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本老乞大》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老乞大》版本,属于元朝作品.依据《原本老乞大》,以释义和收词立目人手,可以对《元语言词典》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2.
名量词种类丰富、使用频繁,是《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的共同特点。两书在名量词的使用上表现为"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名量词的数量上、种类上,《朴通事谚解》都更胜一筹;表示同一事物,两书中所用的名词量词也有所不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两书的内容有关,《老乞大谚解》内容相对较为单一,而《朴通事谚解》取材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武及语义分析以及信息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式及语义分析以及信忠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诗歌中,担负一组意象语言可以是单个的意象词语,即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熟语;还可以是一个以意象词语为主体的非名词性短语或句子等。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担负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认为诗歌意象语言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埤雅》所用词语的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是《汉语大词典》所漏收的。虽然个别词语见于《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埤雅》所见词义,《汉语大词典》未立义项。故考释《埤雅》所见《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可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得”字句补语位置上的词语大多是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但也有表程度或情状的副词性词语,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还有名词性词语。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看,“得”字句补语在语义上大多由两个动核结构组成,补语表示动作发生或性状变化后所引出的情状,这种情状有一定的语义指向;补语在语用上属于述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达新信息的关键,即焦点。  相似文献   

8.
罗洛 《科技信息》2010,(27):I0230-I0231,I0187
"才"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主要有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虽然其汉语本身的用法并不是很复杂,但因其表达的含义多包含说话者的一种语气,因此将其译为日语时,译法却较为多样化。尤其是它与形容词,否定副词"不"等词语连用时,译法更加复杂。本文将摘取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出现"才"的用例,主要以"才"作为副词的情况,并结合"才"的基本汉语意义来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才"在日语中较为合适的译法。  相似文献   

9.
说“得“字句的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句补语位置上的词语大多是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但也有表程度或情状的副词性词语,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还有名词性词语.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看,“得“字句补语在语义上大多由两个动核结构组成,补语表示动作发生或性状变化后所引出的情状,这种情状有一定的语义指向;补语在语用上属于述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达新信息的关键,即焦点.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应用使许多词语有了新的活力,后人根据《孟子》的应用,对词语加以凝固组合.于是在汉语文学语言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加之格言、成语、典故、俗语的凝练、应用,使汉语文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于哲理性。它们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词汇系统,推动了汉语文学语言的发表,我们从中也可窥见到汉语文学语言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义相关度计算的汉语词义消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消歧(WSD)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NLP)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语义资源-《知网》为基础,从语义角度出发,抽取《知网》中义原之间的多种复杂关系,结合词性、词语组合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度计算的汉语词义消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处理汉语WSD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以及大型历时辞书编纂的基础,而挑选一部恰当的专书进行穷尽性的词汇搜罗调查则是诸如《汉语大词典》之类大型辞书收词工作的关键。《齐东野语》是宋代一部内容广泛、词语丰富的笔记,其中诸多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漏收,这些历代高频使用的词语当补收。  相似文献   

13.
从句法结构上,隐喻可以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和副词性隐喻等等。通过隐喻,人们可用已有的词语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以填补词汇空缺。同时,通过隐喻,可以更加精确、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句法结构上, 隐喻可以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和副词性隐喻等等.通过隐喻, 人们可用已有的词语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 以填补词汇空缺.同时, 通过隐喻, 可以更加精确、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有"乞闲"词条,但书证太晚,释义也值得补正。经考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乞闲"一词的语用已较成熟。"乞闲"本指"请求闲处",引申有"请求辞职"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代早期白话材料,《三遂平妖传》是研究近代汉语尤其是明代汉语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语言质朴,主体上是流畅自然的明代口语,很多语言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新兴词语。这些新兴词语,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新兴词语的抉发和阐释,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编纂修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副词二题     
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这是汉语词类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活的语言实例分析中得出结论:副词可以单独充当状语,因而是实词;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词语,但它所修饰的词必须是可以谓词化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译中古佛经中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其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辞源》等大中型辞书的缺失。这些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口语词、方言词多,这与佛陀以争取群众为目的的语言政策密切相关;第二,佛化汉词多,这类词语扩大了汉语双音节词的使用范围,大大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按有无国家试行标准两大类分别收录处理异形词,但它们在分条立目、对同组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的界定、对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词语间语义关系的认定及对非推荐词形异形词的标注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差异主要成因在于两者对异形词收录原则有不同理解。相对而言,《现代汉语词典》更强调“从简”、“系统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强调“理据性”、“规范性”。《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异形词所做的整理性收录,正在并仍将对现代汉语异形词表的审定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离合词的动宾化是指在言语过程中离析词语并对词内结构进行了重新分析的现象。它可以有四种情况:将非常规宾语重新分析为常规宾语,将非名词性语素重新分析为名词性语素,将非动词性语素重新分析为动词性语素以及单纯复音词的动宾化。触发动宾化的原因有句法因素、语用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