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坎特伯雷教长约翰逊曾多次访问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并访问了解放后的中国。他对这些国家作了客观的观察,并就他的观察所得写成了几本书。他的“社会主义的六分之一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出版,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已出了二十二版。战后他又写了两本关于苏联的书,一本关于新中国的书(“中国的新创造时代”),最近又出版了这本关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书。这本“社会主义世界中的东欧”是英国所出版的第一本比较全面和客观报道欧洲人民民主国家情况的书。资本主义世界里曾广泛地散播着对这些国家的歪曲报道和诽谤,这些歪曲报道和诽谤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人民对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四年八月,在美国纽约州阿普顿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丁肇中和他的助手们在进行正、负电子对撞实验时,发现了一种长寿粒子,遂即命名为“(?)”粒子。同年,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日,里支特领导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实验室,在实验中也发现了一种长寿粒子,于是,里支特和他的助手便将它命名为“ψ”粒子。但后来经研究确认:同年八月份发现的“(?)”粒子和十一月份发现的“ψ”粒子,是同一种粒子。这一粒子的发现和对它的解释,大大促进了微观粒子研究工作的进展。由于这一突出贡献,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丁肇中和里支特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相似文献   

3.
一家美国报刊承认:“大西洋联盟应该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真正的基石,然而它在各种压力和紧张关系之下几乎已经垮台。”正因为这样,无怪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北大西洋条约签订十五周年的纪念会上,要大谈其“伙伴关系的道路”之“不平坦”,要“寻求新的更强有力的合作方式”。约翰逊的助手腊斯克也于4月7日端出了一项所谓“新的共同行动的形式”。他强调,西欧国家要同美国“协调一致”,奉行“集体行动原则”;具体地说,一要“在核力量方面分担责任”,二要“协调对共产党国家的政策”,三要“在援助、贸易和货币  相似文献   

4.
正1月2 3日,美国《纽约时报》爆料,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迈克尔·布隆伯格有意以独立竞选人的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角逐,而且已着手为此进行了一些准备。报道称,布隆伯格将自掏腰包10亿美元作为竞选费用,日前他的助手已制定了竞选计划并对第三党竞选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他还聘请了政治顾问研究把他名字列入各州选票上的问题。媒体爆料,3月初,布隆伯格将作出最后决定是否参选。这一消息被布隆伯格的助手证实。如果布隆伯格真的以独立人士参选的话,将是2016年美国大选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正在对日本下这样的“命令”:不许对这些人贸易,只准对那些人贸易。美国当局越来越露骨地用威协手段压制日本扩大同中国、苏联贸易的愿望。据国际新闻社报道,美国驻东京大使馆的经济参赞弗兰克·华林在三月七日公开威协说,“日本扩大对共产党中国的贸易的计划,可能会影响它对美国的输出。”他说,“用中国原料制成的日本产品将不准输往美国。”据日本报纸报道,日本政府人士三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明年(2005年)是日本统治朝鲜第一步的1905年《日韩保护条约》穴签订雪一百周年。”——在日韩首脑会晤前夕,日本外相町村信孝的“妄言”引起了韩国人的愤怒声讨。日本有媒体也认为此话“可以理解为他肯定了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为了加固我们的车辆,我们士兵要在这里的垃圾场寻找废弃金属和防弹玻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从美国获得这些装备?”——2004年12月8日,正在访问科威特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视察了美军比林营,希望鼓舞士气。然而令拉氏没有想到的是,满腹怨言的美军士兵却公开质问他。“长期动荡将会威胁民…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統肯尼迪同他的一些前任比較起来,显然在內政外交方面更为独攬大权。在外交政策方面,表現得特別明显。据《美国新聞与世界报道》說,肯尼迪大約育四分之三的时間是用来处理外交問題韵。他“比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任何总統都要在制訂美国对世界的政策方面做更多事情。肯尼迪不仅决定政策問題的大纲,而且也作出比較細节和次要的决定”。現在,肯尼迪实际上已撇开了美国的国会和內閣,降低了国务院的作用,而由他本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进步主义学派史学泰斗查尔斯·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于1913年出版后,在 美国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所提出的“阶级冲突论”的宪法解释在美国盛极一时,甚至教科书中也以 他的观点为依据。但是,二战后,比尔德的观点受到了挑战,“新保守派”、“新思想史学派、“新进步主义 学派”对比尔德的宪法解释,或提出质疑,或加以修正和发展,不过,他们都认为比尔德并没有给宪法提 供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一种笑气,用在舞会上,人们吸了一些,就哈哈大笑不止。 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威尔士在舞会上碰到一件奇怪的事:脚上划了个大口子,可是却没有感到痛。这件事引起他的深思:“这一定与吸入笑气有关系。那么,如果利用笑气做麻醉剂,拔牙时不就感觉不到疼痛了吗?” 于是,威尔士亲身试验。他吸入一些笑气,就动手拔牙,他感到一点儿也不疼。经过几次实验以后,1845年1月,威尔士在美国一家医院里公开表 演“麻醉无痛拔牙”。他先让牙病患者吸入一些笑 气,但拔牙时患者却痛得大喊大叫。 年轻的助手…  相似文献   

10.
泰勒     
今年7月1日,美国前陆军参谋长泰勒被肯尼迪任命为总统军事顾问。据报道,这个白宫新贵所担负的任务是帮助总统“协调”军事、情报和外交政策,并主持情报的“核实”工作。泰勒的起用,不是寻常的人事变动,泰勒是被肯尼迪当做策划对外侵略和战争政策豹主要助手来任用的。泰勒是一个职业军人,和美国放多将军一样,靠着双手沾满人民  相似文献   

11.
記者、謀臣、策士华尔特·李普曼是美国最有名气的资产阶级記者之一,他不但被渲染为美国政治評論家中的“首脑”,而且还常被称为华尔街的“学者”——智囊。作为美国統治集团的著名謀士和壟断資本家們的老牌代言人来說,他在美国新聞界是頗具权威,而影响也是較大的。这个“紐約先驅論坛报”的专栏作家和美国其它一些报紙的特約撰稿人,踏进美国新聞界已有五十多  相似文献   

12.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我向惟一真主阿拉祈求,让布什、穆沙拉夫和他们的部队学到有力的教训,给伊斯兰之狮一个机会,杀死布什在巴基斯坦的奴隶。”——巴基斯坦激进分子以拉登之名散发传单,呼吁暗杀巴国总统穆沙拉夫。“那应该形成连发火力,但他(扎卡维)却(只会)单发……他的机枪出现了故障,他低头看,无法排除,让他的朋友打开锁定装置,才会继续击发……”“他身边那些亲密助手所做的事情……是用手抓住击发后的机枪枪管,烫伤了手。”——5月4日,美军驻伊拉克部队主动发布“基地”二号人物扎卡维的录像,作为“公共关系”宣传攻势的一部分。电视画面上,扎…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我很遗憾看到这个人被毁了,他像牛一样被翘开嘴巴进行检查,美国人应该把这些镜头删掉!”———罗马教廷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马蒂诺对萨达姆的处境公开表示了同情并批评美军当局公开播放对他进行检查的镜头。“不晓得狗主人有没有虐待动物?我觉得台湾的政治可以变态,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崇拜     
约翰·麦凯恩把自己标榜为泰迪·罗斯福,一个“滋养了伟大国家灵魂”的人;希拉里·克林顿为美国没有目标感到可悲,决定为美国树立一些新目标,而他们都想要取代的人,乔治·布什,他曾许诺“消除世界的罪恶势力”。一个叫詹尼·黑里的自由学者被这些总统候选人的大言不惭所震惊,写了一本名为《总统崇拜》的书,谴责美国人对总统所抱有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抨击“外交总统”,不意自己也戴上了这顶帽子。新“外交总统”能走出老“外交总统”的旧辙吗?记得克林倾在竞选总统时曾跟随舆论,高声指责布于f是"外交政策总统","不关心美国人民"。当时他针对战后美国最严重的经拚衰退,'提出了"变革"和"振兴美国"的响亮口号,应得子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了"外交政策总统"。执政之初,他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肯尼迪以“新边疆”“开拓者”的姿态走进了白宫。他自己吹嘘說,他的政府“意味着改变,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他在一連串的咨文和各种各样演说中,用了大量“和平”、“自由”、“合作”、“安全”、“正义”、“理智”这一类动听的字眼,竭力企图使人們相信,他的“新边疆”似乎将使美国外交政策引向一条与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迴然不同的路綫。是这样嗎?且慢!“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古話教誨我們,不要被各种各样动听的言辞  相似文献   

17.
肯尼迪的余唾今年以来,美国总统约翰逊呶呶不休地为自己的“减税德政”吹嘘,说什么他所实行的“减税法是任何政府在任何时候所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之一”,“它每天把二千五百万美元(每月几乎是九亿美元)交还给美国人民”,而且“直接地或间接地创造二三百万个就业的新机会”。他还说,这是把“从富人那里得来的钱交给有迫切需要的穷人”。这样说来,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岂不变成了“劫富济贫”的现代罗宾汉了吗? 很显然,约翰逊竭力想利用减税作为他竞选总统的资本,也就是《纽约时报》所说的,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8.
1 萨达姆是一个罪恶的统治者,他压迫、折磨并且谋杀自己的人民。推翻他是解放之举。2 会促进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产生一些对以色列和美国友好的民主新政权。3 可以削弱恐怖分子所构成的威胁,并且恫吓其他可能想要与恐怖分子合作的政权。4 如果不把萨达姆赶下台,伊拉克有朝一日会用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讹诈美国,或者将这些武器转交给“基地”组织,“基地”组织转而袭击美国。  相似文献   

19.
找面镜子     
美国人总有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毛病,就是总把自己当作“济世的英雄”,总爱对其“看不顺眼”的事指指点点,政治上如此,经济上也是这样。前不久,中国美国商会就在北京召开了一个记者会,公布了该会制作的2001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该书辑录了美商会685家会员公司和1550名个人会员在华经商的感受、所关心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事后,许多中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无论是报道的量还是报道的版面上,都似乎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我曾私下里问过一位报社的编辑,据他讲:“老美总爱管别人的事!”的确,当我们拿到2001年“美国企业在  相似文献   

20.
去年,美国的一个自由撰稿者哈林頓在他的新著《另一个美国》一书中写道:“在美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經济的底层”,这个貧困的底层“集中了1961年最低工资法所没有包括进去的一千六百多万美国人”。“經济底层的由来已久的貧困,蕭条地区和蕭条工业所产生的新貧困,这些就是美国城市貧困的主要組成部分。”肯尼迪上台以后,美国参議院通过的第一号法案就是关于“蕭条地区”的法案。肯尼迪不久前供认,失业問題仍然是美国“头号經济问題”。而“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