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 ,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 ,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而晶形完整和晶粒较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 ,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 ,含有显微 -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 ,即沉积 -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 ,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2.
利用土壤地球化学和相态分析方法,对云南东部亚热带岩溶景观区内富源胜境关金矿区及其外围金的表生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的原生异常是经过表生带而被放大的,表现为在表生介质中形成强化的表生异常,是由于表生带中存在多种地球化学障而引起的;金的表生异常元素组合特征与原生异基本一致;区内土壤中金的赋存主相态是铁锰氧化物相、吸附相和水溶相,且金趋于在土壤腐殖层(A层)富集;金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发育主要受地理景观条件、土壤中的化学物理因素、土壤结构类型、区域构造及岩性和金的表生地球化学性质等因素制约。该景观区内金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结果,为该区金的表生异常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董斌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116-117
该文主要鹇述洋主河偏岭地区砂金矿床的矿区地质、地貌特征及矿床特征,分析了砂金成矿条件,为在该区寻找相似成矿类型的砂金矿床提供相关找矿信息及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低温水热法在硅衬底上生成了微米级管状ZnO,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结构.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723K下ZnO微管的结晶性能最佳.初步探索了此管状结构的形成机理溶液中先形成ZnO的球形颗粒并沉积在衬底上,然后形成中空结构,最终生长为六棱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Ti片基底表面形成TiC纳米薄膜,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TiC薄膜进行热氧化制备了C掺杂TiO_2(记作C-TiO_2)薄膜,进一步在不同浓度的AgNO_3溶液中利用光还原沉积法在C-TiO_2薄膜表面负载了Ag纳米颗粒。结果表明:在550~650℃热氧化温度范围,生成的CTiO_2薄膜由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混晶构成,高于700℃时锐态矿相全部转化为金红石相;C-TiO_2薄膜均表现出一定的可见光光电响应性能,且表面负载Ag能显著改善薄膜的性能;650℃氧化生成的C-TiO_2薄膜,在浓度0.03mol/L的AgNO_3溶液中负载Ag后制备的Ag-C-TiO_2薄膜呈现出最佳的光电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一种新的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活性衬底制备金颗粒膜的方法.用AuCl3水溶液在金属铝表面浸镀金镀层,制得金衬底,然后将金镀层放置在AuCl3和盐酸羟氨水溶液中使之还原生长,获得一定尺寸的金颗粒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该基底纳米粒子薄膜的光学特性,发现该金颗粒膜的吸收峰发生红移现象,并通过对结晶紫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峰位置和峰强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金颗粒层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5G通讯技术对基站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选用玻璃布基板(FR-4)基材作为印制电路(PCB)基底,通过简单高效的化学镀技术在其表面沉积金属,得到具有高可靠性金属镀层的FR-4导电复合材料。在本研究中,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H550)和3-(2,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2)引入氯金酸溶液中,制备了金纳米颗粒/聚合物刷(AuNPs/PB)催化溶液。KH562中的环氧基经开环反应与KH550中的氨基形成仲氨基和羟基,通过螯合作用吸附AuNPs,从而在FR-4基材表面建立较高结合强度的催化层。此外,还研究了KH562浓度对金属层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H562浓度为10%时,AuNPs的吸附效果最好。以生成的AuNPs/PB为催化中心,通过化学镀技术可以在其表面沉积金属层得到高可靠性的导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Ni-P,Ni-P-SiC镀层镀态时硬度分别为572 HV,649 HV,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在400℃时达到最大值1 045 HV和1 341 HV.纳米SiC颗粒在镀液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Ni和P共同沉积在镀层中起到了复合强化的作用.Ni-P-nano-SiC镀层的生长机理是按层状方式生长,生长方向垂直于钢基体表面.纳米SiC提...  相似文献   

9.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金属表面制备出致密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紫外光和电子束辐照沉积技术分别在其上沉积铜纳米颗粒以提高其光电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不同技术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负载纳米铜结构的表面形貌.研究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效应,并讨论不同浸泡溶液浓度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贵州板其原生金矿石中伊利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板其国浸染型金矿床原生矿石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X-衍射、差热分析,化学分析,物相分析和焙烧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认为原生矿石中1M型伊利石是不忽视的主要载金矿物之一,成矿作用使Au^ 和Au^3 部分替代了K^ 和Al^3 在伊利石结构中的位置,这一认识将为提金工艺设计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某金矿床主要矿石的显微研究,根据矿石中的金银矿物与其他矿物的自然连生组合关系,探讨了含金热液在不同成矿阶段的运移形式与沉淀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发现金矿(化)点20余处,包括4个类型:(1)受花岗岩中相关剪切带控制的黄铁绢英岩金矿;(2)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型脉型金银矿;(3)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4)陆相砾岩金矿。(1)、(3)两种类型金矿具工业规模。黄铁绢英岩金矿主要赋存在以胶东群为交代基体的重熔花岗岩或交代花岗岩的构造蚀变带中心。这类构造蚀变带是遭受长期构造应力作用并叠加后期构造破裂经热液蚀变形成的。成矿热液为中温碱性溶液,金多呈金氯络合物形式被活化搬运。该类型金矿与强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在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的蚀变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上等间距成群出现。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为缓倾斜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受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上、下含炭岩系控制。金矿在上、下含炭岩系中多层出现。此类矿床为晚元古代胶北地体隆起为陆,风化剥蚀产物沉积在中生代断陷盆地陆相湖泊基底堆积物中,由于盆地底部丰富的有机质及粘土对古风化产物中分解的自然金的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金矿源层,AU:14-800ppb。在燕山晚期强烈构造变动影响下,成矿热液活动,有机炭在矿床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富金作用,形成工业矿床。这是一新类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下达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了成矿期、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测定了成金阶段部分样品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成矿温度,并阐明了构造对含金石英脉富矿的控制作用,根据地质事实,提出了成矿模式并指明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镇源金矿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水化学类型.金的存在形式及淀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金的矿化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湖南漠滨金矿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系统岩矿鉴定资料对漠滨金矿的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提出“构造-热液综合蚀变强度”概念对不同中段蚀变特征作数量化描述,其结果表明漠滨金矿蚀变在空间上有一定分带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结构构造等标型特征,研究这些标型特征有助于推测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了解矿床成因,提供找矿标志。本文研究治岭头金矿物标型特征,为找矿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大型矿床是当前地球研究的前沿课题,但目前对超大型矿床的概念及划分仍无统一的认识。超大型金矿床在国外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成矿时代广,矿床规模大,控矿构造特殊。对超大型金矿床的找矿重点是研究全球成矿背景及成矿理论,对现有大型矿床进行进一步评价以及采用先进手段进行新区预测。目前中国虽肯定的超大型金矿床不多,但从中国所处的特殊地质条件以及现有矿床勘探程度较低等情况来看,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种近代测试手段,查明了金牙金矿床主要戴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粘土矿物中金的三种赋存状态。呈显微—超显微粒状形式的金各占毒砂和黄铁矿中金的90.6%和96.9%,固溶体金分别为9.4%和3.1%。被粘土矿物吸附的胶体金占矿石金的4.81%。对显微—超显微金粒的形态、粒度及数量比进行了某些定量测算。  相似文献   

19.
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加巯基类捕收剂,在实验室和工业回路中实现了硫化铜矿石的浮选。按天然可浮性、自诱导浮选和硫诱导浮选,研究和讨论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的不同机理,提出了无捕收剂浮选分离硫化矿混合矿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20.
赋存于胶东胶莱盆地北缘下白垩统莱阳群含碳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与金矿化,无论其地层时代还是岩石特征或沉积环境均与国内外现有的金矿有明显的差异,为一种新类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