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才般的"雨人"们 餐厅里,两盒牙签散落在地上,服务生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而他却愣愣地低头看着那满地的牙签,两三秒钟后,脱口而出:"198根."他弟弟审视着他,问服务生:"是198根吗?""每盒100根,应该是200根."服务生答道.  相似文献   

2.
<正>"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谁就要受它的玩弄。"这句莎士比亚《奥瑟罗》中的经典台词,道破了嫉妒心的可怕程度。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何为"嫉妒"嫉妒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是一种人际关系与人的情感表现;它也有社会属性,源于人们彼此  相似文献   

3.
    
“年轻人,坐下吧。”上校说。 “谢谢您。”进来的人说。 “我知道一些你的情况。”上校用和蔼的语调说。“说实在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说,你心情烦躁,什么事也做不成。我听说已有几个月了,今天决定同你谈谈。我考虑过,你要不要换个服役地点。也许,你想去海外,到一个遥远的战区去?办公室你呆厌了吧?或许,你要上前线去?” “不,我不想去。” “那你到底想要什么?” 中士耸了耸肩,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 “我想要没有战争的生活。我想在一夜之后,全世界所有的大炮都变成废铁,细菌炸弹都变成无害的,坦克全掉进公路上的大坑里,像是沥青中的史前怪物。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然愿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大西国”的传说,像幽灵一样,在地中海、大西洋西岸乃至世界回荡着。它牵动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大洋深处寻觅它的踪迹;它吸引了多少人写出成千上万本书来论证它的兴衰。它是当今世界留在海底最大的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幼年的时候,博学多识的祖父曾经给他讲了“大西国”的故事。柏拉图长大之后,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可靠性,专程漂洋过海,前往文明古国埃及,访问了德高望重的僧侣,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柏拉图就把这个故事,写在他的《克里齐》和《乞麦牙》等著作中。故事说,1.2万年以…  相似文献   

5.
樊柯 《科学之友》2003,(3):18-21
2003年1月23日,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苍被害。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他是福布斯排行榜排名第27位的巨富,他个人拥有的资产有3亿美元,又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对他这样一个年龄的人来讲可谓是处于名利巅峰。经本刊记者对该事件全过程的深入采访,却引出了另外一种思考,说沾边也沾边,说不沾边也不沾边,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事,甚至比一两次类似仇杀的事件更可怕,那就是中国私营企业家集体的一种叫作“精神病”的病正吞噬着他们宝贵的智慧、精力甚至生命,本刊特作详细披露,意在引起企业家群体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在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数十年来,经过各类电影、电视和小说的大肆渲染,所谓的“法老咒语”被越传越邪乎,不仅令那些盗墓者望而却步,而且连那些考古学者和观光客也不寒而栗。可是据《泰晤士报》报道,埃及古文物学会秘书长、考古学权威扎西·哈瓦斯(ZahiHawass)博士最近却正全力以赴地撰写一部新书,全面驳斥所谓的“法老咒语”。在书中他披露道,法老陵墓中充满着一种可以致癌的氡气,在木乃伊身上寄生着一种致命的病菌孢子。由此看来,科学才是破除“咒语”的…  相似文献   

7.
有则笑话是这么说的:丈夫正在阅读一篇有关女人比男人话多的研究报告,并兴奋地把这篇研究报告拿给他的妻子看,企图证明他长久以来指责妻子话多是对的.他大声地念出那篇研究报告的结论:"男人一天约说15000个字,女人则说30000个字……"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称那些习惯于早起的人为“百灵鸟”,而那些习惯于每天深夜才睡的人,常自称为“夜猫子”。大家都很清楚,早起或晚睡的习惯并不是遗传的,而是在具体的生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成为“百灵鸟”或者“夜猫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年轻人,为人诚实善良,工作也非常勤勉,但总是时运不济。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半年不到便又失了业。一无所有的他,只好背着一个破旧的行囊,为生存而四处流浪。年轻人常常扪心自问:许多人都说,每一个人在降临人世的时候,上帝都会均等地发放给他一笔人生的“财富”,我苦苦寻找了这么多年,却始终一无所获,上帝所赐予我的第一笔人生财富,到底隐藏在什么地方呢?为了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财富”,这个年轻人几乎走遍了整个欧洲大陆,然而,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寻找依旧毫无结果。一天晚上,又在外奔波了整整一天的年轻人,身上连买一个面包的钱…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技巧团体训练小组”第一次活动,在“1分钟介绍自己”时,我听到一个响亮而单调的声音:本人叫俊,来自高一(5)班,家住本市中心区,家中有爸爸和妈妈。我平时酷爱电脑,号称“网络大虾”,平时极少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自称“独行侠”。我寻声望去,这个叫俊的男孩,身材不高,皮肤白皙,有着一双可爱的大眼睛。他说话时像个机器人,双眼低垂,脸部毫无表情,一字一句仿佛从录音机中播放出来。“为什么他始终低垂着双眼?他怕跟大家进行眼神的交流吗?”在作完个人介绍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说说:“你认识了几个成员”,有人说:5人、7人,最多的记住…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三则     
这个办法妙在沙皇统治时期,一个俄国犹太人掉进湖里,他一边挣扎,一边拼命地叫喊:“救命!救命!”这时,恰好有两个士兵经过湖边,他们只当没有听见。那个掉进湖里的犹太人突然大喊:“打倒独裁者!”两个士兵听了,立即跳入湖中,把那犹太人拉上了岸,赶紧把他送往警察局。治失眠甲:真恼火,我昨晚又失眠了。乙:你没数数?甲:数啦!乙:效果如何?甲:别提了,我的记性真差,数着数着数字就忘记了,只好爬起来找计算器。打狼从前,有一位书生,娶了一位猎人的女儿做妻子。有一天,书生对妻子说:“我也能打猎了。你不信,我去打一只狼来。”妻子同意了。于是,书生…  相似文献   

12.
良心     
上帝问:良心是什么?小孩说:良心是儿歌里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人民警察叔叔手里边”,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妈妈经常这样说。少年说:良心是孟信把已卖掉的牛牵回家,并怒斥他的侄儿。人活着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欲,而去损害他人的利益。老人说:良心是我手中的拐杖,有了它我就能走得直,站得正。人生在世,手里可以没有拐杖,但胸中绝不可以没有。上帝问:良心是什么样的?哲学家说:你们爱花,我却欣赏花蕊。花瓣固然娇艳,但蜜蜂爱的却只是“花心”。人的良心不是点缀,它是一个人真正闪光的地方。画家说:大千世界,五彩…  相似文献   

13.
数千年来,亚特兰提斯之谜叫人如痴如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大概在公元前350年左右提到了有关亚特兰提斯的故事.据他所说,这个被大海包围的古国拥有高度的文明,那里天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相似文献   

14.
"杨医生,当你读到这封微弱低沉但发自心底的呼唤‘救命"的信时,不知你能否理解一位少年心灵上的苦恼,能否帮他解脱.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半年来,我与父亲不和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16岁的我,已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他一见我就说些讽刺、挖苦,有时还是大骂我的话,我只要一进家门就要挨骂.有时我不吭声,他也要说些让我无法承受的话.我反复检查自己是什么原因让他生气,但我没有找到,有时我坐下来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何这样对我,他便说‘你说话生硬,让人听了不顺’.  相似文献   

15.
陈侠 《世界科学》2005,(9):28-29
居里奥·托诺尼(GiulioTononi)是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对睡眠和意识进行研究。他测定过睡眠中果蝇的脑电波;识别出人熟睡时仍然活跃的那些基因;并证明睡眠能够促进学习和记忆。他认为,睡眠可以让我们在经历了一天的劳顿后重新调整我们的大脑。本文是美国《发现》杂志在不久前对他进行的专访。  相似文献   

16.
迈克尔·格雷斯,一个从小生长在美国乔治亚州中部起伏山区的孩子,摆弄蛇是他最大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爱好已经变成了他的专业。现在格雷斯把他的时间都花在了乔治亚州佛罗里达技术研究所的蛇实验室里了,他想从那些令他着魔的爬行动物身上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格雷斯已发现响尾蛇科的毒蛇能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精确地观察世界:它们既可以像人一样,用眼睛建立起周围世界的视觉影像,同时又能使用特别敏感的红外感受器,根据周围物体发出的热量建立一个相似的图像。而且,这两套系统可以来回切换,或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少数几个最基本的科学概念中的一个。有哲学家说:“应从时间理解存在”;又有哲学家说:“由于运动,空间在时间中产生”。爱因斯坦就是从时间概念着手,创立了相对论以及相对论时空观,他认为:“空间和时间融合成为一个均匀的四维连续区”,四维时空依赖于物质及其运动而变更着自身的形式。这时间概念的深刻  相似文献   

18.
"雪人"之谜     
1920年年初,一队苏联红军士兵被派往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首都),执行一项增援反击的军事任务.可是,在穿越高加索山脉的行程中,整队人马却神秘地失踪.对此,红军司令部大惑不解,而当地老百姓则平静地说:"这100多人都被雪人掳去做丈夫了……"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我们人类社会就像大多数动物群体一样,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上下层结构:那些为数很少的大腕控制了社会的大部分权力,而其余的大多数人却被推到了这个等级社会的底层。  相似文献   

20.
这里说的王冕,是指元末历史上那个著名的画家和诗人王冕。熟悉一点元史的人都知道,他出身牧童,却名闻京华。他工诗善画,却傲视官场。他屡受举荐,却佯狂避世。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以他奇特的身世作为创作素材,在"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的第一回中,对他作过十分生动的描写。我们知道,《儒林外史》是一本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