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南京东郊风景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从旅游者的特质、旅游吸引、旅游者的空间和时间消费行为、影响旅游行为的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对东郊风景区旅游者的出游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旅游者出游行为的深层原因,并对旅游者年龄和职业与旅游偏好进行了相关分析,从而对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者出游行为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东郊风景区产品结构的优化、市场的开拓、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白山自助旅游者问卷调查,运用旅游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太白山自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和生态旅游意识.结果表明,自助旅游者倾向于选择生态保护好的旅游目的地,且多为自发组织或通过卢外运动俱乐部带领并偏好小规模的团队;自助旅游者对景区线路的选择以点对点线路为主,表现为单一的目的地选择;对弹性比较大的旅行设备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景区内消费较低;出游时间更倾向于避开旅游高峰期,即选择淡季出游;自助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较强,属于比较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消费过程可以区分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大阶段,旅游者三大阶段的消费特征既反映了旅游接待地市场需求特点,又是旅游地进行开发建设、旅游地营销的重要依据.以江苏国内旅游者为例,分析了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大阶段中的旅游动机、信息获取途径、旅游产品、出游方式、旅游项目偏好及购物偏好等方面的行为出游频次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场问卷资料及基于语义差异的量表法对旅游者感知距离进行了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景区为例,结合距离衰减及入游距离方面的理论分析了感知距离,阐释了山地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的统计学特征及与入游距离之间的分布和联系.并从旅游者外显特征、旅游目的、消费行为等方面解释感知距离对旅游空间行为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的山地旅游者的旅游空间行为特征与差异.  相似文献   

5.
豆晓宁 《科技信息》2010,(8):I0395-I039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明显加大,同时,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景区质量、接待能力、服务质量、交通状况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导致了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那么相应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便引起了旅游研究者和营销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认知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研究等的研究成果,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越来越被关注,女性学已成长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旅游活动中女性旅游者也占据了越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关于女性旅游及女性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者行为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不仅可以发现游客行为规律,找出行为发生的影响机制,而且可以丰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本文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对女性旅游者行为研...  相似文献   

7.
九华山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九华山国内旅游者抽样问题调查获得的1604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九华山得较一般山岳型旅游地具有老年人口、女性旅游者比重较大的旅游者重游率高等特点,旅游者放行行为偏好反映了宗教名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加强宗教名山旅游形象设计、建设和保护,强化旅游管理,增强“旅游服务质量是维持旅游地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把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形象感知(认知形象vs.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态度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研究框架,分析了省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旅游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论有:(1)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在因子结构、形象内涵以及感知程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2)旅游前,旅游者通过各种商业和非商业信息来源形成了关于目的地的原生/引致形象,并由此初步形成了对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旅游前)。(3)旅游者综合旅游前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其在目的地的亲身经历形成了关于目的地的复合形象,并最终形成了对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旅游后)。(4)旅游之后旅游者的目的地形象感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认知维度的复合形象相比,情感形象对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民宿中的主客互动方式极大影响了旅游体验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以网络文本为原始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以物品互动、行为互动、信息互动、情感互动为主范畴的主客互动维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旅游者对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旅游者对民宿中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度较高,其中信息互动最为重要;女性旅游者较重视信息互动,年轻旅游者更重视物品互动和情感互动,年长的旅游者和高收入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独自出行、与朋友结伴、与家人结伴、跟团出行的旅游者比差旅出行、情侣出行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最后为民宿经营者优化互动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资源为基础,以农村空间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短途旅游方式,现为大众日常休闲的首要选择和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旅游者决策过程模型,本文划分出游前准备阶段,定义了旅游者出游前准备行为,并以北京周边的乡村旅游地游客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建立以风险偏好、计划性、卷入度和出游前准备行为为变量的条件过程模型.结果表明:旅游者个性显著影响其行为,且个性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风险偏好对出游前准备行为的作用中存在计划性的中介效应;卷入度在计划性对出游前准备行为的作用中存在调节效应.因此,旅游经营者与管理者需要重视游客个性化特征,采取针对性经营管理策略,提升乡村旅游者体验,减少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强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资源盘活、农村全面振兴以及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者的四种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旅游体验的新奇与熟悉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者分为四种:有组织的大众旅游者、个人大众旅游者、探险者;漫游者与一方面,随着大众旅游者的增多,旅游业变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标准,这反过来使旅游者与当地人的效越来越程式化。因而当地社会对大众旅游者的影响就十分有限,而随着大众旅游者的增多,他们对当地社会的生态、劳动分工和财富的影响则会增强。如果不对大众旅游的影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破坏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  相似文献   

12.
南京旅游形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地形象是影响潜在旅游者出游最重要的决策因素之一,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旅游品牌,也是旅游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对南京旅游形象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南京旅游形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客流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旅游行为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了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园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轻。职业、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地址等方面的内容;旅游行为包括出游方式、出游决定、采用的交通方式、一年内到公园的次数、了解公园的途径以及出游的目的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数据分析,本阐明了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园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新疆境内旅游者游憩活动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年,2002年新疆城市经济社会调查队的国内旅游调查报告和2002年8~9月乌鲁木齐市市内及周边旅游景点的实地调查资料,将新疆作为整体,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分析国际、国内、区内旅游者的游憩活动空间。认为旅游者的空间分布呈距离衰减模式,并指向知名景点景区;旅游者的旅游行程多为闭合线路的环状旅游形式;旅游者出游目的和时间影响其空间活动规律。建议突出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疆的旅游,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细分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5.
旅游大力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环境的破坏,该文探讨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破坏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狼山风景区旅游者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山是南通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通过对狼山旅游者的抽样调查,重点分析了狼山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旅游的动机行为和认知行为,探讨了旅游者行为对景区规划的导向性影响,并提出了开发狼山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黄金周是假期制度调整后新形成的休假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给钦州市旅游经济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对黄金周调整后钦州市旅游业发展分析发现,小黄金周改变了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观念,虽然促进了旅游业、酒店业和旅游开发的发展,但是也暴露了环境负载、旅游产品过时、旅游交通不发达、体验式旅游质量差和严峻的旅游安全等问题。针对钦州市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小黄金周制度下发展不足的对策,以促进钦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行为、出游方式、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从中发现了某些旅游者行为规律,并指出了旅游者行为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某些内在互动关系,从而为乡村旅游地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项目的开发、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等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地区的200名自驾车旅游者调研发现,自驾车旅游者以中,青年旅游者为主体,男性多于女性,收入在中等和中等以上,职业较为稳定;旅游动机以推动型为主,在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和家人度过美好时光、放松身心.增加人生阅历是推动自驾车旅游者的主要出游动机;每年大多出游1-3次,北京郊区是出游首选,与北京距离较近的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也是北京自驾车旅游者偏爱的目的地;自驾车旅游者当中性格外向,情绪稳定的人居多,他们开朗乐群、喜欢刺激、享受掌控,情绪稳定,不容易焦虑慌乱,能够在充满不确定的自驾车旅游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中有着复杂的法律关系。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但多集中表现在旅行社同旅游者之间的合同法律纠纷,涉及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到解除等方面,对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本文基于旅游者权益保护的视角,重点对旅游合同中全包价旅游合同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合同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以及旅游合同纠纷的预防途径和司法救济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