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52-156
法治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助推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催生核心价值动力萌生、内化核心价值理念于心的积极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主体法治精神、奠定大学生法治思想基础、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和有效开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场域,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着眼点是立德,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根本着力点在于铸魂,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其根本落脚点在于育人,即全面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黄金课堂.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9,(3):145-149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用生命唤醒无知,用热血点燃青春,谱写了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壮丽篇章,也从此推开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大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力量凝聚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动力。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新的历史的使命,只有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创新思维,使之不断学习,才能担当时代重任。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强化学校教育,发挥学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必须注重家庭养成,传承爱国家风,将爱家与爱国相统一;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两个课堂"相资为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开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一要科学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二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民族精神的关系: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5.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源自于民族精神,植根于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华儿女打赢抗疫阻击战的精神动力,奏响了人类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主旋律.教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讲好抗疫故事,学习团结无畏的奉献精神;整合教学内容,感悟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崇尚科学精神,体会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始终拥有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1,(1):143-148
伴随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人类实践而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存在严重的威胁,现代社会进入了风险社会。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青年是祖国和民族希望,是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青年一代的斗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风险社会语境下"斗争精神"的内在意蕴,进而"把薪助火",立足青年,提高青年风险意识;凝聚青年,强化青年斗争定力;"首先发展"青年,增强青年的斗争能力,化解来自社会和个人成长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先后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能否讲好思政课,提升教学实效性,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让效果"好"起来,创新教学手段,让课堂"活"起来,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动"起来。以此三向度,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质效的有效提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源自于民族精神,植根于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华儿女打赢抗疫阻击战的精神动力,奏响了人类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主旋律.教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讲好抗疫故事,学习团结无畏的奉献精神;整合教学内容,感悟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崇尚科学精神,体会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始终拥有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57-160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其使命担当,锻造拼搏有为的的青春底色,并厚植爱国爱党情怀有着突出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为抓手,将伟大建党精神既要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内,又要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外,还要融入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建设之中,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育人环境“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心态有多重影响。它促进了民族的认同感,使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大为增强;它洗刷了民族的百年耻辱,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提升;它提高了民族的政治觉悟,使民主、和平、进步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激发了民族的发展意识,使人们追求现代化和复兴民族的愿望空前强烈。上述这种积极健康的民族心态,必然会促进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灵魂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方向,凝聚力量,通过创新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固化作用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路径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奉献.  相似文献   

12.
军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军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育人的核心。军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技术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全面实现培养创造型军事人才的功能,就必须注重德育创新。 一、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学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的定向作用。 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道德自律意识,是新型军事人才创造力在正确方向上发挥作用的强大维系力量。因此,德育创新必须高度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对学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导向作用。一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荣琦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3):58-58,64
我国加入WTO后,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是我国面对加入WTO机遇与挑战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法的精神)、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的培养,切实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面临WTO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适应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赛先生"从文化发生的角度看,其基本意义不是某种科学要素的出现,而是某种科学文化形态的初步确立.科学的某种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命题."五四"时期,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的层面上升到科学文化精神的层面,并且与传统文化精神形成某种对峙关系,意味着科学文化已从对传统文化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科学文化组织机构的出现及其现实的社会功能效应,标志着科学社会建制化的初步确立,意味着科学文化子系统从分殊化较差的传统文化大系统中分化出来;以科学为其基本文化结构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及其角色定位,意味着科学文化的主体不仅在主体素质上,而且在其社会角色的实现上获得了某种独立,这也一切都意味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文化开始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崇高性和纯洁性等特点,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意识,锤炼品德修为。当前,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缺乏吸引力、教育方法上缺少创新力、教育环境缺失渗透力和教育对象缺乏内动力等困境,从而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需要构建"双性"教育资源、融合"双核"教育方式、营造"双面"教育环境和引导"双融"教育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环境育人和动力引导,真正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果与实效。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21,(1):129-133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链条中最初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其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追寻"红船精神"的足迹,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致力于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网络教育四个方面探索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高等教育显著发展,国家创新教育体系日趋成熟。为此,增进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效果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大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的核心即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尤其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说,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不容小觑。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全社会普遍存在的科学精神缺失状况,高等教育不但要重视加强素质教育,更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以适应实施《中国2049计划》的需要。文章在剖析科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精神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8,(1):149-152
中国古代先哲们很早就通过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观察与思索,从"天人相通"的层面提出和合理念,认为天下万物是非同而和的多元统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万有和合,就应该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尊重整体,和谐共生;注重德化,以人为本。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狭隘、单一追求绝对的相同与平等等诸多问题。反思中国传统的和合理念,从中汲取智慧资源以解决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当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服务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确立之后,"使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成为图书文献服务的精髓.<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中提出"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指出图书文献服务人员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履行承担的社会职责来实现.图书文献服务人员是实现"为读者服务"这一目标的主体,这就需要图书文献服务人员具备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优质的服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文献服务人员所必须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