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鎮岳 《科学通报》1959,4(2):55-55
Rh~(106)是鏈式β衰变Ru~(106)—Rh~(106)—Pd~(106)中的一个原子核。Ru~(106)可以从裂变产物中提取,它的半衰期是一年。因为Rh~(106)的半衰期只有30秒,研究Rh~(106)的射綫时一般就利用Ru~(106)和Rh~(106)的平衡体。最早Peacock等对于Rh~(106)的衰变系統曾研究过。他們的实驗結果認为:它的β射綫有兩部分,它們的最大能量各为3.55Mev(佔82%)和2.30Mev(佔18%)。γ射线的能量各为0.51,0.73和1.25Mev。从这些数据里,他們得到一个簡單的衰变系統。以后在利用γ射綫角关联实驗  相似文献   

2.
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固氮调节基因nifA对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HN01lux的结瘤固氮效率有促进作用.首先构建一个带有Kp nifA的重组质粒pXD1,使nifA在卡那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启动子控制下呈组成型表达.当质粒pXD1转移至大豆根瘤菌RfHN01lux后,获得带Kp nifA的大豆根瘤菌,其结瘤固氮效率与原始出发菌相比有明显提高,感染大豆幼苗后,大豆生物量的增加,如植株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及大豆产量均优于原始出发菌.  相似文献   

3.
生物固氮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宪武 《科学通报》1965,10(8):705-705
早在1885年,Berthelot通过盆钵试验,就证明了微生物固定空气中氮素使土壤肥沃的事实。十年后,Winogradsky(1894)第一次从土壤中分离出巴氏梭菌的纯培养。以后Beijerink(1901)分离出固氮菌的纯种。到目前已发现很多其他固氮微生物,包括产气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无色杆菌、极毛杆菌、甲烷杆菌、红螺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红色小杆菌、红酵母、蓝藻,以及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放线菌(?)。此外也声称菌  相似文献   

4.
华南酸性低磷土壤中大豆根瘤菌高效株系的发现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凤娴  曹桂芹  王秀荣  赵静  严小龙  廖红 《科学通报》2008,53(23):2903-2910
在大豆栽培历史不同的酸性缺磷土壤上, 从磷效率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系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2株根瘤菌菌株.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纯化出的12株根瘤菌菌株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的慢生根瘤菌菌株, 与对照大豆慢生型根瘤菌(Bradyrhizboium japonicum) USDA110菌株相比, 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 选取其中固氮酶活性最高的3株根瘤菌株系混合制成的根瘤菌菌剂, 在华南地区典型的酸性缺磷土壤上进行田间实验, 结果表明, 不接种根瘤菌, 3个供试大豆品系完全不能结瘤; 接种根瘤菌后, 供试大豆品系的结瘤率为100%, 不仅能形成较多根瘤, 而且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 改善植株氮、磷营养状况. 其中, 大豆品种华春3号的地上部干重、氮和磷含量分别比不接种提高了154.3%, 152.4%和163.2%. 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在华南酸性缺磷土壤中发现了土著的高效根瘤菌株系, 这些株系具有宿主范围广、高效结瘤、固氮效率高和耐酸、耐低磷的特点, 对华南地区酸性缺磷土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土壤环境、宿主类型是筛选高效根瘤菌株系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综合选择不同酸度范围土壤、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可提高获得高效根瘤菌株系的几率; 增加氮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是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增加大豆磷吸收的可能机理; 在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 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改善大豆氮、磷营养状况, 是提高该地区大豆种植水平、发展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豆科作物接种高效根瘤菌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64,9(9):814-814
近年来,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起了人們很大的注意。电离輻射对細胞的損伤,进而引起其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細胞表面和細胞內膜結构受到破坏。线粒体是一种重要的有膜細胞器。在前文中我們曾以綫粒体膨胀类型的变化作为指标,对小鼠經700仑X射线照射后肝綫粒体膜結构的損伤进行过測定。本文观察X射綫离体照射后的大鼠肝线粒体膨胀和收縮特性的变化。实驗动物、线粒体的制备以及照射条件等都与另一文相同。綫粒体的膨胀和收縮实驗主要系按照Lehninger等方法进行。测定时加入相当于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不断跃进,自然資源的开发利用愈形迫切。际此新的更大跃进一年的开始,愿意談談个人对于发展昆虫资源研究的意見。昆虫財富的利用有三个方面:(1)昆虫产品,如重要工业原料蚕絲与紫胶;(2)昆虫体躯,如入药的斑蝥与冬虫夏草;(3)昆虫活动,如在农业增产有重大意义的传粉作用。天敌利用的目的是防除农林牧害虫,应用最广最久的当推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二十年来,昆虫的微生物病原体也逐漸被用于消除虫害,而最新的一种方法則是利用被射綫照射过的雄虫与雌虫  相似文献   

7.
刘年翠 《科学通报》1964,9(8):721-721
噬菌体分离后,一般采用挑取法进行纯化而获得大小一致的溶菌班。但对某些细菌的噬菌体利用挑取法往往在平板上出现大小极不一致的溶菌斑。我们最初分离根瘤菌噬菌体时也观察到同样的清况,因此考虑到采用几种纯化的方法作比较,以获得大小一致的溶菌斑。本文报告这工作的结果。所采用的细菌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由山东大学微生物教研室供给,编号59。一种是未经纯化的混合根瘤菌株(至少含两株,简称R_(59)),仅用于吸附实验的部分实验中;另一种是将R_(59)纯化后的根瘤菌株(简称R_5),本文所有的实验均采用此株。细菌为20—24小时的斜面培养,加液体培养基制成的细菌悬液。  相似文献   

8.
倪福弟 《科学通报》1990,35(24):1899-1899
为阐明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过程,如DNA复制、重组及基因调控等,归根结蒂,需要对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有详尽的了解。近年来用凝胶电泳定量研究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已有重大突破,所用方法非常灵敏,蛋白质和核酸的浓度只需10~(-12)—10~(-14)mol/L。其基本原理如下:一般先将有关的DNA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然后用它与细胞抽提物混合,细胞抽提物中能与DNA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就与DNA形成蛋白质核酸复合物,它在凝胶电泳中  相似文献   

9.
金微素是由一种放線菌金微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产生的代谢物质。过去为了提高抗生素的产量,曾经利用强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菌种以引起变異,或以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去饲喂,并寻找抗生素的前体;一旦找到了有效的变种或营养物质或前体或刺激剂,就广泛利用,不问是不是属於同一个代谢类型的微生物,也不问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这类工作虽然曾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像这样脱离了生物本身的规律去处理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使它们服从於人类的利益,显然是没有前途的。米丘林学说告诉我们:从发育过程和外界环境条件统一性的观点上出发,要控制有机体的任何一切代谢物质的产生,必须首先瞭解有机体在  相似文献   

10.
若尔盖高原泥炭δ~(13)C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富葆 《科学通报》1993,38(1):65-65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红原泥炭有机碳δ~(13)C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表明,这里自12ka B.P.以来气候曾经过多次波动  相似文献   

11.
气功能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疏通径络,流通气血,具有扶正祛邪、医病强身、延年益寿、调动人体潜在功能之特效,这是为大多数人公认的,但它的作用机制和原理是什么?为了揭开这个迷,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学者曾做了大量工作,但拒大多数仍限于现象和效果报道,对其机制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利用叠加技术测取耳后电位,直接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耳后肌群,中耳肌肉以及面部随意肌的活动情况,以了解气功态对外周肌肉和神经活动的影响;观察气功态对中脑以下脑干活动的影响,并且验证其他中枢活动的实验结果。以充实和完善我们从皮层、脑干、外周三个水平对气功态神经机制的探讨。耳后电位(post-auricular potential, PAP)由比克福德(Bickford)在1963年提出后,被许多学者所证实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国内继1982年李兴启首次报道这一工作以来,并未广泛开展,尤其用于气功研究,至今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12.
用火山岩制约南海的形成演化:初步认识与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其他边缘海相比,南海海山众多,且分布广泛,记录了南海演化以及相关深部过程的重要信息.南海及邻区的火山作用可分成3期:南海张开之前(pre-spreading,>32Ma),张开期间(syn-spreading,32~16Ma)和张开期后(post-spreading,<16Ma).南海张开之前的岩浆活动(64~35Ma)主要局限在南海北缘和华南沿海一带,以双峰式火山岩为基本特征.南海扩张期岩浆活动在南海周边的分布非常少见,而主要分布于南海海盆,但由于海盆中沉积物非常厚,至今未获得该期岩浆的样品.南海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于中央海盆、西南次海盆、海南岛、雷州半岛、泰国、越南等地,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少数为拉斑玄武岩,具有OIB地球化学特征,源于DM-EM2之间的混合地幔源,显示DUPAL同位素异常;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的Fo含量达90.7%,表明火山岩可能是海南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南海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可能与南海扩张过程中洋中脊对地幔柱的抽吸作用(ridge suction)有关,如是,南海海盆火山岩可能不是典型的MORB.但令人费解的是,华南大陆边缘-南海海盆的过渡带不具备火山裂解边缘(volcanic rifted margin)的特点.显然,地幔柱活动与南海张开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在南海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有效规划和组织海底火山岩样品的采集,并加强火山岩成因和深部动力学研究的联系,才能阐明深部过程与南海张裂演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亚稳态分子PCl(b~1∑~ )可望成为化学激光工作物质,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分子做了不少工作.Coxon和Wickramaaratchi通过Ar(~3P_(0.2))与PCl_3的反应观察到了PCl的b~1∑~ →X~3∑~-△υ=0和A~3∏→X~3∑~-的发射Bielefeld和Setser等人测定了PCl(b~1∑~ )的辐射寿命及部分小分子对PCl(b~1∑~ )的猝灭速率常数.本工作利用Ar(~3P_(0.2))与PCl_3的反应,在流动体系中制备了清洁的亚稳态分子PCl(b,υ′=0)源;首次测定了20多种多原子分子对PCl(b,υ′=0)的猝灭速率常数,并讨论了影响猝灭的某些因素.1实验实验中用到的装置,前人已做过详细的描述.亚稳态原子Ar(~3P_(0.2))通过阴极放电产生,放电电压在300~400V之间,电流1~2mA.PCl_3由放电管下游的第一个试剂入口加入,猝灭试剂由第二个试剂入口加入.反应管设有两个观察口,用作光谱测量,反应管内的总压为3.5×10~2Pa左右,抽速为40~50m/s,猝灭测量采用定点法,使用的公式为  相似文献   

14.
Na /H 逆向转运蛋白在维持细胞质低的Na 浓度和pH稳态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原核微生物Na /H 逆向转运蛋白的C末端亲水域的结构和功能还知之甚少.我们曾从达坂喜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 dabanensis)D-8菌株中克隆得到第一个中度嗜盐菌来源的Na /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aH.疏水性分析表明,NhaH的C末端亲水域只包含9个氨基酸残基(395PLIKKLGMI403),大大短于与之高度同源的SynNhaP1和ApNhaP的C末端亲水域.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构建NhaH蛋白的C末端亲水域缺失突变体nhaH-C.耐盐性实验表明,C末端亲水域的缺失显著地抑制大肠杆菌缺陷株KNabc的互补能力.基于荧光强度的翻转膜活性测定结果显示,NhaH?C的Na /H 和Li /H 逆向转运蛋白活性显著低于NhaH,而且前者的Na /H 逆向转运蛋白活性向酸端偏移,表明Na /H 逆向转运蛋白NhaH短的C末端亲水域在阳离子结合、转运和pH感应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玉海 《科学通报》1997,42(20):2216-2219
<正>高等植物韧皮部运输是否只靠源库间的膨压差来推动,其中有无原生质的参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60年代初,阎隆飞等首先在烟草韧皮部鉴定出肌动球蛋白.阎隆飞和刘国琴最近又在芹菜韧皮部鉴定出微管蛋白和类动蛋白(kinesin-like protein).过去对韧皮部蛋白(P-蛋白)能否执行运输功能颇有争议,最近也在其中找到了与运动有关的蛋白质,这引起研究运输的生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微丝、微管是高等植物细胞的基本组分.在丝瓜卷须快速弯曲运动中,接受刺激的部位与发生快速运动的部位之间需要有电波传递,电波所到之处,原生质发生收缩运动.已经在丝瓜卷须中鉴定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用专一性抑制剂的研究也表明,发生收缩运动的组分是微丝.表明植物原生质的运动与动物类似,受“神经-肌肉机制”的调控.Wayne的研究表明,细胞内的电波传递会干扰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使胞质环流停止.我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电脉冲减弱玉米苗韧皮部对14C-同化物的运输,但并不影响32P在木质部的运输,提示电脉冲刺激很可能是作用于韧皮部的微丝、微管 因此,我们设想运输韧皮部(transport phloem)筛管中微丝和微管的生理活动参与韧皮部运输.本试验利用微丝、微管特异抑制剂和周期性电脉冲抑制微丝和微管的生理活动,进而观察其对抑制韧皮部运输的效应.正在萌发的豌豆幼苗,适于用作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研究. 营养源是养料储备丰富的子叶,胚根维管束是物质运输的通道,正在伸长生长的胚根是库,构成理想的源、库、通道的物质运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胚根伸长生长所需的物质完全靠子叶细胞内含物的再分配,这和蒜苔细胞内含物向新生珠蒜的再分配很相似.蒜瓣表皮和蒜苔组织汁液的转移主要靠原生质的胞间运动,但韧皮部的汁液运输有无原生质的推动至今尚未阐明.本试验以豌豆胚根的伸长生长和外源14C-蔗糖作为作韧皮部汁液运输的指标,从两个角度考察微丝、微管在韧皮部运输中的作用:即分别观察微丝、微管抑制剂和周期性电脉冲刺激对韧皮部运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Na+/H+逆向转运蛋白在维持细胞质低的Na+浓度和pH稳态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 到目前为止, 对原核微生物Na+/H+逆向转运蛋白的C末端亲水域的结构和功能还知之甚少. 我们曾从达坂喜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 dabanensis) D-8菌株中克隆得到第一个中度嗜盐菌来源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aH. 疏水性分析表明, NhaH的C末端亲水域只包含9个氨基酸残基(395PLIKKLGMI403), 大大短于与之高度同源的SynNhaP1和ApNhaP的C末端亲水域.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 构建NhaH蛋白的C末端亲水域缺失突变体nhaHΔC. 耐盐性实验表明, C末端亲水域的缺失显著地抑制大肠杆菌缺陷株KNabc的互补能力. 基于荧光强度的翻转膜活性测定结果显示, NhaHΔC的Na+/H+和Li+/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显著低于NhaH, 而且前者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向酸端偏移, 表明Na+/H+逆向转运蛋白NhaH短的C末端亲水域在阳离子结合、转运和pH感应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传朴 《科学通报》1997,42(10):1074-1076
<正>由于亚稳态分子PCl(b1+)可望成为化学激光工作物质,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分子做了不少工作.Coxon和Wickramaaratchi通过Ar(3P0.2)与PCl3的反应观察到了PCl的b1+→X3-△υ=0和A3∏→X3-的发射Bielefeld和Setser等人测定了PCl(b1+)的辐射寿命及部分小分子对PCl(b1+)的猝灭速率常数.本工作利用Ar(3P0.2)与PCl3的反应,在流动体系中制备了清洁的亚稳态分子PCl(b,υ′=0)源;首次测定了20多种多原子分子对PCl(b,υ′=0)的猝灭速率常数,并讨论了影响猝灭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