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 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伊拉克共和国总统马苏姆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伊建交6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2015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伊友好新篇章,为两国关系带来更多新机遇。我高度重视中伊关系发展,愿同你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开展互利合作,深化两国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文在寅通电话,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韩文化交流年,并就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达成新的重要共识。邻里情,朋友义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伴随着务实合作的迅猛发展,两国人文交流也大放异彩,一段时间里,“汉风”与“韩流”交相辉映,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道绚丽风景线,也对中韩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2009,(10):92-92
1.9月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他说,建交49年来,中古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两国政治交往日益增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富有成果。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古巴的友好关系.愿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这是中俄关系的里程碑,更是新起点。2001年7月,中俄在全面总结两国关系历史发展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签署了这份双边关系史中的重要文件。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年来,中俄不断将两国关系提高到崭新水平,两国间的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内容也日益丰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给中俄两国都带来巨大挑战。中俄关系的发展证明了两国发展关系不是权宜之计,中俄合作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中俄已商定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围绕庆祝该条约签署20周年这一主线,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外交小灵通     
<正>[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10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双方积极评价中德关系发展,同意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保持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1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不断开创中法友好合作新局面。习主席就发展两国关系提出三点建议。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还共同会见了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以来,已存在多年的马来西亚—新加坡供水协议争端突然激化,给两国关系带来一定变数。马新供水争议是典型的跨国水资源争端,在21世纪仍有一定代表性,如何协调矛盾、解决争端,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考验着两国领导层的智慧。马新供水争议的由来和发展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柔佛州政府签订两份供水协议,  相似文献   

7.
中韩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韩建交13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政治上,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两国经贸关系改变了建交前空间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建交后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在文化上,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新世纪里,中韩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势必对东北亚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囊》2009,(11):91-92
1.9月29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他说,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继续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确保奥巴马总统今年11月访华取得积极成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中俄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使中俄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无论中方还是俄方都正致力于把中俄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以使中俄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言论     
正事件:"习特会"奠定两国关系基调利于世界和平发展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会晤。世界瞩目美国新政府就职以来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国际舆论积极评价此次会晤,认为中美元首会晤日程紧凑、富有成果,两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会晤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建设性基调,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8日,中俄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充分肯定20年来中俄关系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布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强调将全面总结两国关系始终航向不偏、动力不减的成功经验,对各领域合作新目标、新任务作出顶层设计,为中俄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条约延期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为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注入了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在去年岁尾对中国进行的访问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由于此行是中、苏两国关来中的一件大事,各方对此都很重视,国际舆论至今还在估量它的意义和影响。可以肯定地说,阿尔希波夫此次访华是中苏两国关系中积极趋势的继续和发展,并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明显改善,访问是有成果的。中苏关系曾经长期处于僵持、紧张的状态。近儿年来,经过共同努力,两国关系有了缓和和发展。从1982年起,两国副外长开始就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磋商,至今已历五轮。去年联合国大会期间,两国外长进行了会晤。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关系自1972年恢复正常化以来的30年中,经历了经济热,政治热,高层热,民间热到经济热,政治冷,高层冷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有两国复杂的国内因素。对同为东亚两强国来说,保持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苏关系曾经有过一段友好的时期,也出现过严重的曲折,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状态。近几年来,两国关系逐渐有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具体领域的联系和交往。令人高兴的是,在198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外长时隔30年之后第一次正式访问苏联,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终于开始了。这篇大事记所记载的,就是从1982年中苏开始举行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的副外长级磋商以来,两国朝着正常化的目标所走过的一段路程。  相似文献   

15.
<正>蒙古国和韩国都属于东北亚国家,且都是中国的邻邦。冷战期间,由于蒙韩两国分属两个阵营,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冷战结束之际,两国受到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于1990年3月建立外交关系,其后双方共识和互信日益增多,关系发展迅速。高层互动推动两国关系升级1991年10月蒙古国总统奥其尔巴特对韩国的访问,为此后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奥其尔巴特与韩国  相似文献   

16.
晓岸 《世界知识》2013,(16):22-23
2013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在中日关系高度紧张的大环境下,两国民间仍低调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参与者们在总结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对现状表示了深切担忧。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沙特国王萨勒曼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建交30年来,中沙关系稳步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近年来,中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步入快车道。当前,中沙合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两国人民健康福祉以及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谱写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佳话。我高度重视中沙关系发展,愿同萨勒曼国王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对接,充实双边关系战略内涵,共同引领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俄毗邻而居的地缘特点决定了两国关系睦邻友好的必要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两国关系又具备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合作、观念上一致、组织上保证、法律上保障的特点,这集中反映了两国长远利益的吻合。因此我们确信两国关系具有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关系也有不少困难和障碍。鉴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开展对日外交工作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做到有信心和耐心。首先,在低端政治领域,积极推动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继续走“以民促官”的道路。其次,在中端政治领域。中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对日本的公共外交。同时,中日两国要有更紧密的合作,政府间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中日关系不应因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复杂而悲观失望,将来在某个时间段实现两国政府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短短半月之内,朝越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使得两国关系急剧升温,其速度之快甚至让人感到有些突然。因为朝鲜、越南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曾在上个世纪50年代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但五十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