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永忠 《自然杂志》2015,37(6):411-417
 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Takaaki Kajita(梶田隆章)和Arthur B. McDonald,他们在分别领导的大气和太阳中微 子实验中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这种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相关实验结果是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大发现。通过介绍 这些实验以及相关的物理,以期读者对中微子研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物理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英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们最近获得一些惊人的证据,表明可能存在着又大又重的第四种中微子,它不时地在原子核的β衰变中出驯.当一个中子衰变为一个质子时,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一般情况下放出的电子和中微子质量很小或几乎完全没有质量.1985年,一位加拿大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观测到  相似文献   

3.
Peter.  I 肖建民 《世界科学》1993,(11):10-10,15
虽然,中微子被列在最难探测到的基本粒子之中,但是,在了解太阳如何利用它的核燃料产生能量这一问题上,中微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窗口。在太阳核心中,氢和其它原子核发生聚变的每一阶段都产生中微子,同时,数以亿兆计的、幽灵般的中微子流毫无阻挡地直接射向地球。  相似文献   

4.
方留民 《世界科学》2001,(12):45-45
物理学家们最近宣布 ,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证明中微子还有微小的质量 ,从而揭开了一个长达 3 0年的科学之谜。这项发现意味着科学家需要调整他们的宇宙理论。自从沃尔夫冈·泡利 60年前猜测中微子存在后 ,人们一直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但是 ,最近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台宣布 ,太阳中心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在前往地球的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变化 (只有带质量的粒子才会改变形式 )。中微子的质量不会太大 ,只有质子的十亿分之一左右。但这种质量的存在却意义深刻 :———在粒子物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认为 ,改变的粒子没有…  相似文献   

5.
何景棠 《自然杂志》2000,22(1):15-21
本文回顾历史上研究中微子性质的若干重要实验,介绍日本超神冈合作组大气中微子振荡实验的新结果,展望未来对中微子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传来喜讯:领导Super-Kamiokande合作组的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领导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SNO)合作组的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Arthur B.Mc Donald)因为"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由此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而共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中微子振荡的革命1998年梶田隆章宣布,Super-Kamiokande实验发现大气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改变身份("味道")的现象,亦称为中微子振荡.这些大气中微子产生于宇宙线进入大气层时  相似文献   

7.
中微子振荡能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认为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迹本身并不是问题,而且我们对太阳内部在极端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核反应和衰变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核^3He和核^4He反应产生^7Be的几率^7Be经电子俘获的产生^7Li和电子中微子实际几率以及^8B经β衰变的几率比我们现在计算机所用的几率要低得多,那主阳中向子丢失之迹就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余少华 《世界科学》1991,13(2):13-13,25
太阳中微子出现率降低之际太阳黑子数增加,而太阳黑子消失之时中微子出现率正好增长,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微子的质量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8年6月在日本举行的国际中微子会议上,日、美合作研究组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中微子具有质量,并认为是十多年来最重大的物理学发现。这一结论与以往中微子无质量的观点恰好相反。目前,一些国际著名实验室正纷纷建立测定中微子质量及振荡的“长基线”实验,不久将...  相似文献   

10.
中微子质量对粒子物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日、美国际合作组的超神冈地下实验证实:中微子有质量和振荡,最轻中微子质量的实验下限为mνe=(0.07±004)eV,从而否定了中微子质量为零的传统认识。这是一项十多年来的重大物理学发现,对宇宙学中银河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宇宙最终命运的理论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