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永真  贺国洋 《科技信息》2010,(23):409-409,403
目的:探讨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及32例瘤旁正常脑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MMP-9在正常脑组织、低度恶性及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45.8%,81.0%。结论:MMP-9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苏州大学附一院脑外科祁震宇博士,运用美国斯坦福大学1995年首创的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对人脑胶质瘤组织的研究分析,找到了一条以前从未发现的,或发现过但并不知道与人脑胶质瘤相关的新基因,并具有完整的读框,所以称之为全长新基因。在克隆出全部序列后,目前已登录到国际基因库Genbank,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14-3-3和Bcl-2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和68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14-3-3和Bcl-2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脑组织比较,14-3-3蛋白在胶质瘤表达异常增强(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中胶质瘤组织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14-3-3蛋白表达的强度和范围增加(P0.05).Bcl-2蛋白在不同级别的恶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有差别(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增高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 14-3-3和Bcl-2蛋白对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影响,可作为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及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确定胶质瘤性质等级。标本分5组:正常脑组织组、WHOI级胶质瘤组、WHOII级胶质瘤组、WHOIII级胶质瘤组、WHOIV级胶质瘤组。通过Ki-67的染色反应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Cx43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和在WHOI级胶质瘤中表达均较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HOI-IV级胶质瘤组中表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Cx43蛋白表达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与细胞增殖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由此可知,Cx43蛋白与肿瘤细胞活性和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1项目的研究意义人工智能的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人类主要的思维活动包括推理、判断和决策,这些思维活动反映了人脑所具有的某些智力功能,而这些智力功能大都包含着推理,因此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应该是使  相似文献   

6.
以 ̄(35)S标记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制备成免疫导向放疗剂,在荷人脑胶质瘤裸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线性模型,总药时方程为C_t=1559276e ̄(─3.49t)+977313e ̄(-0.5t)+21682e ̄(-0.017t),T1/2a为0.23h,T1/2β为1.4Gh,T1/2γ为42.9h。体内分布研究表明 ̄(35)S-MAbSZ39可特异性浓聚于胶质瘤,在正常组织中无明显蓄积,发挥了单抗导向的高选择性作用,在给药后第五天,与 ̄(35)S-nlgG及 ̄(35)S相比,特异指数分别为4.1和4.87,具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果揭示35S-MAbSZ39有望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导向放疗制剂应用于胶质瘤治疗,以一周间隔多疗程治疗方案为佳。  相似文献   

7.
以 ̄(35)S标记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制备成导向放疗剂 ̄(35)S-MAbSZ39,荷瘤鼠体内治疗研究表明103.6MBq ̄(35)S-MAb ̄(35)SZ39对肿瘤可产生抑制作用,阻制肿瘤生长一周左右,给药后26天,抑制率达50%.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导向治疗后肿瘤细胞DNA合成受抑,S期细胞蓄积,G1期细胞受阻,有细胞周期同步化趋势,有利于再次导向放射治疗。病理学检查证实, ̄(35)S-MAb ̄(35)SZ39对脊髓正常组织无明显毒付作用。以上结果显示了 ̄(35)S-MAb ̄(35)SZ39对人脑胶质瘤放射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大脑"所依赖的是学习功能而不是编程,它通过纳米级低能耗类突触器件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模拟人脑的微型电路功能近年来,美国IBM公司联合了来自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上百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意义非凡的认知计算机项目。这一项被称为"电子大脑"的计划将创建一种与传统智能计算机完全不同的电脑系统,该系统有望模拟并效仿人脑的感觉、观念、行为、互动以及认知等能力。那么,不久的将来电脑真的可以"替代"人脑吗?雄心勃勃的科学家表示,在《危险边缘》智力竞答节目中超级电脑"沃森"已经打败所有  相似文献   

9.
运用HSV—tk/ACV系统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含pgk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NTK,将HSV-tk基因转移至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体外实验证实核苷类似物ACV对SHGLNTK细胞和B16LNT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分别高于亲本高于1000和400倍。转HSV-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用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广泛连接组成的复杂网络。基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人脑组织所取得的成果而提出。它反映了人脑的基本特性。但它不是人脑的真实描写.而是人脑的某种简化和模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感觉的不真实性、大小的相对性、神经的作用和人脑的作用四个方面对人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对常规治疗耐受,寻找新的药理学靶点和有效的治疗剂,对治疗替莫唑胺抗性神经胶质瘤尤为重要。通过测定呋喃二烯酮类(α-caesalpin,α-CAE)对耐药型胶质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和α-CAE对线粒体功能和凋亡通路的调控,研究α-CAE诱导替莫唑胺耐药的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药理学作用和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表明α-CAE能够抑制CSPG4-AKTERK1/2通路,上调IGFBP3表达,并且引起了线粒体凋亡蛋白AIF和Bax的活化以及Drp1的募集。研究结果揭示了靶向CSPG4通路治疗化疗抵抗性胶质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中国人脑库中心建立的情况,制定了适合我国人脑库建设和发展的标准化方案,讨论了如何使用人脑组织进行人脑研究工作和探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出了人脑库成功运作必须考虑的伦理问题、组织质量和脑库安全性,以及使用者要求、人脑捐献计划、公共关系和资金来源等问题.此外,对国外建立人脑库的进展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李峥 《世界知识》2014,(17):54-55
美国科学界称,美对人脑工程的投入堪比登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近些年,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一股人脑研究的热潮。今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将启动为期十年的“人脑工程”计划,揭开人脑的若干未解之谜。人脑研究难度巨大,被视为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但一旦实现突破,将在医疗卫生、信息科技乃至军事情报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美国科学界称,美对人脑工程的投入堪比登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口服替莫唑胺(TMZ)是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一线化学疗法.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许多胶质瘤表现出对替莫唑胺的抗性, 进而导致治疗失败,疾病进展,最终导致死亡.在这项研究中,基因RasGRP3使胶质瘤细胞表现出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首先,通过对野生型对照组胶质瘤细胞系(DMSO-U251)和替莫唑胺处理后存活的胶质瘤细胞系(TMZ-U251)进行RNA-seq数据的差异表达分析,结合脑胶质瘤信号通路分析,发现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asGRP3表达水平显著改变.使用CRISPR/Cas9敲除RasGPR3的功能结构域,可以增加脑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以及降低脑胶质瘤的增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RasGRP3通过促进脑胶质瘤的增殖从而对替莫唑胺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16.
国内新闻     
检测血液可知脑胶质瘤病情变化颅内肿瘤中约半数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胶质瘤。以往对胶质瘤疗效及病情变化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影像MRI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诊治中心江涛教授和其硕士研究生周开甲医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员李桂林等,经过4年不断努力,研究成功血液检测胶质瘤复发因子的简便易行的新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只需抽取患者2毫升静脉血,检测血液中标记物——血浆IGFBP-2的浓度,就可动态监测脑胶质瘤病情变化和判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脑(神经系统)的研究正在掀起新的高潮。美国的“脑计划”BRAIN (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ive Neurotechnologies)Initiative,即最初提出的“脑活动图谱”(Brain Activity Mapping)项目的延伸和欧盟委员会启动的“人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HBP),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脑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人脑里管时间的神经体在人脑里的位置已为人所知,但是,剑桥大学的哈斯廷斯博士和其他人仍在加紧研究这一部分和人脑其它的部分以及人体的联系所在。哈斯廷斯对人脑和人体生物钟的看法是:我们人脑的时钟功能部分是由大约一万个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都团在一起,位置大约在我们眼睛后面4cm之处,它控制着我们的行为、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功能,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随时对外界作出反应,日夜不停地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脑科学被视为理解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终极疆域”,人类从未停止对人脑的探索以及对其运行机制的模仿。过去几个世纪,人类对人脑的解剖构造和人脑各部分的独特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智能的形成等问题还需要持续深入探索。同时,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开展类脑智能研究,对扩展与应用人类智能具有重要作用,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目标。从人工智能技术视角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的人脑信息处理机制、多脑区协同的人类智能形成机制、多标志物联动的脑疾病发展机理、多模态融合的类脑深度计算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并建议从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促进、国际化交流共享、战略性规划部署及科研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脑科学及类脑智能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人类语言与人脑共同进化为例,阐述了信息与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阐述了为人类语言与人脑的共同进化提供证据的已有研究结果,包括人类脑皮层语言区、人类语言和人脑进化过程、人类语言进化的遗传学基础.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动力学模型,刻画了人类语言发展和人脑发育的相互促进过程:语言发展水平可通过语言相关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脑功能进步来提高,而突变基因能否被正向选择取决于语言发展水平,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突变基因才能被正向选择.因此,人类语言和人脑经历了一个共同进化过程,该过程为分析信息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