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北斗产业化应用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电子信息司通信产品处处长乔跃山致辞并指出,北斗系统的建设已进入加速期,到2012年底将实现北斗信号对亚太区的全面覆盖,北斗的应用也正由国防、航天、公共安全等一些特殊重点领域,向交通、通信、电力、农业、环保等更为广阔的行业应用市场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管政策,管规划,  相似文献   

2.
市場動態     
今后七年我国电子工业将高速发展据悉,从1990-2000年,我国电子工业年均发展速度为22-25% ,预计2000年电子工业总产值可达5000-6500亿元。我国电子工业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有可能从目前的第9位,土升到第4位。到2000年,我国电子工业将初步建成国民经济的支住产业,其主要标志是:——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l0%。——半导体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0.5%以上,标志着微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技术进步中起到重大作用,我国经济将从工业化阶段,开始跨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电子工业中销售额达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5家,信息服务业与硬件制造业的比例达到3∶7以上,投资类、消费类和元器件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经济》1998,11(3):6-10
实现南京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课题组现在,南京工业已走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是工业的集中化,企业向规模经营发展;二是工业的高度化,通过技术升级,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发展上开始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全国主要城市同类电子(科技)街区发展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对电子(科技)街区实行单独管理的主要有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区、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街区、广州市天河区黄花岗科贸街街区、成都市武侯区科技街区、济南市历下区山大路街区、青岛市市北区科技街区等六个街区。其中比较成功,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有北京的中关村、南京的珠江路和济南的山大路。分析以上六个街区的资料,不难发现,这六个街区均具备了一些共同的特征:⒈地理位置类似,以交通便利、信息量大为特征。以上街区均位于城区中心,交通四通八达,信息量集中,最适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信息化》2009,(6):86-86
由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和上海申通集团轨道交通学科研发中心主办的“2009中国上海轨道交通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在上海召开。作为以轨道交通电子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专业论坛,此次活动组织了来自全国的50多家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及产、学、研方面的120位专家学者,围绕轨道交通电子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对上海轨道交通电子产业的现状、产业链特点、产业自主创新模式探索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未来工业发展新的引擎与动力,上海轨道交通电子产业如能准确规划定位,  相似文献   

6.
会议点击     
《上海信息化》2012,(2):84-85
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012年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致辞。刘利华强调,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无线电管理机构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益临近,如何使我国的摩托车工业面对“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摆在各摩托车生产企业面前。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摩托车工业发展现状的回顾以及对当今外摩托车新技术发展动态的介绍,提出了我国在加WTO以后,南京摩托车工业发展的新思路,同时本文也对政府如何制定有关鼓励政策以扶持南京的摩托车工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年创刊。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国内外学者组稿。主要刊登生物学、林学基础理论、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森林与自然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业机械与电子工程、林产化学与工业学、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林业  相似文献   

9.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年创刊。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国内外学组稿。主要刊登生物学、林学基础理论、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森林与自然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业机械与电子工程、林产化学与工业学、园林  相似文献   

10.
从信息产业部获悉,今年电f丁l发展速度定为ZO%。据了解,之所以把今年电子丁业发展速度定为ZO%,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为实现“九五”电子工业规划目标和把电f丁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2O0{)年电子L业总产值要达到7ty)(亿元,而1998年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488亿元,1999年和2O00年总产值平均每年要增加11op亿元,增长速度高于ZO%即吁实现,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工业总产值应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0%以上,而目前仅占6%在在一这也要求每年的增长速度必须达到周%;从市场需求看,今年宏观经济环境将使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上海信息化》2005,(9):9-10
为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的融合,与汽车工业的融合,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吉林省信息产业厅在吉林长春共同举办了“2005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2.
南京是以人文荟萃、科学发达而著称的城市。如今,我市已形成了一支层次较高、门类齐全、基础广泛、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已达38万人,高等院校达48所,各类研究开发机构达529个,在宁两院院士61名,科技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南京市连续两度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各项指标综合考核已跃居全国第三位。1978年以来是南京科技事业取得大发展的时期。纵观这一时期南京科技事业改革历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阶段(1978年—1983年)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带来了“科学…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南京工业经济将面临新的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特点的新形势,对今后南京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本文在研究WTO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围绕南京工业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分析了加入WTO对南京工业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发展江苏电子工业的技术突破口研究周惠,王惠民电子工业是标志时代技术水准的先导性工业,是经济腾飞的基础。电子技术在现代新技术革命中早有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效益最显著的特点,国际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迅速改变着世界面貌,在我国,它正以强大的渗透力和...  相似文献   

15.
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南京经济再上新台阶王武龙南京是科技力量比较集中的城市,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居于第三位。全市共有48所高校、500多个科研机构、23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这是我市发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年来,我们认真贯彻邓...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南京地区通信电子领域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开展,加强在宁有关院校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跟上通信电子领域日新月益的发展步伐,由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南京航空学院于1986年共同发起组织的南京地区研究生通信学术会议第七届会议于1992年11月13日至14日在我院召开。  相似文献   

17.
电子城,一个熟悉又响亮的名字,这三个字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她启建于50年前,被誉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曾为国家电子工业奠基发展,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做出突出贡献;20年前,由于机制体制种种方面的原因,老工业基地逐渐衰败陷于严重困境;经过近十余年的努力,特别是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北京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乡一。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信息化》2012,(4):88-88
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并做工作报告。杨学山分析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时表示,ICT融合、电子信息产业渗透将进一步加强,需求保持持续旺盛;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国际竞争格局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发展路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新技术和集成应用导致新业态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垄断与细分市场多样化并存。  相似文献   

19.
保加利亚在人们的印象中原来是个只能生产葡萄和蔬菜的果菜园。现在,据它自己宣布,按人口平均计算,它已是世界第六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了。六十年代,保加利亚开始发展电子工业。它一方面集中技术力量发展电子工业核心部分的电子计算机,另方面积极引进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瑞典的先进技术,并购买了它们的一些专利。1971年召开的保党十大,把电子工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部门。1973年,保加利亚成立了电子和电机工业部。近10年来,电子工业发展很快。目前,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经济》1995,(5):5-7
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加速科技三产发展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南京是科技力量较强的中心城市,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居于第三位。近年来,南京市围绕发挥地区的人才智力优势,加速科技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拥有13个综合技术市场、5个专业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