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训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弄懂阮恒表情、动作的变化与无私奉献的品格的关系,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本课时,我按以下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思考,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
李萍 《奇闻怪事》2006,(1):42-42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提高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  相似文献   

4.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程标准”对本篇课文的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相似文献   

6.
江漪 《科技信息》2008,(15):238-238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而课文教学又是综合英语课程中课时量为数较多的一部分。合适的课文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通过语言实践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本文结合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六单元“The First Day at School”,对课文教学的设计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相似文献   

8.
严建英 《奇闻怪事》2009,(11):11-13
教材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第3课。 【教学目标】1.知道祖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初步了解人类通过勤奋与才干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感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激发学生珍视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初步懂得社会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以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4部话剧为考察范围 ,分析叹词在话剧语言中的句法分布 ,探讨叹词在话剧语言中的表意功能 :(1)、强化人物情感的表达 ;(2 )、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3)、推动情节发展。由此推知 ,叹词与拟声词不同 ,应为独立的一类。  相似文献   

10.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作者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各种形态。在该段教学过程之中,我以简驭繁,着力凸显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中的第2至6句,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想像广玉兰花儿的四种不同姿态一一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完全盛开的、已经开过的,并将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内化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11.
《金色花》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四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是这一课的教学预案。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多是作家精心研创的,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信息量,往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志趣、命运息息相关,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小说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人物姓名的背后隐伏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创作者的爱憎褒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徐小斌的《羽蛇》中,以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贯穿了整个文本。在有形的想象中,这些“画面”成为文本中的“无形之文”。这些画面由陆羽与陆绫所作的画组成,纵横交织,充满了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意味。它们是《羽蛇》的象征隐喻点,也是解读文本深层意蕴的语言符码。《羽蛇》中的画的隐喻意蕴体现为三个方面:女性自我性别的体认;男权框定的覆灭;相对融合中的绝对对立。  相似文献   

14.
陈杰 《奇闻怪事》2005,(7):14-14
在教学《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读进文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找,马良神笔的神奇体现在哪儿。略读课文后,又用“是——才让马良的笔具有神奇的作用”这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章第2节第3课时的内容。课文中有关艾滋病的科学知识涉及得较少,而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艾滋病的快速增长趋势,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的健康心理教育和人道主义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收集和处理信息、调查采访、论证分析和交流汇报,使学生从认知、情感、道德观念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清晰对待艾滋病人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古典诗词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教学方法作了粗略探讨。1.控制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情感美。2.以“沟通”之法架设情感桥梁,以课文所蕴之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3.以“点拔”之法引学生入作品意境,探境中之意,悟意中之情。  相似文献   

17.
情感美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之美。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古典诗词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人受到熏陶与启迪,表现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真实,美在深刻,美在含蓄。  相似文献   

18.
管微琴 《科技信息》2011,(5):285-285,2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基于对话的语文教学,就要成为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在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一、情、理触动 “美读”震撼心灵 语文教学处处皆有情,美文、佳作处处有经典。有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有人物内心的真情流露与文章的气势贯通,情、理的触动都能激起作者与读者之间强烈的共鸣。因此,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中丰富的语言内涵,而且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中的遣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语言运用上的继承和创新,形成语言不断优化之趋势,用“美读”来感染学生,结合“美学”理念,传递“美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该文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1期发表的《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的续篇,补充说明了钱学森被清华大学选派赴美国留学的历史背景和清华大学特别安排4位导师对他培养的鲜为人知的史实;并补充他1947年回母校讲学,为什么拒绝当时国民政府委任他担任交大校长的历史材料;介绍了他1955年10月初回到祖国怀抱的曲折过程和到北京后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