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74年研究了几种氯化S-烷基异硫脲液-液萃取铂族金属。我们发现此萃取剂对于Au(Ⅲ)离子亦有较好的萃取性能。试验方法试剂:氯化S-十二烷基异硫脲系按文献的方法制备,产品熔点为124~125℃(未校正)。  相似文献   

2.
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子传感器是化学家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4].主体分子受到外界刺激(如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继而将外界刺激转变为分子信息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以有机小分子为发色团的主体分子已得到了广泛研究^[1,2],但是利用金  相似文献   

3.
冯正风 《科学通报》1984,29(3):192-192
2-乙基乙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是一种酸性有机膦萃取剂。本工作利用~(228)Ac示踪剂研究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对Ac的萃取,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俞汝勤 《科学通报》1965,10(11):1007-1007
利用硫氰酸铌与有机试制形成的化合物进行铌的沉淀、萃取或光度测定已有记录。作者等实验确定在强酸性介质中硫氰酸铌与四苯基砷(TPA)离子形成微溶的黄色化合物,易为氯仿等有机溶剂萃取。利用此反应,可进行微量铌的萃取与分光光度测定。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酸度约为5N时灵敏度最高。实验确定适宜的硫氰酸钠(水相)及TPA(有机相)浓度相应为0.3M及10~(-2)M。氯仿层的吸收峯位于近395毫微米处(θ395=3.42·10~4)。用国产72型分光光度计在425毫微米测定光密度,氯仿层铌浓度在0至7.0微克/毫升之间遵循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5.
袁身刚 《科学通报》1987,32(10):752-752
研究萃取剂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不仅有助于高效萃取剂的研制,也是萃取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有关化学家的重视。但以往这类研究均限于不同萃取剂的结构与其对某一特定金属的萃取性能,因此这样得到的是“一个金属一个模型”应用面狭窄。在考察结构效应方面往往也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单因子的探讨,而金属的萃取是一个涉及异相间多组成  相似文献   

6.
陈滇 《科学通报》1973,18(3):124-124
与溶剂萃取有关的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是配合目前大量进行的液液萃取平衡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陈滇和Irving先后观察到用水杨酸与中性磷酸酯联合萃取稀土金属时,有协同效应产生。Sinha接着制备了组成为Ln(HSal)_3。2TBP的协萃络合物,并对该络合物进行了光谱研究。  相似文献   

7.
吐温80-盐-水液-固萃取体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李步海 《科学通报》1990,35(3):192-192
水溶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2000的盐水溶液能分成液-固两相,可用这一体系进行金属离子间的萃取分离。我们发现,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类、明胶等聚合物的水溶液在某些无机盐存在下能分成液-固两相。水溶性螯合剂(多用显色剂)及其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可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借控制溶液酸度等方法,能实现金属离子间的萃取分离,得到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8.
徐元植 《科学通报》1986,31(4):275-275
芳香羟肟类化合物作为铜(Ⅱ)的特效萃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冶金工业。研究铜(Ⅱ)-芳香羟肟类配合物的结构与其萃取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选择或设计配体的结构,可以提供有用的依据。 由于铜(Ⅱ)离子的顺磁性,ESR波谱能为这类配合物的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我们曾报道过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的ESR波谱。近年来,O'Brien报道了某些商品羟肟类萃取剂如:SME-529,P-50以及Lix-63等的铜(Ⅱ)配合物的ESR波谱。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芳香羟肟萃取剂对铜(Ⅱ)的萃取能力,我们合成了上述芳香羟肟类  相似文献   

9.
徐友宣 《科学通报》1992,37(4):334-334
用萃取光度或萃取荧光法研究稀土-桑色素(Mor)络合物已有一些报道,认为只能在弱酸性条件下形成不太稳定的络合物。用电分析化学方法研究稀土-桑色素络合物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乙二胺(en)-KCl底液中得到了该体系的络合吸附波,研究了过程的机理并用于测定发光材料中的钆。  相似文献   

10.
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子传感器是化学家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4]. 主体分子受到外界刺激 (如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继而将外界刺激转变为分子信息表达出来, 从而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识别. 以有机小分子为发色团的主体分子已得到了广泛研究[1,2], 但是利用金属有机络合物丰富的激发态性质选择性地识别客体分子, 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的报道并不多. 虽然各种功能单元(如冠醚、杯芳烃等)都曾被引入金属有机络合物中, 但客体分子的进入能够显著改变溶液颜色的报道却寥寥无几[5~9]. 本文基于d8族多吡啶铂(Ⅱ)络合物特殊的分子构型和电子排布, 设计合成了以氮杂15-冠-5苯乙炔为辅助配体的三联吡啶铂(Ⅱ)络合物11)(图1), 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响应, 发现Cd2+, Zn2+, Hg2+和Pb2+离子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络合物1的吸收光谱, 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由548 nm分别蓝移至423 nm (Cd2+), 416 nm (Zn2+), 420 nm (Hg2+), 439 nm (Pb2+), 颜色由紫色变为亮黄色. 实现了最低激发态由LLCT(配体→配体电荷分离)单重态向MLCT(金属→配体电荷分离)单重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胡庆渝 《科学通报》1983,28(24):1502-1502
近年来,用于太阳能转化的具有高张力的有机分子,愈来愈引起许多化学家的重视。降冰片二烯及其衍生物在光照下发生价键异构化而贮能,是最有开发价值的体系之一。如: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α、β态与阴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匈裔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圣乔其(A.Szent-Gyōgyi,1893~),运用生物物理学方法从亚分子水平(原子、电子的水平)研究生物化学,总结成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著述,如《生物能力学》  相似文献   

13.
胡之德 《科学通报》1964,9(11):1004-1004
前人曾研究用各种有机溶剂萃取硒和碲,但硒、碲共存时的萃取分离似尚少见。因此,我们研究了在不同稀释剂存在下用 TBP 萃取硒、碲溴化物的行为,试图从中寻求硒、碲共存时的分离方法和良好的稀释剂。首先,在不同稀释剂中固定 TBP 浓度为10%,于不同浓度的溴化钠介质中分别对硒(四价)和碲(四价)进行萃取,然后比色测定有机相或水相的含量,并计算硒和碲的萃取度,其结果见图1及图2。其次,固定溴化钠的浓度为5N,改变 TBP  相似文献   

14.
现在,研究人员普遍相信高温陶瓷是仅有的合适材料,但是东京大学的日本化学家制取一种化合物在常温下到临界11.4K具有超导性,这种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这个新的化合物方程式是:x-(BEDT-TTF)_2Cu(NCS)_2,称为有机自由基-阳离子盐,化合物分子包含一个有机正电荷自由基-阳离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这个阳离子与一个负离子相连.阳离子由平面环组成,碳原子之间单双键互变,这种固体中可以填充硫、硒或氧原子.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化学起源早在1808年瑞士大化学家柏济力阿斯(Berzelius)假设化学有两个独立分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当然,柏济力阿斯的这种分类并没有认识到矿物质非常简单,特性比较稳定;而生命物质是非常复杂,易变的材料,并且由于不稳定很难说明其特征。不久,化学家认识到碳原子是有机物质共有的成分;在没有大量了解碳化学之前,想使生命物质的化学研究取得进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19世纪20年代起,有机化学家不断转向碳化合物的化学(在煤焦油中发现了丰富的碳化合物资源)。复杂的,很难处理的“有  相似文献   

16.
正克里斯托弗·多布森是著名的化学家,其对折叠蛋白的研究使科学家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19年9月8日,化学家克里斯托弗·多布森(Christopher Dobson)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9岁。2018年,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称号。  相似文献   

17.
倪哲明 《科学通报》1963,8(5):55-55
用N-苯甲酰-N-苯基胲(以下简称为BPHA)的三氯甲烷或异戊醇溶液能从强酸性溶液中萃取钛。在有机相中的钛-BPHA络合物呈黄色,仅能作分离毫克量钛之用。我们找出将硫氰酸铵加到酸性溶液中,即能提高钛的萃取率和增加有机相的颜色,这有利于萃取后随即测定萃取液的光密度。  相似文献   

18.
蔡起秀 《科学通报》1982,27(8):479-479
近年发展起来的萃取色层对研究纸层析与液液萃取间的关系是较有成效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表明萃取剂结构的极性效应和空间位阻在反相纸层析与溶剂萃取过程中对金属络合反应的影响是相似的,因此应用反相纸层析技术作为萃取过程的模拟是可行的,它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快速及节省试剂等优点。本文选用类型相同,分子量差别不大的八种烃基膦酸单辛酯:苯基膦酸单正辛基酯(Ⅰa),苯基膦酸单异辛基酯(Ⅰb),苯基膦酸单仲辛基酯(Ⅰc),邻甲苯基膦酸单正辛基酯(Ⅱa),邻甲  相似文献   

19.
正跨学科思维是电子衍射在有机化学领域发挥潜能的关键。2018年10月中旬,网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利用电子束快速揭示原子如何排列的技术,可以在几分钟(而非几周)内推断出小有机分子的结构(如药物分子),该技术被称为三维电子衍射技术。了解原子在分子中的排列方式,对于理解物质的功能很有必要。例如,致力于新药开发的化学家会依据这种结构来了解药物作用于身体的机理以及应如何调整药物,使其更有效地与治疗目标结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铸晋 《科学通报》1957,2(20):609-609
一引言生物碱(Alkaloid)一词是 Meisner 在1818年提出的,一般指植物体中存在的含氮有机碱类。它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氮杂环系统,结构往往很复杂,并常有显著的生理作用。一个世纪以来,生物碱化学的研究曾不断地推动着氮杂环化学的发展,挽近十余年虽已进入全盛时期,而其前途辽阔,正有待于化学家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