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vs.SCE)时,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饱和覆盖度为0.34;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甲酸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饱和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甲酸氧化的峰电流增加了近5倍.  相似文献   

2.
Pt及其修饰电极对丙三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s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丙三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丙三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4V,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合消耗表面氧物种,几乎完全抑制了丙三醇的电氧化。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聚2,5-二甲氧基苯胺膜电极(PDMA/Pt)和聚吩膜电极(PTH/Pt)对Sb^3 和Fe(CN)^4- 6离子的电催化行为,在这两种导电聚合物膜电极上Sb^3 和Fe(CN)^4- 6离子的氧化还原电流比光铂电极大数倍至数十倍,氧化还原峰电位之差也比光铂电极明显地减少,这些结果表明PDMA/Pt和PTH/Pt膜电极对Sb3 和Fe(CN)^4- 6离子具有良好电催化活性,在电位扫速较低时膜电极上的电催化过程为扩散控制,在较高电位扫速下电极过程受催化反应速度控制,讨论了影响催化反应活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1,3 丁二醇(1,3 BDL)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SCE)时,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饱和覆盖度为0.34;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可得到Sb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显著提高1,3 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饱和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1,3 丁二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5V,峰电流增加近1倍.该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正丙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关系密切。酸性介质中正丙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一个正向氧化峰,第二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电极钝化引起的。与Pt电极相比较,饱和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碱性介质中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0V,峰电流增加了2.2倍,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活性。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抑制了正丙醇的电氧化。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PAN(Pt)电极在不同pH值、不同浓度的甲酸溶液中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并考察了PAN(Pt)对甲酸、甲醛和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行为 ,发现PAN(Pt)电极对三者均有较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它们的CV正向扫描峰值电位分别为 0 .2 8V、0 .75V、0 .70V ,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为 330 .4、878.6、735.7mA·cm- 2 .PAN(Pt)电极对甲酸电催化氧化体系的 pH值控制在 0 .7左右为宜 .在 0 .0 1~ 1.0mol·L- 1的甲酸浓度范围内 ,可用PAN(Pt)电极作传感器定量检测甲酸浓度 .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1.3-丁二醇(1.3-BDL)-丁二醇(1.3-BDL)在Pt和以Sb原子修饰的Pt/Sb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3-丁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吸附Sb原子后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1.3-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1.3-丁二醇在Pt/Sbad电极上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5V,峰电流增加了近1倍。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0.1 mol L -1 H2SO4中乙二醇在Pt电极和以吸附原子修饰的Pt (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 乙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较,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乙二醇氧化峰电位负移了0.20 V, 峰电流增加了近3 倍. 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几乎完全抑制了乙二醇的电氧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吸附原子对0.1mo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O.70V(SCE)时,S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剥离部份S可方便地得到S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了甲酸的电氧化.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了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玻炭基底上沉积得到纳米薄层Pt-Ru表面合金电极(nm-Pt-Ru/GC)和Pt电极(nm-Pt/GC).并测定这二种电极对一氧化碳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nm-Pt-Ru/GC电极对一氧化碳的电氧化比nm-Pt/GC电极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碳载铂电极在甲酸氧化中的电催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碳载铂电极在甲酸氧化中电催化特性的研究,证明在玻碳表面镀铂黑制备高活性、低成本、新型实用型电催化剂的方法是成功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酸在碳载铂电极上电催化氧化是按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甲醛和甲酸在Pt/Bia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甲醛和甲酸在Pt/Bia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吸附铋原子可以通过几何效应阻止吸附毒性的生成,对甲醛和甲酸的氧化呈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此外,讨论了Bi(Ⅲ)离子浓度、介质等因素对Pt/Biad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以金属钛为基体的聚苯胺载铂电极(Pt/PAn/Ti),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表征.通过研究甲醛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考察该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t/PAn/Ti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与铂的沉积量有关;PAn的存在使得铂微粒分散程度更好,有效面积更大,与相同铂沉积量的Pt/Ti电极相比,甲醛在其上的正向扫描峰电流密度增加2.3倍,氧化峰电位负移40mV,反向扫描氧化峰电流密度增加5倍,氧化峰电位负移30mV;甲醛在Pt/PAn/Ti电极上正向扫描出现的氧化峰由液相传质过程控制,负向扫描的氧化峰由吸附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4.
宋爽  He  Zhiqiao  Ye  Jiexu  Chen  Jianmeng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6,12(3):333-336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on nickel and platinum electrodes in 0.5 mol dm^-3 KHCO3 solutions. The main products were formic acid and carbon monoxide during the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and the Faradaic efficiency for this process depend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d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Faradaic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to be 8.6% and 2.5 % respectively for the production of formic acid and CO with Pt electrode at - 1.3V vs Ag/AgCl (saturated KCl). At this same potential, the Faradaic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to be 8.9% and 1.7% respectively with Ni electrode. Tafel plo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was not limited by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range of -0.8 to - 1.2V vs Ag/AgCl (saturated KCl).  相似文献   

15.
采用DFT方法对CO吸附在PtRu(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了键参数及电子结构.结果表明Ru的加入确实能削弱CO在合金上的吸附并且活化CO分子.当Ru的含量达50%时,PtRu催化剂抗CO中毒能力最强.另外CO分子在合金表面的吸附还和其吸附位及表面原子排布有关,CO吸附在Pt上较吸附于Ru上更强,吸附位周围分布Ru较分布Pt更促进CO分子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在乙醇氧化中的电催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醇在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考察了铂的沉积条件、载铂量、支持电解质、乙醇的起始浓度、扫描速度对乙醇在GC(Pt)电极上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优化了GC(Pt)电极的制备方法和乙醇氧化体系的配制。  相似文献   

17.
固相反应制备的Pt/C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的碳载Pt(Pt/C(s))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XRD和TEM的测量表明,Pt/C(s)催化剂中Pt的平均粒径和结晶度远小于用传统的液相反应法制备的碳载Pt(Pt/C(1))催化剂,因此,Pt/C(s)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远高于Pt/C(1)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三种商业催化剂--40%Pt/C, 20%Pt-10%Ru/C(Johnson Matthey)和 20%PtRu/C, Pt:Ru =1:1(E-TEK)在酸性介质中对二甲醚电氧化的催化性能,比较了不同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在Pt担载量为0.1 mg/cm2和25 ℃时,JM-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都高于E-TEK的,且JM-PtRu/C二元催化剂对二甲醚电氧化的活性又比JM-Pt/C高.这一结果表明了Ru的加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中毒能力.当温度由25 ℃升高到70 ℃,JM-PtRu/C对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氧化和氧化峰电位分别负移160 mV和200 mV、氧化峰电流密度提高了0.63倍;而JM-Pt/C的分别仅负移80 mV和96 mV、氧化峰电流密度却提高了2.77倍.这表明了Ru 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抗中毒能力、催化活性和以二甲醚为燃料的电池输出电压.同时升高温度使得Pt对CO的吸附能力下降,可提高其电池的输出电流.进一步实验还表明了二甲醚的吸附是一个弱吸附,其吸附步骤是氧化的限制过程,而且Ru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二甲醚的吸附,即Pt和Ru的比应有一个优化值.实验还发现了这三种催化剂在50 ℃下电催化氧化二甲醚后,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均有增大的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新的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