(4):658-661
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为酯化催化剂的应用进展,评述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为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进一步改性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离子交换法处理氰化提金尾液时Fe(CN)4-6的存在引起交换剂的"铁中毒"问题,采用Freundlich、Langmiur、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范山鹰的扩散模型,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201×7树脂对Fe(CN)4-6的吸附特性,并计算了相关热力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Fe(CN)4-6在该树脂上的吸附能自发进行,且符合Langmiur方程和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初期表现为膜扩散,后期表现为空隙扩散.扩散到固定层中的Fe(CN)4-6由于被树脂表面的官能团紧紧固定,导致负载树脂在硫酸脱氰过程形成Zn2Fe(CN)6和Cu2Fe(CN)6附着在树脂上,引起树脂的"铁中毒",可通过选择性沉淀先除去Fe(CN)4-6.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纤维 (IEF)是一类新型吸附与分离功能纤维材料 ,它的工业制备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之一。与颗粒状离子交换剂相比 ,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反离子传质距离短、有效比表面积大 ,因而在以液膜传质和骨架载体内传质两种主要决定反应速度的过程中 ,IEF材料均比颗粒状离子交换材料具有明显的反应动力学优势。 (2 )IEF材料能以纱、线、布、毡等多种织物形式使用 ,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酸、碱各种极性气体小分子进行有效吸附滤除。从而开创离子交换这一化学吸附分离手段在气相条件下实际应用的先…  相似文献   

9.
<正> 离子交换纤维(IEP)是一类新型吸附与分离功能纤维材料,它的工业制备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之一。与颗粒状离子交换剂相比,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反离子传质距离短、有效比表面积大,因而在以液膜传质和骨架载体内传质两种主要决定反应速度的过程中,IEF材料均比颗粒状离子交换材料具有明显的反应动力学优势。(2)IEF材料能以纱、线、布、毡等多种织物形式使用,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酸、碱各种极性气体小分子进行有效吸附滤除。从而开创离子交换这一化学吸附分离手段在气相条件下实际应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国外离子交换树脂研究动态国外离子交换树脂自五十年代起,即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骨架的树脂为主要产品,其它有丙烯酸、酚醛和环氧等系均属少数。近年来,美国、日本、西欧等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都十分迅速,而且对各种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改进,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一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分解重晶石的基本原理及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单位重量树脂提取钡的能力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重量比、矿石与阳离于交换树脂的重量比、P~H值、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关系。确定了主要工艺条件。证明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重晶石中的钡,生产钡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何勇 《广东科技》2011,20(12):115-115
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填于同一交换柱内的离子交换装置称为混合离子交换柱,简称混床.现结合某电厂混床除盐水处理系统混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以含有楸灵素的楸树内生真菌FSN002发酵液为原料, 采用静态实验法考察树脂对楸灵素的吸附过程, 建立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模型分析定量研究各种树脂对楸灵素吸附与洗脱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树脂对楸灵素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其中反相树脂对楸灵素的最大吸附能力平均为39.39 mg/mL, 是离子交换树脂的1.38倍; 反相树脂吸附的楸灵素不易洗脱, 平均洗脱收率为1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平均洗脱收率为46.6%, 其中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的楸灵素洗脱收率最高达83.0%, 吸附速率较快, 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含醚键离子交换树脂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醚键的离子交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2 和Pb2 的吸附性能,分析了该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时间、Cu2 离子和Pb2 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该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考察,并对该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机理及再生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4.5的条件下,该离子交换树脂对Cu2 和Pb2 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到2.3 mol/kg左右,去除率均可达到97.5%以上,并适合处理含低浓度Cu2 离子或Pb2 离子的废水.吸附了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可用5%~10%的盐酸再生并回收重金属离子.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离子强度对牛磺酸/OH-体系在阴离子树脂D290上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离子强度下牛磺酸在碱式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平衡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升高,阴离子树脂对牛磺酸的平衡交换吸附容量逐渐降低,牛磺酸在树脂上的分配系数λTau逐渐下降;(2)随着溶液离子强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液相的pH值升高,溶液中牛磺酸阴离子Tau±含量迅速增加,而牛磺酸两性离子Tau±含量迅速降低;(3)在一定的牛磺酸浓度范围内,溶液离子强度增大,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牛磺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力学和静态循环试验考察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对3种不同特征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及有机物特性对MIEX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动力学试验确定的最佳投加量(水源水A,B和C含量分别为10,10和5 mL/L)和反应时间为(15 min)时,水源水A,B和C的UV254去除率分别为 71.5%,81.5%和69.2%,溶解性有机物(DOC)去除率分别为50.4%,65.3%和45.9%;当MIEX投加量10 mL/L时,3种水源水的通水倍数(BV)可达1 500,而不发生离子交换吸附饱和现象;有机物各种特性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可为确定MIEX处理工艺参数提供参考;当水源水中有机物构成以大分子有机物为主时,MIEX投加量需在动力学试验确定的最佳投加量基础上有所增加,才能提高BV且不使MIEX发生离子交换吸附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用互贯法合成了不同交联度的强碱弱酸两性树脂 ,考查了树脂交联度对两性树脂脱盐抗污染的影响 .动态脱盐结果表明 ,两性树脂具有强的吸酸作用 ,其工作交换容量不低于 2 0 1× 7强碱树脂 ,由于内盐的形成易于再生 ,可用于常规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电吸引再生离子交换树脂中性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采用直流电场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的实验装置,初步探讨了设置中性电极为参比电位的电再生离子交换实验装置的结构.该装置利用电场对异性电荷的吸引作用、使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别向阴阳树脂迁移,从而取代强酸强碱再生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该再生方法与传统的酸碱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技术相比有污染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费用低,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特别是可以完全避免由于强酸、强碱再生试剂不纯而造成树脂中毒报废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无机离子交换剂提取铯已成为重要的分离手段,它与有机树脂和有机溶剂相比,具有良好的辐照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高度的选择性,因此,近些年以来,许多国家对无机离子交换剂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无机离子交换剂中,对磷酸锆(ZrP)研究的比较多,它对碱金属的分离比有机树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五十年代以来,离子交换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合成了多孔型的离子交换树脂。这类树脂內部具有較大的孔隙,其平均孔径为250~1000,孔率达0.3~0.5ml/ml。所以比凝胶型离子交換树脂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而使共具有兼备交换和吸附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