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分析各种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演化规律,以贵州省思南县官寨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为例,首先通过泊松分布法计算出研究区每发生一次连续5 d降雨的雨型及其累积降雨量的概率,再结合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探究雨型以及累积雨量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系数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 d降雨包含的4种雨型中,先升后降型发生概率最大,先降后升型发生概率最小;连续5 d累积降雨发生概率随降雨量的增大逐步递减。当累积降雨量一定时,滑坡浸润线变化趋势与各自对应雨型的降雨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边坡稳定性系数值在持续性降雨作用下逐步降低,其中累积降雨量一定时,下降型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在前4 d下降最多,上升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下降最少。另外,上升型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变化率逐渐上升,下降型降雨作用下稳定性变化率在逐渐下降,两种雨型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率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胡涛  樊鑫  王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4):5521-5529
对各种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思南县官寨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为例,首先通过泊松分布法计算出研究区每发生一次连续五天降雨的雨型及其累积降雨量的概率,再结合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来探究雨型以及累积雨量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系数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五天降雨包含的四种雨型中,先升后降型发生概率最大,先降后升型发生概率最小;连续五天累积降雨发生概率随降雨量的增大逐步递减。当累积降雨量一定时,滑坡浸润线变化趋势与各自对应雨型的降雨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边坡稳定性系数值在持续性降雨作用下逐步降低,其中累积降雨量一定时,下降型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在前四天下降最多,上升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下降最少。另外,上升型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变化率逐渐上升,下降型降雨作用下稳定性变化率在逐渐下降,另外两种雨型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率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黄土滑坡为依托,对黄土滑坡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降雨入渗和灌溉是滑坡最主要的滑动原因.对地震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强度折减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整治前,在地震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整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排水和抗滑桩的整治方案,并计算得出在地震作用下整治后的滑坡安全稳定系数大于设计值.研究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降雨对大型水库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志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736-2740
自然界绝大多数滑坡都是在降雨期间发生的,研究降雨对滑坡的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澜沧江某电站水库的一个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渗流场的模拟,得出滑坡体中的地下水浸润线位置、压力水头,进而结合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计算该滑坡稳定性系数,分析在不同蓄水期、不同降雨条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对库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雅安境内某国道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采用折线滑动法(传递系数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和地震力作用下,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条件下为不稳定状态,即滑移状态,并提出了合理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库型滑坡主要受库水位升降变化而发生变形,因此对水库滑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库水变动影响下的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面.然而通过对三峡库区滑坡调查发现,有一类水库滑坡变形主要受降雨影响,而研究这类滑坡在降雨和库水共同作用下的变形及稳定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峡库区某水库滑坡为例,在详细调查该滑坡地质条件及变形发展过程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渗流场及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其变形主要受降雨影响,受库水位升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降雨模式对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降雨是诱发滑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依据饱和-非饱和及斜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基于等量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间,按照实际库水位调度和降雨集中时间分为三种工况:工况一,稳定水位145 m;工况二,175 m水位线经150 d降到145 m水位线;工况三,145 m水位线经60 d升到175 m水位线,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在不同工况中减弱型、增强型、集中型、平均型4种降雨模式下的降雨入渗过程和稳定性。探讨了树坪滑坡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树坪滑坡稳定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降雨模式对树坪滑坡降雨入渗和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除工况二下水位继续降低作用外,其他二种工况下减弱型降雨模式水位线变化早于其他三种模式,库水位的变动能改变降雨模式对滑坡水位线的影响;降雨模式和库水位变动的双重作用下降雨入渗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滑坡的初始安全系数都在1.2以上,而在工况二下滑坡的安全系数都降到1.2以下,尤其是减弱型模式下滑坡安全系数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峡库区典型浮托型推移式滑坡——云阳凉水井滑坡地质特征,建立计算模型和计算工况,采用强度折减法运用FLAC3D求解稳定系数,计算成果与传递系数法较符合;结合条块自身稳定系数变化量,用剪应变增量分析滑坡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形特征:滑坡在长江高水位下稳定性最差;水位下降时前缘的变形大,降雨时后缘变形较大,该滑坡类型为浮托型推移式滑坡。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评价降雨入渗条件下泥岩老滑坡的稳定性,以互助张家村滑坡为例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渗透试验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了老滑坡有限元渗流计算模型,采用SEEP/W和SLOPE/W模块分析了降雨条件下老滑坡的渗流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59 mm/d的降雨条件下,1~5 d后老滑坡仅在浅表层土体出现饱和,且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入渗深度逐渐加大,3 d后向坡外的渗流显现,4 d后入渗深度增加不明显,但向坡外渗流的强度明显增大;与渗流特征相对应,降雨3 d和4 d后老滑坡中后部浅表层的稳定性系数分别降至0.914和0.911。在持续的降雨作用下,老滑坡体的垂直入渗深度浅,入渗后向坡外的侧向渗流明显,对老滑坡浅表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表现为浅表层局部次级解体,但老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对类似泥岩老滑坡防灾减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滑坡位于四川省的北部,属盆周中、低山区,处于大巴山歹字型构造中段的南侧,川东北油气田构造带的中心地段。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利于滑坡的产生及发展,同时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易在降雨、地震等不利因素下产生大规模变形,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场调研滑坡区内工程地质情况后,利用传导系数法计算出坡体的稳定性系数,并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小波与信号     
小波分析被认为是Fourier分析的重大突破,它已成为当今从应用数学到信号处理等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知识,论述了小波分年与信号分析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的工业行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利用R-型因子分析将6个变量综合成了3个因子(即总量因子、经济效益因子、销售因子),利用Q-型因子分析对山西省的36个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2002年以来顺序注射分析在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展望了顺序注射分析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环太平洋地区53个与斑岩钼、铜矿床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体的控矿专属性进行了研究。对矿化类型与岩石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从而阐明了矿化类型与岩浆演化之间的关系。作者在传统的岩石化学研究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应用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提取有用信息。并从应用角度,运用模糊集合论中隶属函数的概念,研究已知控矿岩体矿化类型的划分,建立评价矿化岩体矿化类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近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其中一年的试卷抽样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天津市中学数学教学的某些薄弱环节,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评述了电位溶出分析和计时电位溶出分析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产生的新方法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工业中34个产业200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反映各产业经济效益、产业规模情况的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并对各个产业进行排序,得到山西省的工业中各个产业发展情况和各产业发展层次的分布情况,为制定山西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地区的工业污染防治对于保护取水口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通常单凭污染排放量决定污染治理对象的单因素决策方法在理论上的不足,本文力图通过多层次(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多因素(自然、经济、污染、人工干预等等)的系统过程分析,逐步筛选出在各层次处于突出前位的某些工业污染源,进一步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在整个上游地区总体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与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上游地区工业污染的整治方案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主分量分析(PCA)、相互平均法(BA)及去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取自广西不同地区的30个常绿阔叶林的样地资料进行排序分析,并将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另外还对这三种排序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主分量分析(PCA)、相互平均法(RA)及去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取自广西不同地区的30个常绿阔叶林的样地资料进行排序分析,并将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另外还对这三种排序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