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闻怪事》2012,(10):19
没有大气层的世界,怎么会有电离层?别怀疑,月球就是有办法做到!研究月球的科学家对于月球为何会有电离层已经伤透了脑筋,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或许有了答案。首先来谈谈何谓电离层。电离层是大气层被太阳射线电离的部分,它是磁层的内界。每个有大气层的类地行星都有电离层。在这些岩质行星的上空,大气与太空的交  相似文献   

2.
说起月球的大气,很多人会认为月球上根本没有大气。就象人们对其他许多事物的认识有偏差一样,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月球其实被稀薄的大气层所包围。虽然月球上的大气远远少于地球上的,只有地球大气压的十亿分之一,但是,它确实存在着。 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卫星技术来弄清月球大气的组成及其来源。他们认为许多人低估了对月球深入研究所能获得的成果。 科学家们猜想,既然气体很容易从月球散失,月球上的大气一定有持续的来源。可能  相似文献   

3.
月球是最适合于天文研究的对象之一,宇航员和机器人在月球上安置了许多探测仪器,还将月球岩石带回地球的实验室让科学家们进行分析,因此人类对月球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尽管如此,地球的这个邻居依然还有许多谜团仍未揭开。1、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大约在45亿年前,曾经有一  相似文献   

4.
<正>飞行器、小塑像还有月球车,人类探索月球时落下的随身物品让月球很烦恼。但是,人类只花了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了把第一个人类送上太空到登陆月球的飞跃,如果月球知道这些,它对人类这个地球最聪明的孩子就会刮目相看。第一位太空人就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1961年,他坐着火箭推送的人造卫星飞向太空。今天,这些太空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全世界海洋中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虽比月球稍小却比冥王星还大!但在地球诞生之初,地球表面却找不到一滴液态水,那时的大气中充满了有毒的甲烷和氧。地球上的第一滴水到底来自哪里?围绕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争论了N年,也提出过N个假说,可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首次描述了陨石从月球坠落到我们地球上的经历。对月球陨石进行的地质学分析结果表明,它在坠落过程中经历3次碰撞,在此之前它被爆炸波抛射到太空中,陨石的成分使科学家能确定它来自月球上的伊姆布里乌姆海。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以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为首的俄罗斯5位科学家向政府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因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寄生虫”,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太大了。消息一出,不但惊动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而且招引的各大媒体沸沸扬扬,莫衷一是。那么,月球到底惹了什么祸呢?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空白点苏联的三个人造卫星和三个宇宙火箭先后上了天,人类已经进入了征服宇宙的新时代。现在,人们已经打算走出我们这个老家——地球,去探索辽远的宇宙空间。可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于这个老家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不要说是地底下,或者是海洋深处,就是大陆,也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好好探索过。地球上一共有六个大陆。其中五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虽然也还有人迹罕到的高山荒漠,但是可以说基本上是在人们的掌握之中。而第六个大陆——南极洲,却是一个到现在还没有人定居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9.
你有没有想过,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仰望月球,它所呈现给你的都是相同的一面吗?其实不去琢磨,真的发现不了这个现象。但这个现象并不表明月球不会自转。它也一样有自转和公转,问题在于:月球自转一周与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只能看  相似文献   

10.
月亮与人类     
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只有凭借着太阳的光和热才能孕育成长,这是人们千百年来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结论。然而,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月球对地球人类的健康影响重大;甚至认为,孕育地球生命的力量,来自于月亮,而非太阳。生命的保护神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工程师谢鲁·皮尔逊博士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  相似文献   

11.
佚名 《青年科学》2010,(11):28-29
●谁在给地球“充电” 1917年,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带有负极电,但是地球究竟为什么带电,地球的“充电器”是什么,却没有人能说清楚。在一些地区的晴朗天气里,地球和空气之间会产生电流,强度达到1500安培。但是对于整个地球这么庞大的“用电器”来说,这种强度的电流甚至称不上是电流,很快就会消失殆尽,所以这种电流一定是由于某种充当“充电器”的角色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正好奇使我们不断的探索和进步。这是一本"逆向科普"的科普书。你以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其实连世界顶尖科学家都不知道。这本书告诉你那些"顶尖科学家都不知道的事情"。但这并非一本"答案"之书,它并没有把科普的重点放在解释说明和下结论上,而是抛出了更多宇宙未解之谜,鼓励科学爱好者去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常常有人说,科普事业面临的困境就是太专业的人做科普。虽然权威性有保障,但是读者看不懂,而有趣的科普大多又充斥着知识方面的漏洞。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月球火箭发射成功以后,研究它們的运动就成为天体力学的一个迫切的問題。但是月球火箭要經过地球和月球的附近区域,故地球,月球和太阳对它的吸力都很大。如果同时考虑它們的吸引,至少是一个四体问题。可是在天体力学的基本理論中,三体問題,甚至是限制性三体問題都还沒有解决,因此还不可能建立一种完整的理論。目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报刊上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地球在变暖,人们也感到地球在变暖。但是,有的科学家说,这个突暖过程只是暂时的、短暂的,变暖消失以后,地球跟着就将再次迈入寒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们已经知道,我国正在积极实 施“嫦娥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登上 月球。其实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 如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也都在积极筹划 新一轮的月球探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 家对月球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兴趣呢? 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求 知的欲望。大家知道,在人类的早期,人们 就对每日夜晚东升西落的月亮充满了疑惑和 想像。嫦蛾奔月的故事,战国时期大诗人屈 原的疑问:“日月安居?列星安陈?”就是 人们渴望了解月球的具体表现。今天,空间 技术的发展,虽然已使我们对月球有了许多 崭新的了解,但仍然有许多月球之谜在等待 着我们去破解。譬如,月球到底是怎样形成 的?它是地球的挛生兄弟,还是地球的儿 子?或者,它只不过是地球俘虏的一个伴 侣?再比如,月球自形成以来,曾经发生过  相似文献   

16.
月球     
夜空里的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大约一个月绕行地球一周,使得它在我们眼中出现由缺到圆,又由圆至缺的变化。月球,是个没有空气和生命的寂静的星球。  相似文献   

17.
出门旅行,没有地图怎么行?地图就是地球表面图。要是到月球上去旅行呢?那就要有月球表面图,简称月面图。我们看到的这幅月面图,是科学家将望远镜里看到的月球,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的。这幅月面图,是月球对着地球的一面。你看,有多清楚啊!一个个小圆圈,就是环形山,一块块颜色深的地方,就是“月海”。设想一下,要是没有非常详细的月面图,想上月球,那该有多大的困难啊! 可是,使用照相机来拍摄月面图,只有107年的历史。1894年,法国人洛维和彼耶素第一次拍摄了月面图。 1609年,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据说,他把月球画了下来,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8.
地月系的形成是两星相撞的结果,它是研究和解释地球地貌、月球月貌及其结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分析撞击产生的能量与反能量,可以获得碰撞强度、断层结构、外貌成因、双方角度变化程度、撞击地点等重要信息.该理论是一套完整学说,对科学家们在地球、月球上探测到诸多“有果无因”悬题及奇特外貌结构特征等所有信息,在这里均能完整描述,同时得到了大西洋、岛屿、沙漠、喀斯特地貌、石林地貌、玻璃质岩石等形成方法,发现了月球曾经迫使地球产生倾斜、逆转的证据,介绍了原始星球撞击地球形成地月系复杂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想给我家的小狗买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我却不知道它喜欢什么颜色。小狗能辩识颜色吗?A: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可是做过专门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狗虽然不能像人一样辨识出诸多颜色,但是它们可以辨识出某些颜色。狗对蓝色和紫色的辨识力最强,它可以分辨出深浅不一的蓝色和紫色,而对红色、绿色等颜色却缺乏辨识力。红色在狗的眼中是暗色,而绿色在狗的眼里看来是  相似文献   

2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名科学家研究发现,穿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在月球上活动时,跑步比步行更节省体力。科学家认为,由于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再穿上特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