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历史概念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理论界和历史界有过许多争论,至今仍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看来这个争论还将长期继续下去。目前在我国史学界和者颇多的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原始社会说和奴隶社会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读了摩根尔的《古代社会》一书后放弃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社会概念。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前资本主义时期在印度、俄国、中国等落后的农业大国中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它是一种没有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村社制度;由中央集权的政府承担农业上人工灌溉,修建和管理公共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的任务的原始所有制的形式。正确的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根据对英国资木主义的考察结果,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资本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和以往的社会一样,必然要被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是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目前,争论仍未彻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东方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更涉及到是否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性学说问题的探讨,从而使这场讨论具有国际性。本文仅欲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性学说为指导,着重对半个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内外论战中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对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也不可否认,自八十年代以来,曾出现了一种倾向,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有的甚至公然发表违  相似文献   

5.
1992年江泽民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诞生了。这一理论的诞生是来之不易的 ,是经历了前后一个多世纪 ,是几代人智慧的结晶。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型计划经济1 9世纪中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 ,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作出了预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是由社会去直接占有 ,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 )未来社会的一…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本文试图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过一段涉及生产方式发展历史的著名的话,现在通行的中文译文如下:“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段话经常被人们所引用,但对这段话的理解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一部分同志  相似文献   

8.
谈有红 《科技信息》2008,(9):402-40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本文首先理清意识、真理、理论、科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含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实践性、总体性、阶级性、掩蔽性和相对独立性;最后概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起源和产生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9.
亚细亚生产方式三论之一、之二两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既非原始让会的生产方式也非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理由作了论辩。接着要探讨的便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归属于哪一种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较为允当的问题。从逻辑上说,既然马克思把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都认定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对抗形式的一种,那末,无论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原始礼会的、奴隶制的或封建制的生产方式的说法,都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这是无庸讳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及印度的史实出发,论证了印度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初始阶段是国家土地所有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到奴隶社会后期,土地国有制的成份逐渐削弱,私有制的成份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是把马克思脱离思辨哲学,转向研究经济问题,提出“市民社会”、“私有制”等重要范畴,看作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的关键。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笼统和宽泛,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真实的理论进展过程,以及马克思早期思想发  相似文献   

12.
早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尚存在着局限性,此后也只是聚焦于“市民社会”批判,对“家庭”和“国家”这两个核心范畴则缺乏深入探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利用最新资料弥补了这个缺憾,消弭了唯物吏观初创阶段的空白区域,在这个理论方位上完成了自己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足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而足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但它不是奴隶制生产方式。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直接生产者,其身分、地位和奴隶制中的奴隶有着本质上的区別。在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属性时,要弄清亚细亚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是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列宁说:“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商品经济由于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及其它著作中,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特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文章从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之前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阐述了马克思之后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文章从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之前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阐述了马克思之后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异化”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历史演变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共有四种表现形式或规定,而且这四种规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值得我们予以全面地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东方由国家统一管理水利的办法,是马克思所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我国,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开始,几千年来,如何控制与驯服这茫茫禹域中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使之不能为害而为人所用,一直是生产斗争与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历代都有关于“水政”的各种制度设施,而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与许多关心国计民生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不但留下了大量光辉战绩,其中不少工程至今还在造福于人;而且还积累起极其丰富的资料,如清初编纂《四库全书》,在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共收录了二十三部五百七十卷有关水利的专著,另有存目五十二部二百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该理论时所提出的“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概念,并阐述了正确认识该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经济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