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指数化生活     
苏扬 《科学之友》2001,(8):27-28
一 以前人们收听天气预报,获得的气温、风力、阴晴雨雾等是当时惟一的定量生活指数.但是,这些信息,远远不能全面反映天气状况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体验,冬季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同样的气温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北方阳光下的0℃可能只是让人略有寒意,南方阴雨中的0℃则让人感觉冷得透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南北方湿度差别很大,人体的感觉温度这时应该用一个更科学的指数--潮湿温度来反映:在0℃以上时,湿度每增大10%,感觉温度下降1℃.  相似文献   

2.
据科学研究,体感温度=气温-4(每秒风速(m/sec)),可见人的感觉,特别是对外界冷暖的感觉与风的速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气象因素,笔者对人的体感温度与风速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蒋文 《科学之友》2009,(8):98-99
据科学研究,体感温度=气温-4*(每秒风速(m/sec)),可见人的感觉,特别是对外界冷暖的感觉与风的速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气象因素,笔者对人的体感温度与风速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误区之一: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研究结果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这一观点虽无可置疑,但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  相似文献   

5.
杜晨秋  李百战  刘红  李超 《科学通报》2020,65(4):311-324
室内温湿度对人员舒适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尤其在偏热和偏冷环境下.如何评价较大空气湿度范围内温湿度耦合作用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认识.我们在人工气候室分别开展了冬夏季涵盖偏冷到偏热(16~32℃)、低湿到高湿(15%~85%)共40个工况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累计800余人次.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对人员热舒适的影响随温度升高逐渐显著(夏季32℃/冬季28℃),湿感觉随相对湿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低温下空气绝对含湿量低,人体各部位刺激感比例随相对湿度降低而增加;低温下人员感知空气品质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降低,高温下人员适应性提高了人员对空气品质感知.研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人体呼吸总热损失,并建立其与人员热感觉(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和可感知空气品质(air quality vote,AQV)的关系:随着呼吸总损失增加,人员热感觉线性降低(回归系数:-0.66),感知空气品质升高(回归系数:0.2).基于TSV∈(-0.5,+0.5)和TSV∈(-0.75,+0.75),得到了冬夏季满足90%和80%人员满意率的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SET)上下限值,和等SET条件下温度-相对湿度(30%~70%)舒适区间,且大于国际标准ASHRAE 55推荐的温度区间.研究量化了空气湿度对人员热感觉的影响,揭示了低湿和高湿通过影响皮肤表面散热和呼吸蒸发热损失影响人员可接受温度区间,研究结果可为提出合理室内空气湿度设计参数、保障室内热环境舒适健康营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炎炎夏日,人们常会遇到一些疾病或身体不适。暑季气温高,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久,就会出现头痛、胸闷、腹痛、气喘,甚至晕厥等中暑症状。一般情况下,虽然不太出现比较严重的中暑症状,但由于气温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大脑供血相对不足,也容易有头昏、犯困、四肢无力的不适感觉。同时,人们也会因不恰当的避暑措施而生病,比如吹电风扇时间过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0.618吗?它是包括生物在内的一切物体形态美的最佳尺寸比率,被称为"黄金率"或"黄金分割"。在气象学中也不乏其例: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24℃,而人正常体温是37℃,正常体温的0.618为22.8℃,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在地球上的温带气候区,一年当中何时天气最为宜人?一年中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通过黄金分割计算可知,上半年的4、5月份和下半年的9、10月份气候最为宜人。在北半球,如果我们取人类活动的北纬0度~北纬66度进行黄金分割,结果是地球的北纬25度~北纬41度是人类生存最佳之位置。事实上,在这一纬度范围内,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比较优越,在此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上60%以上的城市和65%以上的人口。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的10月,正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春意盎然,气候宜人.澳洲地域辽阔,有典型的海洋气候和内陆沙漠气候,但由于四周环海且没有很高的山脉,因此整体气候比较温和.悉尼的春天,气温就是20~30 ℃,且大多数时候阳光灿烂,万里晴空,很难见到一丝漂浮的云彩,空气质量非常好.白天稍微有点热,海风一吹或太阳一落山,很快就清凉下来,让人感觉十分舒适.  相似文献   

9.
人的正常体温升高,叫做发热。据医生说,发热是人的身体向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的迹象。不过医学研究人员仍在对发热及其重要性进行研究。人的大脑控制体温的部位叫下丘脑。天气寒冷时,皮肤中的神经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让身体储存热量;当天气炎热时,大脑就会“通知”身体发出热量。用这种方法,下丘脑使人的身体正常温度保持在37℃左右。当人们的体温超过这个温度时,就是发热。细菌和病毒引起人体的防病系统释放出一种叫做热原的物质,热原这一词的含意是致热物。这些物质对下丘脑中的温度控制细胞产生影响,使下丘脑作出  相似文献   

10.
鳄鱼不吃东西能活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我们不吃东西就活不了多少天,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摄取的食物能量的大部分都消耗在了让身体产生热量上。那人类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能量将体温保持在37℃呢?众说纷纭的温血之谜无论天冷还是天热,只要触摸别人的皮肤,你就能感觉到人类温暖的体温。一个人的皮肤如果触摸上去感觉冰凉或者滚烫,那他一定是生病了,因为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应该在37℃左右。  相似文献   

11.
时令已步入冬季,我国自北向南,天气越趋寒冷。天冷时节,气温低,湿度小,对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状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人体为了适应冷的气候,就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措施常常会步入误区。 误区之一:舔嘴唇可保湿。寒冷时空气常常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出现于裂,引起不舒适、疼痛和出血。不少人喜欢用舌头舔嘴唇,以为这  相似文献   

1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从上面的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冷和热。然而,这冷和热之间相差了多少?一个人感受到的热和另一个人感受到的热一样吗?其实,在现代温度计问世之前,冷和热对于人们而言只是一个定性的感觉。那么,古人是如何测量温度的?世界上第一支标有刻度的温度计是谁发明的?...  相似文献   

13.
凉爽的T恤     
<正>最近《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成果如果能够商业化,或许一切将会改变。斯坦福大学的崔毅博士等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纺织面料,穿着这种面料制作的T恤,体感温度比穿着普通棉T恤时下降2℃,在炎炎夏日里更加舒适。这种材料不但降低穿戴者的体感温度,同时也能节约能源。如果这种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在夏季,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预言,本世纪全球温度将上升1-6℃,马克·赖纳斯刻画了一幅令人震惊的气温上升的灾难图,除非我们现在就行动……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未来,<6度一个愈来愈热的星球>向我们发出了积极的鲜明的请求.  相似文献   

15.
在夏秋雨季,人们会感到空气很闷很压抑;而冬季长时间呆在室温较高的房间里,又会觉得口干舌燥。这两种不同的感觉都是因为空气潮湿的程度差异所致。气象上常用的相对湿度表示空气潮湿或干燥的程度,空气湿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有"六淫"说,其中的"湿"和"燥"主要就是分析湿度与健康的因果联系的。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  相似文献   

16.
时令步入冬季,我国自北向南,天气已趋寒冷。天冷时节,气温低,湿度小,对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状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人体为了适应冷的气候,就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措施常常会步入误区。误区之一:舔嘴唇可保湿。寒冷时空气常常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引起不舒适、疼痛和出血。不少人喜欢用舌头舔嘴唇,以为这样可以湿润和舒服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起“皮”…  相似文献   

17.
正人是恒温动物,37℃左右是人体的正常温度,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拉响健康警报,但美国匹兹堡大学发表研究称,大脑更喜欢偏冷的环境,"脑温"低些对失眠和脑病治疗都有好处。脑温变化内外参半许多人疑惑"脑温"是什么?其实,临床上并没有独立的"脑温"概念,这只是大脑温度调节功能的一种概称。一般来说,人在健康状态下,大脑温度与体温总体是一致的,最多只有1℃左右的波动。但人处于一个变动环境和活动的自主状态中,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乔立艳说,即便在正常体温范围内,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也不一样,只能说,身体各个部位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总体来讲,靠近内脏、躯干中央体温更高,而  相似文献   

18.
夏日气温常常超出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人体常常因为受热时间过长、身体过于疲劳、没能及时补充水分等原因而出现中暑症状,加之夏季湿度普遍较高(尤其是初夏的梅雨时段),人体健康容易受暑湿侵袭而生病.宜避暑,不贪凉 夏日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通风和降温.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去一些气温较低的风景区避暑. 夏季也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9.
炎热和寒冷,都会给人体带来不适。像人类一样,白蚁喜欢在气候能得到调节的环境里生活。如澳大利亚西部的罗盘白蚁,不论炎夏还是寒冬,也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尽管外界的温度在3℃至12℃之间变化,它们巢内的温度却始终维持在30℃至32℃。在办公楼里,只有空调系统才能这样精确地控制温度。但是,这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空调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所以,一些建筑师在设计办公楼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21,66(19):2476-2485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应用数量在我国南方地区日益增长,但人们对如何设定适宜的地板温度范围存在一定的疑惑.本文通过标准解读、文献调研和实地人体实验,对舒适性地板温度范围进行了研究.文献总结表明,东亚地区人群偏好的地板温度普遍高于现有标准推荐值(约25~29°C).在重庆某住宅中,招募了45名当地受试者,对25~35°C的6个不同地板温度进行了问卷投票人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人们偏好较高的地板温度.长期停留时,中性地板温度约为28°C,但热舒适性地板温度约为29~32°C,期望的地板温度在32°C左右;而短暂停留时,期望的地板温度在33~35°C.因此,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分散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建议将经常停留和短暂停留区域的地板设计温度上限值分别提高到32和34°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