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凋查白河堡水库不同样站浮游动物的生态状况,对白河堡水库的水质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原生动物为主;浮游动物具有原生动物数量最多,轮虫次之,枝角类与桡足类数量较少的特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有急游虫.Strombidiumuiride、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hlearis、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颈沟基合涵Bosminopsis deitersi、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沟渠异足猛水溞Canthocamptus staphylinus等.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较丰富,大部分库区水体清洁,有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于2015年对抚仙湖不同湖区的浮游动物群落与水体环境特征开展了逐月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28种(轮虫21种、枝角类5种及桡足类2种),优势种包括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多肢轮虫(Ployarthra dolichopte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 quadrangula)、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和温中剑水蚤(Mesocycbps them ocyclopoides Harada)等.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全年变化范围分别是1.3~53.2ind·L-1和3.05~306.12μg·L-1;同时,浮游动物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的逐月变化范围较大(1.02~2.19).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逐月变化明显而空间差异较小,水温、钙离子、磷酸盐浓度等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产生了较强的驱动作用,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个体大小的逐月变化明显并受鱼类捕食压力的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3.
新疆吉木乃县红山水库轮虫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水库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天然水源型水库。为了解该水库轮虫群落动态特征,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2009年5月(丰水期)对该水库轮虫生态学进行研究,共鉴定轮虫24种,隶属于7科16属。平水期优势种为缘板龟甲轮虫(Keratella ticinens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枯水期优势种更替为缘板龟甲轮虫、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iata)、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a pusilla),次年丰水期优势种由矩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等组成。库区水体中轮虫的种类组成、密度、多样性指数等呈典型的时间相关性,不同时期轮虫密度变化趋势为:丰水期((4.87±1.04)×102/L)>平水期((4.65±2.27)×102/L)>枯水期((1.23±0.57)×102/L)。结果表明,红山水库库区水容量变化及水温波动导致的浮游植物种类变化是影响轮虫种类组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0-12月期间,对浙江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动物23种,其中轮虫11种(占48%),枝角类6种(占26%),桡足类6种(占26%),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priodon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特异中剑水蚤(Mesocyclops dissimilis).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78.0~297.3 ind./L,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044~8.924 mg/L.依据同步测定的理化指标,运用化学评价指数(Pb/n)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PI)对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分水江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的水质属中度污染型,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必要的巩固治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太原市河道三个不同营养状态水体的轮虫群落及理化因子,检测到轮虫73种,录属于18科29属,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及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为优势种.应用污染指示种、EO指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并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上兰段属于中营养类型,南内环段为轻度富营养,温南社段中度富营养,轮虫群落结构特征评价的水质状况结果与理化因子的评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山仔水库1996-1997年,2006-2007年,2011-2012年16年期间不同季节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建坝初期和养鱼控藻后浮游动物分布以及丰度特征.结果表明,山仔水库建坝初期1996年到2012年,轮虫的优势种主要有尖尾疣毛轮虫(Synchaeta stylat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和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轮虫所占浮游动物物种数量比例逐步上升,由1996年的70.11%变为2012年的92.31%,平均密度先增加后减少.从季节上看,山仔水库浮游动物冬季种类最多,其次是春季,夏秋季最少;种群密度春季最多,其次是冬季,夏秋季最少.山仔水库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大体表现为入口库心坝前.山仔水库不同季节各断面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表现为入口库心坝前,且不同季节大体表现为冬季春季夏秋季.浮游动物物种数量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平均密度先增加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养鱼控藻对山仔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密度产生一定影响.富营养化使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上升,养鱼控藻使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下降,结果轮虫物种数量和密度占比上升,浮游动物表现出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上海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上海市青草沙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动物38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13种,优势种为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中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浮游动物各样点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8.46~97.71ind./L,平均生物量为0.284~19.470mg/L.结合分层聚类(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尺度分析(MDS)的结果,青草沙各样点被分为4组;通过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可知,pH值、总氮与青草沙水库浮游动物的密度呈显著相关,其他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密度影响不显著.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表明,库区水质属于中度污染,结合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综合评价,提示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水体环境稳定性有所下降,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预控和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于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笔者对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后生浮游动物44种,其中轮虫22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10种;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较低(物种数S=19和21,Shannon-Weiner指数H'=1.50和2.11),夏秋季较高(物种数S=34和24,H'=2.03和2.75);主要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萼花臂尾轮虫(Y=0.77),春季角突臂尾轮虫(Y=0.11),夏季前节晶囊轮虫(Y=0.32),秋季螺形龟甲轮虫(Y=0.30);后生浮游动物丰度在64.9~854.63 ind./L之间,平均为442.49 ind./L,丰度季节变化显著,但空间分布差异不大;轮虫丰度占据优势,后生浮游动物趋向小型化;后生浮游动物多样性与营养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相似,但与生物量的评价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2006年至2007年,对常德白马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研究表明:浮游动物48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27.08%)、轮虫23种(47.92%)、枝角类8种(16.67%)、桡足类4种(8.33%).白马湖浮游动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因季节而异,主要有膨胀六前鞭虫、螺形龟甲轮虫、裂足臂尾轮虫、透明薄皮溞、汤匙华哲水蚤.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10.
从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分别采得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和热带龟甲轮虫(K.tropica)个体,实验室内对其进行克隆培养.运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30个曲腿龟甲轮虫克隆和热带龟甲轮虫克隆分别进行了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萼花臂尾轮虫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已登录的几条其它龟甲轮虫COI基因和ITS序列,以及测序所得的60个COI基因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ML、MP、NJ和贝叶斯树).结果表明,曲腿龟甲轮虫和热带龟甲轮虫间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24.9%-26.5%,平均为25.7%.曲腿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2%,热带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5%.两种轮虫间ITS序列差异百分比为6.1%-7.6%,平均为7.25%.曲腿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1%,热带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0.7%.基于COI基因序列和ITS序列构建的四个系统树均支持曲腿龟甲轮虫单倍型和热带龟甲轮虫单倍型各自成支.  相似文献   

11.
于2009年1~10月鉴定和测定了鸣翠湖轮虫的种类组成、密度D和生物量B,测定了叶绿素a含量ρ、水温t、pH、透明度L、总氮ρ(Nt)、总磷ρ(Pt)、高锰酸盐指数ρ(CODMn)等水环境因子指标,并运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研究鸣翠湖轮虫D、B、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鸣翠湖轮虫共有3个亚目8科14属22种,其中臂尾轮科12种,四季以萼花臂尾轮虫、矩形龟甲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为主要优势种.鸣翠湖轮虫D与ρ,t,pH,ρ(Nt)显著正相关,与L显著负相关,与ρ,t,pH,ρ(Pt),ρ(CODMn)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影响鸣翠湖轮虫D的水环境因子依次为t,pH,ρ,ρ(Pt),ρ(CODMn).轮虫B与ρ,t,pH,ρ(Nt),ρ(Pt),ρ(CODMn)显著正相关,与L显著负相关,与t,ρ,ρ(Nt),ρ(Pt),ρ(CODMn)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影响鸣翠湖轮虫B的水环境因子依次为t,ρ(Nt),ρ,ρ(Pt),ρ(CODMn).轮虫与水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将15种轮虫分为3组;t,ρ(CODMn),ρ,pH是影响鸣翠湖轮虫群落特征及时空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拉市海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拉市海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对于评价该湖泊的水质现状及对其的保护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共发现133种浮游植物及62种浮游动物,定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58000cells/L和29500ind/L总生物量分别为13.36mg/L和2.24mg/L。其中硅藻、绿藻和轮虫,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种群个体数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拉市海水体属于寡污染型。此外,文章还测定拉市海水体初级生产力,同时对鱼产潜力进行估算。得到该水体浮游植物平均总产氧量为1.02mg/(m^2·d),湖泊总鱼总产力为390.39kg/hm^2。虽然该浮游植物产氧量较低,但从整体角度上看却是适宜的,即浮游生物在该水体中的种类和数量与其水体自身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淀山湖沉水植物恢复重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对上海市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围隔内外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周年调查.6个站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5种,隶属于3门7纲8目14科,其中围隔内23种,围隔外15种.围隔内外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是73.54,91.82 ind/m2,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93.71,54.23 g/m2.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围隔内水质好于围隔外,属中营养型污染状态.对围隔内外的理化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围隔内外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是总磷(TP)、悬浮物(SS).经恢复工程治理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多样性指数有了提高.底栖动物与沉水植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沉水植物生物量与底栖动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龙虎泡秋季浮游生物组成及渔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虎泡秋季浮游生物共计35个种属,其中浮游植物19个种属,浮游动物16个种属,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597×10^4ind/L,生物量14.6254mg/L,浮游动物数量537.40ind/L,生物量4.9551mg/L,由此推算全库总渔产潜力为5015925.71k,总放养量30630210尾.  相似文献   

15.
对密云水库6个代表性生境的浮游动物做了每月一次的采样调查.记录到浮游动物106种(新记录39种),其中清洁水和贫营养指示种增多.春季的螺形龟甲轮虫、夏季的长额象鼻溞优势明显,秋、冬季无明显优势种.物种数、个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夏季高而冬春季低的规律.单月物种数最高58种(8月),最低16种(5月).个体密度变动于21.93~149.53 ind/L,年均74.88 ind/L±39.97(S.D.).物种多样性(H)变动于0.97~2.91,年均2.06±0.74;均匀度(J)变动于0.30~0.74之间,年均0.60±0.16.各月份物种数、个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都以浅水区最高、河口区次之、深水区最低,但位点间差异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密云水库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显著(F=72.94,P=0.001),与其它水环境参数相关不大.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演替趋势表明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富营养化因子未对水库生态系统产生健康威胁.  相似文献   

16.
桥墩湖浮游植物调查以及鲢、鳙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在湖北省对养殖水体桥墩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5门40属43种.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1.02×108个/L,平均生物量为14.56 mg/L.浮游动物29种,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3 189.62个/L、15.71 mg/L.其中中华小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中华平裂藻(Merismopedia sinica)占到了总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的80;.从生物量来说,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达到了总生物量的15.64;,以及浮游动物的轮虫为74.64;.  相似文献   

17.
上海滴水湖浮游动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6年2月~2007年2月对滴水湖进行调查采样,研究了该湖泊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通过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39种:轮虫27种,桡足类10种,枝角类2种.优势种有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rotundiformis complex)、中型六腕轮虫(Hexarthra intermedi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疣毛轮虫(Synchaetasp.),不同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不同.浮游动物生物量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18.
于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在淀山湖共开展了4次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构建了淀山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来评价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值法的划分标准来确定参考点与受损点,将19个应用广泛且入选率较高的指标作为侯选生物指标,并对候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最终获得组成淀山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的5个参数:硅藻物种数、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绿藻密度百分比、隐藻密度百分比和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应用P-IBI对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从整体来看淀山湖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处于健康、亚健康和良状态的点位分别为1,8和3个;春季和冬季处于亚健康状态,夏季和秋季处于良状态. P-IBI与水体透明度(S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和总磷(TP)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