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对广西百色凌云加尤高山汉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声母系统进行对应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语音学、音韵学、方言学为理论指导 ,采用系统分析以及综合比较等研究方法 ,从大量的语料入手 ,详细阐述了南宁平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声母系统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闽方言仙游话声母与中古音声母的对应状况和特点,认为仙游话声母中保留的闽越语语音[φ]和“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二纽归泥”、“喻三归匣”、“照二归精”、“照三归端”等上古音遗迹,及其在中古音之后的分化与合流是造成仙游话声母与中古音声母呈纷繁复杂对应关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中古音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等摄为纲 ,系统分析了南宁市白话韵母系统与中古音、普通话韵母系统主要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南宁市白话九个声调 :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中阴入、阳入为纲 ,系统分析了南宁市白话九个声调与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古音四个声调的主要对应关系及非主要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较之声母,成宁话与普通话的韵母差异更大,对应关系更复杂,两者的差异在于各自对中古音继承或变异的范围、方式不一,其差异是有条件、成系统的,本文即从中古音入手,探讨成宁话与普通话的韵母差异及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较之声母,咸宁话与普通话的韵母差异更大,对应关系更复杂,两的差异在于各自对中古音继承或变异的范围、方式不一,其差异是有条件、成系统的,本即从中古音入手,探讨咸宁话与普通话的韵母差异及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咸宁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有较大差异,联系中古音来看,两者也有严整的对应关系。有关两者声母、韵母的差异及对应情况,笔者已有专文论及,本文继续从中古音入手,讨论两者声调的差异及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枣庄方言同普通话一样,其声母中的舌尖前音Z,C、S大致是从中古的精组声母演化而来的。分析一下中古精组声母在普通话予枣庄方言中的演化,找出其对应规律,这对枣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会有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以语音学、音韵学、方言学为理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以及综合比较等研究方法,从大量的语料入手,详细阐述了南宁平话韵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韵母系统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汉字产生的时间问题,关系其在世界文字史上的地位。结合考古发现、典籍记载,以及汉字构形取象内容和时代特征等加以考察,汉字大约产生于原始渔猎时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中古诗歌部分(即两汉乐府民歌及汉魏六朝诗)的注释进行重新考证,归纳出注释中有“解释有误”、“解释欠深入”、“对特色词未予解释”等三方面的缺憾。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古诗歌的语言特色,并加深对中古汉语语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源于古代的“明”一词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是英语Civilization的译词。新义“明”根源于西洋,但直接来自东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在中国时兴起来。《时务报》中所出现的“明”一词的涵义及使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西学在近代中国的兴盛情形、日本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近代知识分子欲“变法图强”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为首的一批古汉语专家、学者编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观点、方法编写的古汉语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外,这部字典对于我国大、中学生和其他中等文化程度及以上读者学习古代汉语、提高文化素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字典的增订版第4版。本文介绍了这一版的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中国梦     
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七个少数民族混血成华夏族,华夏族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混血成中华民族发展的自然历程;中华民族无坚不催的凝聚力成就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政治文明连续性的国家,缔造了兴盛统一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这份沉甸甸的优秀历史遗产,秉持"不研究中国特点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的宗旨,坚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原理,记叙经过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充分发展资本主义,走出利用它的生命力和革命性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然历程;铺叙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证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定性经历了“工具性”的提出到“人文性”的回归这一发展过程。工具说是以语言的功能作为论证问题的逻辑前提。“人文性”回归后,中学语文在不忽视语文“工具性”的前提下,强化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定性的发展,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古陶瓷的分类是古陶瓷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性的国家标准。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和精华,并在对中国古陶瓷制造的原料、烧制的窑式、烧制温度、代表品种、工艺特点、外观特征、化学组成等"内在"质地和"外在"形态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类、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把中国古陶瓷各时期的科技发展内涵和时代信息结合、统一在一起,中国古代陶瓷被分为六大类。期望这种分类能为文物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对古陶瓷的修复保护、断代和断源、科学管理、辨别真伪提供比较科学、可信度较大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算法与中国剩余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个全新课题.作为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之一的中国剩余定理,就是体现算法思想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提出在中国剩余定理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准确地把握以及合理的渗透其算法思想,并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剩余定理的学习对于算法教育价值体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古籍工具书的编纂看古籍编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籍工具书编纂的角度例析了古籍编目存在的书名、著者及丛书零种著录不规范,书名、著者及出版时间等著录错误问题,分类问题和用字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制定具体统一的标准、缺乏沟通开放、古籍编目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初步探讨了通过贯彻落实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标准、增强图书馆的开放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古籍编目人员的水平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常见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报应思想进入小说,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构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结构模式:情节巧合、预叙特征与大团圆结局。这一模式赋予了中国古代小说足够的传奇性与叙事结构上首尾相接、因果完整的特点,受到当时群众的广泛接受与欢迎;但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说家在情节叙述上的思维创造力。相似的情节发展曲线,雷同的结构模式,构成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中国古代小说的公式化、模式化传统也因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