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挖空国有资产的游戏”。这种论调如果成为判断改革的依据,就会严重阻碍改革。股权分置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制度障碍。为了构建以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必须对股权分置进行改革。改革势在必行股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中国证券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困扰A股市场十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终于破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引以及国有股权管理通知相继发布,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开,股改大局势不可挡.作为一场前所未有且多方利益复杂博弈的改革,股改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市场给出了我们新的课题G股边缘化、扩容压力、新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些新课题,打好股权分置改革这场"歼灭战",直接影响着未来资本市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经过股权分置后的状况.分析了股权分置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缺陷,论述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国有上市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战略重组,增强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但同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只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须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积极推进大型、特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健全法制,树立诚信,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解决企业改革资金缺乏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应运而生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但是,作为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制度性缺陷,它给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设置障碍,使集团企业在股权分置下存在诸多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则对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使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目标等发生变化,有效改变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权证是一个极其风靡的交易工具。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却在欧亚,我国香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权证交易市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权证作为“对价”方案在我国资本市场有了新的运用。本文将对权证这一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权证的定义、分类、简单的定价分析、发展概况及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应用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小非解禁造成资本市场上流通量过多,引发股市接连下跌,这一切都与股权分置改革息息相关。本文将结合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影响深入探讨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希望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正在得到改善,一些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于4月底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飞龙 《科技资讯》2007,(15):203-203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重大影响。股权分置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从根本上说,不解决好股权分置问题,完善公司治理也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流通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所特有。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在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中,高管变更概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在非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中,高管变更概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进高校上市公司按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规范运作,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持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高校在产业领域近期的一个工作重点,一定要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编按]  相似文献   

12.
战略高度看待中国的资本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是大国崛起的需要;是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是民生的需要;是资源配置和融资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强劲的经济发展需要规范的资本市场:①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认识统一②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取缔不协调打压股市的政策③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性制度建设④强大的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充分利用了海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自身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其融资等各项功能也在逐步发挥出来。许多在海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以来,股市呈现明显的震荡加剧特征,并引起市场的一度恐慌。各种市场信息都显示当前股市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笔者看来,震荡格局与中国股市缺乏做空机制关系最密切。因此,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线并寻找投资机会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真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与产品创新。在重新研究了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及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后,笔者总结了2008年中国股市在期权、股指期货、私募股权基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6,(12):5-5
屠光绍日前指出,“在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上,认识越来越统一,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股权分置改革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屠光绍表示,下一步要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更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进程,为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地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16.
用统计数据说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存的问题———国企负债比例偏高,权益资本比例偏低。探讨了改变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措施,主要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从股权分置的成因出发,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沿革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介绍了股权分置的现状,评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和成效。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股权文化建设中存在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上市公司监管的难度加大、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投资者风险意识仍很薄弱四个方面的困境.提出理顺政府部门与市场的关系、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持之以恒地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永才 《科技资讯》2008,(4):251-252
文章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剖析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此,文章首先结合企业发展史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制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其次,以不完全契约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由于控制权的分裂所导致的公司治理复杂化。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5月起开始实施,2006年年底基本完成,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A股市场IPO的累积收益率。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沪市和深市新发行的A股作为研究样本,分析2007年底和2008年第一季度的累积收益率及影响累积收益率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累积收益率与发行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投资者买进新股长期内所获收益低于市场收益,甚至是亏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