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伟 《世界博览》2012,(23):59-61
不仅仅是个口号国民收入的增长并非依靠简单粗暴的模式引领,而是在制造业强大的根基下生长出来的枝繁叶茂的体系。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引领了日本经济后来20年的飞速发展。虽然现在  相似文献   

2.
刘茜 《科技信息》2013,(14):99-100
1960年池田内阁成立之际,将国民收入倍增作为新政口号提出,受到日本国民的广泛支持,池田内阁时期的高支持率,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密不可分。本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结合与之相关的史料,对该计划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1960年,日本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并成为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我国经过30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暴露出许多深层次问题,与实施计划前的日本相比不仅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形势更为严峻。因此,应借鉴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日本统治阶级几年前曾提出“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倍的计划”。这个计划要在十年之内(1961—70年)“使国民生产增长一倍”。由于日本的当权人物把这个计划叫得震天价响,因此,“使国民收入增长一倍”这句话在日本颇为流行。但是,现在在日本成倍增长(日本语叫“倍增”)的项目确实不少,却偏偏不是什么国民收入,而是其它,有的增长还不止一倍,而是许多倍。结果,日本劳动人民生活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以1959年到1962年几个方面的事态发展来作为例证: 第一,资本在五十亿日元以上的大垄断公司从六十九家增至一百二十三家,仅账面利润就增加一点三倍。  相似文献   

5.
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10月公布了所谓十年“国民收入增加一倍计划”,并且从去年4月开始实施。这个计划是池田上台以后,进一步为日本垄断资本服务和积极配合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而制订的一个综合的经济政策。池田政府在过去的十六个月内,为了贯彻执行这一反动的经济政策,用尽了一切的努力。结果是:日本垄断财团进一步得到膨胀,日本人民生活趋向恶化,整个日本的经济正处在剧烈动荡的局面,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6.
夏晓风 《科技信息》2010,(30):182-182
奥运会篇 1.东京奥运会 日本获得奖牌数:金牌16枚,银牌5枚,铜牌8枚本届奥运会是首次在亚洲举行,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很热,在中国尤甚。 日本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推进智能制造计划的国家,1989年即提出“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计划(IMS计划),是当时全球制造领域内规模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1995年正式实施,但其后智能制造影响力日渐减弱。2010年,日本退出IMS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制定国民经济的中、短期计划时,需要确定各年度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国民收入在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必须统筹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既要考虑使计划末期的国民收入总额达到预期目标,又要满足计划期内逐年对消费基金增长的需求。文献就这个课题作了探讨,我们认为中有下述几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二次大战后,经济衰蒌,民生凋敝,偏偏人口猛增,造成了食物短缺。失业严重和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缓和人口激增形成的社会压力,日本一方面集中力量振兴、发展经济,另方面则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五十年代,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向。六十年代,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劳动力的需求剧增,日本不但不再感到人口压力,反而感到劳动力不足了。至此,日本的人口问题由战后的过剩转而变为人口出生率降低过快了。比如,1954年比1947年  相似文献   

10.
与张治宇不同,倪健则是1984年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全国青联的。他“大气还没喘匀,便一头扎进了对3000日本青年代表团的接待工作中”。邀请3000日本青年在我国国庆35周年之际访华,是胡耀邦积极促成的一件大事。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总的来说,当时中日关系发展顺利,呈上升趋势。但当时中国刚刚打开国门不久,日本民众对中国了解不够。1982年还发生了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篡改日本侵华历史的事件。因此邓小平提出,要发展扩大中日两国之间的往来,纠正对民间往来重视不够的缺点。1983年11月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日本期间,按照中央批准的方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邀请3000日本青年在1984年秋访问中国。对于1984年的北京来说,接待3000名外国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当时的宾馆饭店不像今天这样多,为了招待日本客人,中方连军队的招待所都动用了。倪健正赶上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出版的汉译方数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情况,重点论述和讨论了《数学启蒙》和《代微积拾级》这两部数学著作的流播对当时日本数学的影响,认为汉译西方数学著作对于日本吸收和消化西方近代数学以及日本数学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22年,爱因斯坦曾计划在访问日本时,顺道来中国访问,并在事前和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谈妥了来访的有关事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为世界所景仰的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却取消了他的中国之行,而关于爱因斯坦失约的原因,也众说不一,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一段公案。”  相似文献   

13.
日本医疗器械产品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以下简称SL),是日本研制生产的光治疗仪器,于1989年上市并创造了神经照射疗法的全新治疗方法。我公司于1997年底引进到中国,当时国内对SL知之甚少。将一个全新产品和技术引入市场,只要预先分析市场,做出缜密的思考与计划,一个新产品在市场博弈中赢得竞争优势还是可为的。  相似文献   

14.
赖肖尔的粉墨登场 1960年日本人民开展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日本人民的这一斗争,迫使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取消了他的“访日计划”,美国代理人岸信介也被迫下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08,(17):67-67
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后,朝鲜的亲日派“开化党”全军覆没,日本自认当时还没有力量与中国一较雌雄,因此当俄国势力进人朝鲜之后,日本便主动与中国妥协,鼓动中国加强对朝鲜的控制,让中国在前面抵御俄国的扩张,而自己却积极地在朝鲜扩张其经济利益。有人认为这一时期(1884—1894)是日本对朝鲜的“消极退婴时期”。此是只见其表,不见其实。这一阶段是其走向近代帝国的成长期,是猛兽捕捉其猎物前,隐其爪牙,匍匐待机的时期!在此期间,日本军部开始细密地制定大陆计划,节约一切冗费,以中国为假想敌,  相似文献   

16.
张渊  梅强  尹宁 《科技与经济》2006,19(2):42-44
以镇江为例分析了现阶段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对于地方科技工作的突出现实意义,阐述了该市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工作的总体思路,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提出开展具体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烈 《广东科技》2011,20(8):17-18
横光利一(1898~1947),不仅是日本文学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对中国的施蛰存、刘呐鸥等作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上海》以中国的"五卅"运动为背景,以一个外国人、特别是以一个当时与中国有着巨大民族矛盾的日本国的国民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中国社会,因而一直倍受关注,可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有着一席之地。而且,在日本战前出版的该作中,还罕见地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国民党人的形象,时至今日这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人心目中的的中国人形象及日本人的中国观、亚洲观仍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萨苏 《世界知识》2014,(15):64-68
<正>日本学者怎样评价甲午战争,怎样看双方当时的优劣?2014年4月,日本专修大学教授大谷正先生这样回复了笔者的疑问:"分析日本获胜的原因,首先要从政治制度来说。中国是皇帝制度,民众的权利没有被认可,也没有参与国政的途径。所以中国的民众不知道战争为何而打。与此对应,日本在开战五年前就制定了宪法,选出国民代表参加国会,参与国政。虽然日本当时也是天皇、藩阀制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前与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人长野朗写了许多介绍当时的中国及评论中日之间各种问题的论著。在其中他提出的"中日合作联盟论"充满着侵略扩张主义的思想意识,主要目的在于为日本占领中国制造理论依据,并替日本筹划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电子化政府发展有着丰厚的土壤。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是国际互联网最多的国家。并且因其人均收入高,国际化程度高,以及一流的电话服务系统,决定了它在推动电子化政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而言,日本的电子化政府方案,可以从1993年10月制定的《行政资讯推进计划》开始。当时,日本政府制定此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改善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并从1995年开始,推动为期5年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