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硫化氢中回收氢气和硫磺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氧化吸收硫的反庆和电解制氢相结合从硫化氢中回收氢气和硫磺的方法,用实验考查了不同参数对氧化吸收化氢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电解制氢和氧化吸收硫化氢反应的匹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吸收硫化氢反应过程中,反应压力,原料气总进气流率和搅搅拌速度的较为显著,在目前实验条件下,硫化氢的吸收率已达85%,如果改善实验条件,硫化氢的吸收率还会进一步提高,在电解制氢和氧化液再生反应过程中,电解反应在低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含硫化氢废气氧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处理难度更大的低硫化氢含量的废气,采用从硫化氢中获取单质硫和氢气的液相回收硫化氢的方法.氯化铁水溶液处理硫化氢的体系包括三氯化铁水溶液氧化吸收硫化氢和吸收液电解再生制氢2部分.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对氧化吸收过程的影响,为回收单质硫的温度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认为60~70℃为最佳的吸收反应温度,在此条件下,既能保证有足够大的吸收率,又能得到易于过滤的单质硫.  相似文献   

3.
从炼厂酸性气体中回收氢气和硫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构成的双反应工艺,对炼油厂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回收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液相流量,液相中Fe^3 的浓度及气相流量对硫化氢吸收传质速率的影响,并对双反应工艺的稳定运转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过程可行,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达99.9%以上。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经甲醛处理的绿茶对水中的Pb ̄(2+)和Cu ̄(2+)及Fe ̄(3+)的吸附性能,采用示波极谱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测试手段,测得Pb ̄(2+)、Cu ̄(2+)和Fe ̄(3+)的吸附率平均值分别为83.72%、83.56%和81.89%。还考察了绿茶用量、金属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绿茶吸附全属离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酸性镀锡液稳定剂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加热恒温氧化法、鼓气氧化法和H_2O_2加速氧化法,研究了酸性镀锡液稳定剂:FS-1、FP-型和铈离子(Ce(4+))对硫酸型光亮镀锡液的基础镀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稳定剂的稳定效力FS-1优于FP-型稳定剂,Ce ̄(4+)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由于铈离子还能提高镀锡层的可焊性和抗氧化性、抗腐蚀性能,因此,我们认为:FS-1+Ce ̄(4+)是目前硫酸型光亮镀锡液的最佳组合稳定剂。  相似文献   

6.
痕量铁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痕量Fe(3+)离子对溶解氧在碱性介质中氧化鲁米诺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提出一种测定药物和饮用水中铁的化学发光法。铜试剂可作为增敏剂和Cu ̄(2+)离子的掩蔽剂.Fe ̄(3+)离子的含量在1.0~10.0ng·ml ̄(-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关系。本方法简便易行,检测限为1.4×10 ̄(-10)g·ml ̄(-1),相对标准偏差为1.6%和2.8%,回收率为94.0%和96.5%。  相似文献   

7.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构成的双反应工艺 ,对炼油厂含硫化氢的酸性气进行处理 ,回收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液相流量、液相中Fe3 + 的浓度及气相流量对硫化氢吸收传质速率的影响 ,并对双反应工艺的稳定运转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过程可行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 ,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达 99.9%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HDEHP从硫醚体系中液一液革取分离镍和锌铁,研究了HDEHP对Fe ̄(3+)Zn ̄(2+)、Ni ̄(2+)、Cu ̄(2+)的萃取行为,反萃取条件及三级连续萃取。结果表明:萃取除铁锌符合硫醚镍溶夜净化的要求外,镍的直收率达98%以上,无废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硫酸铁-硫酸作浸取剂,从闪锌矿制备七水硫酸锌的工艺过程。用铁屑作中和剂和还原剂除去浸取液中的酸和未反应的Fe ̄(3+),从溶液中结晶出大部分FeSO_4·7H_2O后,用“针铁矿”法除去剩余的Fe ̄(2+),用四氯乙烯作萃取剂回收渣中的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钛白厂排放的含酸(HCl)、含Fe~(2+)废水的治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同装置中回收游离酸和将Fe~(2+)一步法转化为聚铁净水剂产品的新方法,使废水的环境治理具有无二次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显著特点。文中对Fe~(2+)的氧化──水解──络合混合反应体系的氧化剂,催化剂、酸度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反应器进行了低电压下电解制氢及煤化学脱硫的研究。该系统由电化学反应器和煤化学脱硫反应器两部分组成。考察了不同参数对电解过程及煤化学脱硫过程的影响情况,并初步研究了双反应器的循环配合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双反应器形式在较低电压(1.0V)下电解制氢,可制得高纯氢气,产氢电流效率为97%左右,每生产1Nm~3H_2耗电2.4W·h,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脱除煤中的各种含硫化合物。煤脱硫滤液电解与电解液再脱硫的循环配合较好,使循环操作可较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铜钼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硫化钠抑制剂消耗量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使用硫离子选择电极动态监测不同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电位,来初步研究硫化钠大量消耗的机理.结果表明: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空气的鼓入和矿浆的未加温处理会增加硫化钠的氧化消耗,是硫化钠消耗量大的原因之一.浮选矿浆中的矿物(如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有着催化硫化钠氧化分解的作用,加上矿物本身对硫化钠的吸附作用,是造成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硫化钠大量消耗的又一原因.此外,矿浆中溶出的少量金属阳离子(如Cu2+和Fe3+)对硫化钠的氧化分解也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硫化钠的消耗.  相似文献   

14.
用极谱分析法测定了汽油中的硫化氢和硫醇硫的含量.以甲醇、吡啶、去离子水作为混合溶剂,以0.1 mol/L KOH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把传统的酸性底液改为碱性底液,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不经过分离可分别测定硫化氢和硫醇硫的含量,最低检出限量均为1.0×10~(-7)mol/L,回收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The gas-liquid-liquid reactive extraction system for preparing hydrogen peroxide via anthraquinone was investigated.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hydrogenated working solution was combined with the extra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from working solution in a sieve plate column. The reaction of 2-ethylanthrahydroquionone with oxygen and the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take place simultaneously. The oxygen was introduced with hydrogenated working solution through a nozzle in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which worked as agitated air as well as oxidation reag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 do not hamper each other, on the contrary, the presence of oxidation gas in the column can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hydrogen peroxide from organic phase to aqueous phase, thus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and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as superficial velocity. Furthermore, the oxidation efficiency is almost 100% 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90%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对氟硝基苯、丙酮和氢气为原料,在压力釜中进行加氢和烷基化反应,制备N-异丙基对氟苯胺的"一锅煮"新工艺.通过实验筛选出改性Pt/C催化剂,降低了催化剂主要成分Pt的含量.克服了原工艺步骤多、设备投资大,安全保护和防空气氧化难的缺点.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生产工艺的优化条件.产品的收率可达97.5%,该工艺可实现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装置,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0.24,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2.5的试验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中试研究。精制柴油的产品分析表明:柴油中的主要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类被氧化为极性的砜类化合物经萃取脱出,本工艺脱硫效果良好。富集硫化物柴油与催化柴油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在模拟兰州石化炼油厂柴油加氢工业装置的操作条件下加氢脱硫,可使混合富硫柴油中的硫含量从2500μg/g降低到800μg/g。富集硫化物柴油可作为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装置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应用植物油淋洗可去除土壤中高浓度多环芳烃,为进一步去除多环芳烃,采用高级氧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和紫外线联合氧化)对两种含多环芳烃植物油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运行参数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氧化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能力,对蒽和荧蒽的氧化能力强于菲.用紫外线、10%过氧化氢,在pH=3的条件下处理MO植物油,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最高,为81%;按此条件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EO植物油处理8 h,总多环芳烃去除率为76.5%,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Peppley等人提出的甲醇水蒸汽重整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甲醇重整制氢反应器的模型。并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不同压力及空速下甲醇的转化率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甲醇转化率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相对误差1.13%)。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讨论了反应器入口甲醇比率和入口温度对甲醇转化率以及单位甲 醇制氢量的影响。并得出了在所给出的操作条件下,当入口温度为570K,FM,R/FM,B=8.5时,单位甲醇的制氢量最高,可达到2.64(mol/mol)。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是当今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新的能源系统需要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载体来替代目前使用的燃料,氢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载体。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缓解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是能源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已被国际上许多大型氢能研究计划列为重要研究方向。国家科技部于2003年度正式批准“973计划”中立项进行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在阐述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