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9-9
“现有防洪工程洪水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开发”是以海河流域为背景,以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主线,依托现有防洪工程体系,围绕“如何有效控制洪水”和“如何合理利用洪水”,着力解决基于预报信息源的水库动态调控洪水资源技术、受强烈人类活动影响的复杂河网区河系闸坝洼淀防洪工程洪水调控技术、现有防洪工程体系联合调度调控洪水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雨洪水资源化技术通过改变以往的治水策略,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方式,增大现有雨洪量的有效蓄存,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论文以天津市北三河系为例,进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雨洪水发生的季节特性和分布规律,摸清洪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可利用潜力,提出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原则、前提条件、利用模式以及工程技术选择,并提供合理的调度方案,并以大黄堡蓄滞洪区为典型,重点研究雨洪水资源利用中比较敏感的损失、效益、风险等特征进行评估,丰富了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和洪水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流程工业的自动化整体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山东省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少数实施ERP项目的企业主要以信息集成为主,对获取的信息挖掘深度不够,难于达到其目的。而国外优秀的管理调度软件由于不符合国清,目前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实际的调度问题无法解决,只能依靠人工进行调度。因此,鉴于以上情况,实现生产计划和调度作业计划的计算机化,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结合专家经验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流程工业实时优化调度软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增加流域蓄供水量,有助于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洪水资源利用旨在对现有水利工程常规调度下尚未能控制的那一部分洪水实施开发利用,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程控制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同时不对河流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1):22-23
三维可视的流域三维防汛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流域防汛指挥的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决策支持信息。流域三维防汛决策支持平台是基于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虚拟现实等现代高新技术,利用地形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再现流域三维地形地貌场景,在三维场景上展现基础地理信息、防洪工程信息、水雨情、洪水演进、洪水预报调度与洪水预警成果。  相似文献   

6.
"专业铁路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专用铁路内所有铁路车辆(包括部属车、自备车、机车等)的状态和位置进行实时跟踪,详细的记录车辆的状态、停放位置的变化及历史过程,实时掌握全厂储运生产活动,同时对车辆到发量、装卸量、运输量、保有量、作业次数、车辆状态、停留时间、车辆检维修、运载的货物以及货物仓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管理,并在用户终端上实时显示,辅助各级调度指挥储运生产,为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提供管理与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地区电网(开式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区别于以往传统的变电所就地式VQC;从全电网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四遥”功能,实现地区农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实时闭环控制的原理、方法和控制过程中的安全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为保障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建立了“节能减排发电调度在线监测及数据分析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结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及其在河南省节能发电调度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食品安全,全面实现供博食品安全的实时监控,预防和消除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本文建立了现场电子化监管、食品安全溯源、温度实时监控、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等六大系统。上述技术手段在世博会期问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日常监督检查、关键环节监控、问题食品溯源的工作效能,提高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识别能力,为构建城市食品安全有效监控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8-48
“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3AA601010)课题将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与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流景观用水有机结合,以河湖系统为整体,以强化处理为技术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各组成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机制的恢复和重建,建立了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法、城市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方法、城市中心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城市河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及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分析国内外生态调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开放复杂生态网络系统特质、多重胁迫的生态响应关系揭示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调控机制的建立方面对生态调度发展的制约和挑战。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了包括整体战略、调控理论方法、技术保障及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生态调度总体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1-51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实时教学系统”课题(2001BA101A01)针对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东西部及城乡之间日趋严重的数字鸿沟和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用卫星和计算机网结合的天地网远程教育技术方案,从理论上建立了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模型,突破了天地网大规模同步直播和交互、多源流媒体课件自动生成与点播、海量教育资源管理与优化调度、个性化自适应导航学习、自然语言网络答疑等5项关键技术;发表论文102篇,SCI、EI收录63篇,引用520多次;核心技术申报发明专利10项,授权4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提交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国家标准2项、国际标准1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58-58
本项目着眼于炼油行业中汽油调合生产过程优化技术的改造和创新,改变传统的人工罐式调合和简易管道调合技术为汽油在线自动优化调合技术。该技术对汽油生产的计划、调度排产、在线调合过程进行整体建模,根据成油品组成成份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和油品非线性性质特征,应用现代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建立汽油生产计划、调度排产、在线调合的非线性优化算法,开发了汽油调合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85-86
曹娥江河口段两岸的萧绍平原和姚江平原,是浙江省经济发达的地区,河口两岸的绍兴、宁波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二三角”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河口两岸的四十余万亩海涂资源是绍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曹娥江河口段受风暴潮和洪水的共同危害,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课题简介 现代林业经营中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苗木经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实现苗木的目的测量、生长状态跟踪,实时的进行苗木数据采集、传送、分析等集成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损耗,具有很高的理论及实用价值。如何实现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经营理念为一体的林业生产现代化是当前林业信息科技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图像技术在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应用领域实现突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30-31
该项目以低成本高灵敏GPS接收机和网络RTK设施为基础,开发具有高精度实时定位功能的原型系统,同时实现在困难环境下,提高定位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定位精度。在保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通过降低硬件投资成本,促进大规模基于位置的增值市场形成。  相似文献   

18.
小批量、多品种离散制造企业的各类制造资源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的下达、执行和变更、设备监控和维护、生产资源使用率的在线评估、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等,迫切需求准确、完整的实时信息。“基于RFID的物料及在制品跟踪管理系统”是广东省2004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的研究成果。研究目标是针对车间跟踪监控能力较弱、实时性差等不足,采用RFID技术研发相关技术与系统,以提高物料及在制品和设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实现对物料、在制品及设备状况、计划执行的实时跟踪与回溯,为提升车间制造效率提供支持;解决因缺乏及时、准确的生产现场数据而导致订单跟踪能力弱、缺件拖期、工程变更引起生产混乱、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9-59
光纤偏振模色散是限制光纤通信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偏振模色散具有统计特性,它随时间不断变化,对其补偿必须是实时的、自适应的。因此课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已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我国的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将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以及相关技术列为重点项目。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张晓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2004年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光纤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偏振模色散实时自适应跟踪补偿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企业供电、设备规模的不断增大,调度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监控信息量也在骤增。第三代技术的EMS已可稳定处理庞大的数据量,但调度员在面对海量的运行监控数据时常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当恶劣天气对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时,短时间内大量告警信息“井喷”到调度监控平台,单靠人脑被动分析数据非常困难。本文针对当前告警信息处理的不足,研究和开发了智能调度告警诊断发布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